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8-01-18刘日祖
刘日祖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 诸多疾病类型属于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 临床主要选择保守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但是无法获得显著整体疗效[1]。本次研究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患者进行治疗, 并与传统保守疗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以此说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5例。对照组:男22例, 女 13例;年龄45~77岁, 平均年龄 (62.51±5.69)岁;出血量52~89 ml, 平均出血量(65.69±8.35)ml。观察组:男20例, 女 15例;年龄47~79岁, 平均年龄 (62.53±5.71)岁;出血量53~85 ml, 平均出血量(65.72±8.39)m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 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疗法治疗, 依据病症表现, 选择针对性药物加以疾病治疗。主要包括神经营养药物、脱水剂、止水剂以及降压药等[2]。观察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在准备手术前, 于临床对患者展开脑CT检查工作, 利用中线靶点对患者血肿位置加以明确, 针对手术具体入路加以明确。准备采用仰卧位进行临床手术。临床对患者施以全身麻醉并且获得对应效果后, 针对患者大脑患侧颞部加以明确, 合理完成直行切口(5~6 cm)制作。之后利用小乳突牵开器于切口内部完成骨窗制作, 完成后准备钻孔机展开骨窗直径扩大操作, 最终保证直径为3 cm[3]。之后于患者大脑硬膜上方, 利用骨窗完成十字型切口制作, 并且于大脑中, 准备显微脑镜于切口位置合理置入。完成后, 针对患者额颞部表现出的外侧裂现象, 利用显微脑镜电刀展开分离操作, 针对脑皮质同血肿二者之间距离加以明确后, 保证于岛叶皮层内部, 显微脑镜直径可以有效进入。于患者岛叶皮层上方, 合理完成手术切口(2 cm)制作, 并且利用显微脑镜电刀, 通过切口对患者施以脑皮质分离操作,并且合理抽出患者脑幕上淤血[4]。完成系列操作后, 选择止血纱布于血肿腔内部进行填充操作, 依据常规准备引流管对患者进行留置, 并且针对患者大脑硬膜准备可吸收线展开缝合操作。完成手术后2~3 d范围内, 针对引流管施以拔除操作,并且将止血纱布合理取出[5]。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欧洲脑卒中评定量表评分以及脑血肿完全消失时间。欧洲脑卒中评定量表评分越高, 治疗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欧洲脑卒中评定量表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2周后欧洲脑卒中评定量表评分为(63.95±4.39)分, 治疗4周后评分为(71.07±5.15)分;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欧洲脑卒中评定量表评分为(75.49±5.51)分, 治疗4周评分为(89.89±5.59)分。治疗2、4周后, 观察组患者欧洲脑卒中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脑血肿完全消失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脑血肿完全消失时间为(16.60±3.41)d, 观察组为(9.36±2.36)d;观察组患者脑血肿完全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作为临床多发病之一, 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疾病的出现对患者的影响尤为严重。对于此类患者临床采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后, 往往无法获得显著治疗效果。对此临床施以手术治疗意义显著[6-8]。
临床选择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患者进行治疗, 针对患者的血肿体表位置可以进行有效明确, 并且能够合理完成手术切口设计, 于显微脑镜引导下, 对于手术视野良好可以做出充分保证, 并且可以防止相邻组织受到损伤, 对患者周围脑组织进行充分保护, 最终获得确切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手术效果[9,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2、4周后, 观察组患者欧洲脑卒中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脑血肿完全消失时间为(16.60±3.41)d,观察组为(9.36±2.36)d;观察组患者脑血肿完全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证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临床对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 获得确切的治疗效果。
[1] 周峰, 何华, 郝东宁, 等.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对比.陕西医学杂志, 2015,12(8):1054-1055.
[2] 李忠, 胥文德, 赵自育, 等.大骨瓣减压及骨瓣复位术治疗高血压性幕上脑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6,24(5):549-552.
[3] 刘宝江, 王守臣, 冯宝静, 等.超早期小骨窗开颅冷光源辅助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中国医师杂志, 2013, 15(7):976-977.
[4] 范广明, 张文, 毛振立, 等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7, 29(1):90-93.
[5] 罗泽彬, 钟东, 唐文渊, 等 .脑实质内颅内压监护在小骨窗开颅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 33(12):1293-1295.
[6] 周俊升.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1):76-77.
[7] 牛建, 祁金良.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的效果分析.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13):203.
[8] 李长华.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国处方药, 2017, 15(7):130-131.
[9] 卢荣.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幕上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当代临床医刊, 2017, 30(3):3123-3124.
[10] 陈勇, 程旭峰.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13):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