读黄煌医话 做经方传人
——读《黄煌经方医话》有感
2018-01-18朱杰
● 朱 杰
《黄煌经方医话》[1]分为《临床篇》《思想篇》《云游篇》三册。读之想见作者其人是一位真正的仁者、智者、行者。黄煌教授不遗余力弘扬中医,致力于经方惠民,仁心仁术,至精至诚,知行合一,雅人深致。
1 临风对月评医案 一片山花落笔床
《临床篇》收录医案125篇。医案是名医的经验库。张山雷曾经感叹道:读医案何快如之!绝胜随侍名医、相与唔对,俨如病人在侧、謦咳亲闻[2]。黄煌教授早在1988年,就曾编著《医案助读》[3],作为中医教材的补充。黄煌倡导每个中医师都要有一本自己的医案。写医案题目宜小,开掘宜深,观点宜鲜明清新,以问题为驱动,强调其理论意义,要有情节和现场感。黄煌身体力行,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医案有实录式、追忆式、病历式,黄煌采用的是追忆式的医话性医案。
每则医案独立成篇,篇名信手拈来,直白明晰,如以疾病命名的“硬脊膜外血肿后遗症案”;以处方命名的“麻黄温经汤”;以某方与某病证命名的“猪苓汤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以感悟命名的“治疗晚期肿瘤要不管旧病”;还有很多别具一格、诗意盎然的篇名如“春困的经方”“回阳救逆于奥克斯堡”“潜入ICU的四逆汤”再现了引人入胜的场景;“大承气汤的笑容”“葛根汤的叹息”“柳暗花明又一方”烘托了引人共鸣的情境;“说说两个人的甲减”“泻心汤证也有脐腹动悸”“众里寻他:当归四逆汤”巧设了令人好奇的悬念。这些篇名可谓妙手偶得,韵味无穷。黄煌有厚实的文字功底,行文晓畅,意趣横生。起笔不落窠臼,或引名医名言、京剧对白,或讲临证趣事、典故案例,或径以处方开篇。叙述或顺叙、倒叙,或插叙、补叙,夹叙夹议,思维活跃。有联想,有设问。语言凝练,也有闲笔,轻松幽默,可读性强。其实,闲笔亦不闲,荡开笔去,更加摇曳多姿,让读者在品味之后,思维发散开来,在不经意中受到教益,印象更加深刻。收笔或干净利落,不枝不蔓,或余音缭绕,发人深思。这些医案,小中见大,无不充满了“黄煌经方”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人文特质。
黄煌指出:“读医案,应于无字句处读书”,“把隐伏案中而不显的名医学术思想与经验充分阐述,并加以补充、引申和发挥”。黄煌医案,娓娓而谈,丝丝入扣,较少隐伏不显,所以好读易懂,利于初学者。文笔活泼,细腻生动,每有会意处,心情愉悦,如览胜景。黄煌重视直觉思维,医生要调整状态,振作精神,才能产生灵感。常规治疗无效,又可以逆向思维,出奇制胜。“抽动症与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止震颤”两案,就是欲抑先扬,反其道而行之。对复杂病证,有时用合方,有时予两方隔日分服、早晚分服,有时化裁经方、创制新方,均有卓见。黄煌有几张被广为传抄的方子,如猪苓汤加山栀子治疗膀胱炎尿血、桂枝茯苓丸加怀牛膝治疗前列腺病尿潴留、柴苓汤加连翘用于肿瘤手术化疗后调理,病人当作宝贝,黄煌也十分高兴,并引以为自豪。
