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陵山片区五峰自治县的农业知识产权与区域品牌研究

2018-01-18孙志国刘之杨熊晚珍钟儒刚定光平

江西农业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传统

孙志国,刘之杨,熊晚珍,钟儒刚,定光平

(湖北科技学院 鄂南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咸宁 437100)

0 引言

农业知识产权,特指农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1],包括地理标志[2-5]、农业生物遗传资源[6]与传统知识[7-10]、涉农商标[11-12]与专利、以及植物新品种[13]等。农业知识产权具有创新、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功能,能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和农业区域特色化(区域产业特色化、产品品质与产品文化特色化、区域品牌化、创意农业发展等)发展。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其中,武陵山片区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被列为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2006年5月12日,农业部发布了《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意见》。2016年5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印发了《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计划(2016)》。2016年6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农业部决定将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2017年5月10日迎来首个“中国品牌日”。区域品牌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区域特征和整体形象。区域品牌的一系列子品牌,如产业与企业品牌集群品牌、区域文化品牌、名胜品牌和景观品牌等,也彰显了该区域品牌文化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品牌与区域品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4-17]。

农业知识产权与区域品牌研究,有利于该县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利用,区域品牌建设,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从而有利于智力扶贫、精准扶贫等农村扶贫的实施。

1 五峰自治县农业与特产及民间文学艺术概况

1.1 农业与特产

五峰自治县位于鄂西南边陲,属武陵山支脉,系云贵高原东延部分的尾翼地带。2016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现价)63.13亿元。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20.96亿元,第二产业完成21.10亿元,第三产业完成21.0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3.2∶33.4∶33.4。

该县是中国茶叶之乡与中国名茶之乡、国家烟叶生产基地、中药材GAP示范基地、魔芋种植示范区。2016年,全县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分别为:马铃薯播种面积1.04万hm2,产量2.34万t;玉米播种面积1.41万hm2,产量4.84万t;油料播种面积0.32万hm2,产量0.53万t;中草药材播种面积0.12万hm2,产量0.51万t;蔬菜播种面积13.24万hm2,产量20.37万t。种植业以马铃薯、玉米、油菜、小麦、大豆、茶叶、烟叶、药材、蔬菜、魔芋为主,畜牧业以生猪、山羊为主。主要特产有:茶叶、烟叶、白溢寨贡米、玉米、马铃薯、油茶、花椒、魔芋、香葱、百合、香菌、黑木耳、蜜桔、核桃、板栗、白山羊、蜂蜜、五倍子、杜仲、辛夷花、生漆、油桐等。主要地方饮食有:土家腊肉、榨广椒、灌肠粑、血豆腐、鸭肉炖板栗、石蛙焖汤、泥鳅拱豆腐、燕麦粉蒸螃蟹等。

1.2 民间文学艺术

依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简称WIPO),民间文学艺术、生物遗传资源和狭义的传统知识是广义的传统知识3个重要组成部分[7-8]。

五峰自治县有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资源[18],保存着民间故事、五峰民歌(山歌、田歌、风俗歌、小调、灯调、新民歌)、五峰唐祭、柳子戏、堂戏、傩愿戏、南曲、满堂音、吹锣鼓、皮影、土家跳丧舞、地花鼓、板凳龙、吹打乐、打溜子、咚咚喹、西兰卡普等多种形式的民间文学艺术,并拥有五峰土家族薅草锣鼓(编号Ⅱ-27)、土家族打溜子(编号Ⅱ-54)、宜昌堂调(编号Ⅱ-123)、土家族撒叶儿嗬(编号Ⅲ-18)、南曲(编号Ⅴ-71)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被列入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

2 五峰自治县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

2.1 地理标志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尚未实施国家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该县获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地理标志商标11件(表1),所涉及的商品有:茶叶(绿茶,红茶)、粮食(大米)、蔬菜(香葱,香菌)、中药材(五倍子)、烟草(烟叶)、花卉(红花玉兰)6类(表1)。该县获农业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4种,所涉及的商品有:茶叶(红茶)、蔬菜(百合)、畜牧(山羊)、果品(宜昌蜜桔)4类(表2)。

上述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相关的地理标志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只建立了2个地方性标准:《五峰毛尖茶(DB 42/T 19—2000)》、《五峰绿茶(DB42/T 855—2012)》。

表1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理标志商标

表2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农产品地理标志

2.2 农业生物遗传资源

生物遗传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资源。农业生物遗传资源[6]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仅是现有持有者的培养和保护,而是经过数代人,数十代人,数百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过程;而且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依存于当地生态环境,与当地原住民和地方社区的生活方式、习惯做法和实践密切相关。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方畜牧生物遗传资源主要有宜昌白山羊、马头羊、土蜂(中蜂)等。地方水产生物遗传资源主要有大鲵、石蛙等。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茶叶、烟叶、药材、香菌、魔芋、油桐、木梓、山棕、生漆、桑树、果树、黑木耳等。其中,药材有150科749种。

2.3 传统知识

广义的传统知识包括[7-8]:农业知识、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生态知识、医药知识、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民间文学艺术表达、语言元素(如名称、地理标志和符号)以及其他未固定的文化财产。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传统知识、传统文化表达和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开发和利用,将传统知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为加强对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农业部组织开展了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91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有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等12个传统茶业农业系统,吉林九台五官屯贡米栽培系统等15个传统稻作文化,湖南新田三味辣椒种植系统等4个传统蔬菜。其中,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已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我国的11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要涉及茶文化、稻作文化、梯田与垛田文化、果品文化、旱作文化等。