《临床篇》置于案头常读,我随手写下密密麻麻的眉批。读“春天常用的除烦汤”,我总结道:“菜花黄,医生忙,阳气怫郁除烦汤;宽胸膈,除腹胀,呛咳气火神清爽。”读“我用荆芥连翘汤”,方子大,药味多,记不住,于是自编方歌:“荆芥连翘是好方,四逆黄连解毒尝,防止(防风,白芷)祸根(薄荷,桔梗)龟兄弟(归,芎,地),风热郁火疗痤疮。”自知鄙陋,想黄煌见此定忍俊不禁,自己亦不觉莞尔。受到“我用荆芥连翘汤”篇名的启发,我在编辑院报时,新开“我用经方”专栏,连续刊载经方应用的心得,还真得到了黄煌的赞扬。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一案,是一位女学生,经影像及病理确诊后,服红霉素又出现肝功能异常,遂停服。黄煌治以小柴胡汤加生石膏、连翘、山栀,咳嗽得愈,痤疮与鼻炎也得除。一举而三得者,皆肺经蕴热所致也。肝功能、CT检查结果均转正常,令中山医院的医生们颇感意外。日本小柴胡汤事件曾引起恐慌,但此案表明,小柴胡汤既可以治疗间质性肺炎,也可以改善肝功能,只要遵循应用指征,是安全可靠的。
“从舌绛如火说开去”一案,引《临证指南医案》“舌络被薰,则绛赤如火”之句,黄煌赞“如火”乃叶天士传神之笔也!黄连阿胶汤证,经典的表述比较简单,仅仅是“心中烦,不得卧”而已,黄煌补充、完善其方证特点:一是心中烦,或悸,或闷,或不得卧;二是出血或出血倾向;三是腹痛,或心下痞;四是舌红或红绛。条分缕析,使我们茅塞顿开,恍然大悟。黄煌教导,学经方,要读张仲景,也要汲取后世诸家的养料,遍览叶天士、大塜敬节、当代医家名著,勤求博采,才能融会贯通。
医案中,多处写到对患者的悲悯,对处方的推敲,也不乏对误治的反省,比如,“猪苓汤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初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茯苓丸无效,后以猪苓汤加栀子柏皮汤方大效,是因为之前忽略了临证中的一些蛛丝马迹,囿于成见、陈说,陷入了思维惯性的怪圈。“经方能给她带来希望”一案,写到广场咨询,接诊一个铁杆粉丝,虽多方屡治不愈,仍对中医坚信不疑,于是,黄煌处方格外用心,也格外有信心。“冠脉搭桥术后调理”一案,黄煌指出,患者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桂枝茯苓丸的效果是渐现的,最后基本恢复健康,归结于病家的耐心坚持。黄煌没有仅仅沉浸在治愈时的窃窃自喜中,而是时时对患者充满了歉疚和感激之情。徐灵胎《洄溪医案》在治愈瘀留经络之奇病时写道,“广求治法以疗之,非但济人,正可造就己之学问”,病人才是最好的导师,教会了我们医道,我们本当急病人之所急。当患者“感谢不置”的时候,徐灵胎先生这样表明自己的心迹:我要感谢你啊,有些人虽抱痼疾,却过高期望一剂见效,假如三剂不验就另找他医,“子独始终相信,我之知己也,能无感乎。”徐灵胎对笃信自己的病人引以为知己,黄煌也所见略同:“中医信奉者……是当今发展中医的珍贵土壤,我们必须善待他们!”读黄煌医案,触摸文字的温度,感受医者的情怀,不由怦然心动。窗外凉风习习,月色溶溶,桂香阵阵。掩卷沉思,心中亦如朗月清风般,表里澄澈,一片清明。
2 经方之思 惠民之想
《思想篇》是对经方医学理论与发展问题的思考,发人深省,给人启迪,解惑开悟,鱼渔同授。翻开书页,字里行间,散发着经方家的大智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西汉燕人韩婴说:“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韩诗外传》)黄煌正是这样的良师。
中医学忌空谈和玄谈,但不能没有匠心和梦想。
经方引人遐想。陈修园感慨:“经方愈读愈有味,愈用愈神奇,凡日间临证立方,至晚间一一于经方查对,必别有神悟。”《管子·内业》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一心专注于经方,朝夕寢馈于斯,魂牵梦萦于斯,必然会有灵光乍现,心地澄明。黄煌致力经方多年,有所心悟,常随手记下,日积月累,而为鸿文《思想篇》,但求其真,不求其全,集腋成裘,织丝成锦,涓涓细水,汇成江河。开卷展读,可寻其思维发明的脉络,探其理论建树的轨迹。
学医先做人。《思想篇》将“为什么要学中医”作为开篇。黄煌说,学中医的目的有三:第一是谋生和挣钱,第二是兴趣和爱好,第三是责任和理想。这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一致的。对医生来说,也不外乎基本生存、成就感和道义担当。黄煌理解第一种人,喜爱第二种人,敬仰第三种人。丰子恺也有这样的三分法,他说,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衣食),第二层是精神生活(艺术),第三层是灵魂生活(宗教)。我想,中医的技、艺、道这三个层面,正如同这三层楼。学医首先要下力气掌握这门技术,进而凭借才气和灵气,成为一种技艺,再以特立独行的底气和勇气,努力升华为医道的境界。要把医技当成今天,医艺当成明天,医道当成后天。要“像石膏那样沉潜,像黄连那样执着,像甘草那样包容,像大黄那样坦荡,像麻黄那样勇敢,像附子那样敢于担当”。踏踏实实立足今天,精益求精拥抱明天,孜孜不懈期待后天。如此才能够会用经方,敢用经方,愿用经方。一个成功的中医,必当虚怀、灵敏、通达博闻,一定熟悉自然人、了解社会人、识别方人,而能集医师、药师、护理师、牧师、民俗师于一身。怎样走好中医人生路?黄煌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经方的独奏》是我百读不厌的美文。汪曾祺文风行云流水般的清雅灵性,注入黄煌笔端之后,呈现给读者的是:自然、淳朴、温润、通透、激越、深情。也只有会拉琴、会吹笛、有情怀、善经方的黄煌,才能在欣赏音乐时产生这样美妙的通感:经方的纯粹,如巴赫的无伴奏奏鸣曲,音色纯净,沁人心脾;经方的韵律,舒缓如薯蓣丸,跳跃如四逆汤,急促如大柴胡汤,绚丽如八味除烦汤,谐谑如温胆汤。
《梦见跟张仲景抄方》是我叹为观止的华章。我想,应当收入中小学课本。我甚至想立即动手改编为剧本,搬上舞台、银屏。张仲景是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他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勤求博采,化身千万,怀大慈恻隐之心,誓普救含灵之苦。他是一座人文丰碑,医海灯塔。
黄煌针贬时弊,大声疾呼:中医的当务之急是与玄学绝交,要扭转中医学的西化、异化、虚化、庸俗化、神秘化,避免走火入魔。
方是矢,证是的。方证是疾病过程中人体反应状态的投影。讲方证,并不否定病机,证与机,不可分割。黄煌的“药人方人说”、“方-病-人”方证三角,就意在从纷繁理论回归朴实无华,简约、独创、易行,为临床用方提供了思维模板,是方证药证理论的延伸和创新。
黄煌揭开了“名中医的两套理论”不为人知的秘密:一是用来说的、解释的;一是用来做的、实干的。术无学不实,学无术不彰。问题是,往往误导后学,将说的那套当成用的指南,结果不得其门而入。现代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虽好,亦不能代替临床实践。徐灵胎《医贯贬》一针见血地指出:以哲理替代医理,使千古良方失传,医学发展失范。
医学不应保密,经验应当共享,过去那种“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的做法是要不得的。写医案贵在坚持,可以总结经验,研究得失,交流讨论,共同提高。医案的写作要以问题为驱动,强调其理论意义,要有情节和现场感。黄煌要求,每个中医师都要有一本自己的医案。
经方是什么?从哪里来?向何处去?黄煌作出了精彩的回答,思想的光芒照亮了经方的天空!
经方是什么?经方是一种思想方法,是一个学术规范。经方不是中医的全部,但无疑是中医的精华。经方是中医最好的方,是学中医必经的门径。经方是有生命的:不是文学,有人情味;不是艺术,有光与影、线条与色块、旋律与节奏;不是科学,有严谨美和质朴美;不是宗教,有虔诚、敬畏;不是政治,有人间大爱。
经方从哪里来?经方从远古走来,是我们的先人用身体尝试出来的;经方从厨房走来,具有自然的气息;经方从生活中来,是我们传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
经方向何处去?经方向临床走去,以开放、客观、自由、大众的形象,向世界、向现代、向科学王国的纵深,坚定、从容、生机勃勃、意气风发地走去。踏空蹈虚,飘忽迷茫,停滞不前,歧路徬徨,不应当成为经方人的姿态。
《思想篇》给了我们启蒙和教益。经方惠民,还方于民,藏方于民,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3 云自去来 游目骋怀
《云游篇》无疑是黄煌著作中风格较为独特的文字,我想可以称做“经方文化散文”,有童年的记忆,故乡的风物,出国讲经方时沿途的故事,是“经方外谈”,又不离经方。从经方出发,又回到经方。激情的笔触极有张力,云卷云收,瑰丽灿烂,汪洋恣肆,气象万千。
在新奥尔良,面对老橡树郁郁葱葱巨大的树冠,黄煌联想到了古老而富有活力的不朽的经方,同样根深叶茂,繁花满枝。
在幽静的德国小镇Herborn,看到保存完好的古老的建筑和车站,从德国人的保守,想到中医的传承,“保守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自信和自觉,而且保守与创新相比,更需要智慧和勇气,更需要耐心和淡定。”我们应当向保守致敬,向传统回归。
沿途看车窗外,“一时有一时的神韵,一地有一地的风情”,一步一景,移步换景,而病情也在变化中,“每个病人都是一道不同的风景”,要遵循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在美国葡萄酒谷,感受到Napa制酒人身上弥漫着的一股自信、自尊、自强的气息,中医人,经方人,特别需要那股气。
仰望布里斯班变幻莫测的云彩和浩瀚神秘的星空,黄煌又想到了中医。玄理容易引人陶醉,但切不可停留在冥想中,要学以致用,面对活生生的病人,用确切快捷的疗效,解决具体多变的临床问题。
诚如黄煌在前言中所说:“云游篇是游记,更是有关经方的随想。”其中有游、有记、有知识、有趣味、有感悟。行云流水,吉光片羽,抛开体系的严密,不求结构的完整。碎片式的,跳跃的,发散的,浮想联翩的,五彩缤纷的,更耐人寻味,更容易唤醒直觉和顿悟。
在说到山茱萸、芒硝、餐馆女老板综合征的时候,黄煌的描述细腻生动,情景交融,是课堂里没有听过的,原来,中医可以如此亲近!红枣、茡荠、萝卜、冬瓜、烤山芋、百合、野菜、甜酒酿、枇杷,在黄煌的笔下,那么有滋有味,读来唇齿留香,味蕾大开。经方是生活医学,厨房里可以觅经方,“中医就是吃出来的医学”,信然!从端午节吃粽子,黄煌自然地笔锋一转写到对甜食的看法:甘,是脾胃的味道,甘能补中健脾安神。对瘦弱孩童的多动症,若是能开发“甘麦大枣的面包”,那该多好。小建中汤是代表性的甘甜经方,但一定要加麦芽糖饴。鱼汤馄饨,用了鳝鱼骨头,“六月黄鳝赛人参”,再加上葱姜黄酒的烹制、胡椒粉的相佐,能驱寒发汗,开胃止呕,可以说是餐桌上的大建中汤。经方家有善治危急重症、金刚怒目的一面,也不乏柔情温馨、菩萨低眉的一面,当归生姜羊肉汤,就可以止痛、润肤、增肥、调经,对瘦弱妇女的腹痛、月经不调、产后虚羸尤宜。唯当归量宜小,生姜量宜大,羊肉要多用,而且要放黄酒、趁热喝,才可口。
人世间有看不完的景致,经方中有悟不尽的真谛。黄煌说:“虽在异国他乡,虽然满目奇景,但眼中唯有经方”。黄煌慨叹:自然的美,需要静静地去体会,悉心地去发现,要发现经方的美,何尝不是如此!经方是寂寞之道,心专而神通。若是心浮气躁,美的触角会变得迟钝。无限风光在经方,《伤寒杂病论》在方与证之间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让人百读不厌,美不胜收。经方中有韵律美,节奏美,大真中有大美。经方是中医人心中最美的风景。
畅读《云游篇》,有追随黄煌云中漫步、行者无疆的美的享受。
总之,《临床篇》是写实的,脚踏大地的,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云游篇》是写意的,心在云上的,暂放尘心游物外、浪漫的情怀;《思想篇》是梦想与现实交织共舞的,充满性灵的原创思维,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学经典,读万卷书;做临床,看万种病;跟名师,行万里路。《黄煌经方医话》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