五峰自治县有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与传统农业系统,然而,五峰采花茶文化系统、五峰白溢寨贡米稻作文化系统、五峰魔芋种植文化系统、五峰烟叶种植文化系统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尚未受到重视。

茶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包括:茶山号子(编号Ⅱ-89)、采茶戏(编号Ⅳ-65)、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编号Ⅷ-63)、花茶制作技艺(编号Ⅷ-147)、绿茶制作技艺(编号Ⅷ-148)、红茶制作技艺(编号Ⅷ-149)、乌龙茶制作技艺(编号Ⅷ-150)、普洱茶制作技艺(编号Ⅷ-151)、黑茶制作技艺(编号Ⅷ-152)、白茶制作技艺(编号Ⅷ-203)、赶茶场(编号Ⅹ-84)、凉茶制作(编号Ⅷ-89)、茶艺与茶俗(编号Ⅹ-107)、径山茶宴(编号Ⅹ-140)等,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峰自治县有丰富的茶文化遗产与传统知识,尤其是绿茶制作技艺、红茶制作技艺,理应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4 商标与品牌

商标权是商标专用权的简称,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在商标国际分类中,第29类(肉、鱼、家禽及野味,肉汁,腌渍、干制及煮熟的水果和蔬菜,果冻,果酱,蜜饯,蛋,奶及乳制品,食用油和油脂)、第30类(咖啡,茶,可可,糖,米,食用淀粉,西米,咖啡代用品,面粉及谷类制品,面包,糕点及糖果,冰制食品,蜂蜜,糖浆,鲜酵母,发酵粉,食盐)、第31类(农业、园艺、林业产品及不属别类的谷物,牲畜,新鲜水果和蔬菜,种籽,草木及花卉,动物饲料,麦芽)等,主要针对农副特产。

五峰自治县企业与专业合作社有434件商标,其中第29类有65件、第30类有185件、第31类有80件。该县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注册的“采花及图”、宜昌山山林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的“山山SHANSHAN及图”、湖北新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的“特妙”。

该县有1种中国名牌农产品: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采花”商标的采花毛尖。茶类拥有“采花毛尖”、“天麻剑毫”、“向师傅茶”、“水仙春毫”4个湖北名牌产品。《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公示目录》中,茶类有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采花茶叶”;果品类有宜昌市柑桔产业协会“宜昌蜜桔”(原产地含五峰自治县)。

2.5 专利

五峰自治县有国家专利813件,其中,发明专利273件,实用新型321件,外观设计219件。申请国家专利数前10位的为:湖北宜昌五峰鑫星节能炉具开发有限公司(53件)、五峰泗洋茶业有限公司(42件)、五峰檀木农业机械有限公司(40件)、宜昌益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26件)、湖北红旗中益特种线缆有限责任公司(24件)、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22件)、五峰镇石良司沿河东路的高洪亮(22件)、湖北重泰研磨工具有限公司(21件)、采花乡黄家台村二组的覃园园(19件)、湖北天池机械股份公司(19件)。

2.6 植物新品种

2016年7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该《规划》提出了种业自主创新等9项重大工程。植物新品种权将为种业自主创新此项重大工程护航,涉农专利、植物新品种等农业知识产权将激励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是由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2个部门来进行的,分别负责农业、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有2套系统: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系统;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系统。然而,五峰自治县的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尚未启动。

3 保护农业知识产权 打造特色区域品牌

3.1 完善地理标志权保护

通过收集与整理五峰西兰卡普、五峰土家腊肉、五峰榨广椒、五峰灌肠粑、五峰绿茶、五峰宜红茶、五峰烟叶、白溢寨贡米、五峰玉米、五峰马铃薯、五峰油茶、五峰花椒、五峰魔芋、五峰香菌、五峰黑木耳、五峰核桃、五峰板栗、五峰蜂蜜、五峰五倍子、五峰杜仲、五峰辛夷花、五峰生漆、五峰油桐等特产的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结合农业环境、生物遗传资源、农业文化等优势,以相应的产业协会名义,根据表3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向农业部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并先后建立各种地理标志特产的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推行地理标志的专用标志合法使用,从而完善地理标志权保护。

表3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理标志申报计划表

3.2 保护农业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

重点保护宜昌白山羊、五峰马头羊、五峰土蜂(中蜂)、五峰大鲵、五峰石蛙等本地动物遗传资源,以及茶叶、烟叶、药材、香菌、魔芋、油桐、木梓、山棕、生漆、桑树、果树、黑木耳等本地植物遗传资源,重点加强茶叶、水稻、魔芋、烟叶等地方品种保护,并在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溢寨等地,设立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区,保护农业生物遗传资源的多样性。

3.3 力争中国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收集与整理五峰自治县的农业文化遗产与传统农业系统,尤其是茶文化、稻作文化、魔芋种植文化、烟草文化等,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景观和水土资源管理特征、食物与生计安全性、社会组织与文化(包括为农业生态管理的常规机构,为资源获得和利益分享的标准安排,价值体系,礼仪)、知识体系与农民技术(包括技术,相关的价值体系,知识传播,语言和口头传统,艺术,哲学,世界观)等方面,研究这些传统农业系统的特征,并向农业部申报五峰采花茶文化系统、五峰白溢寨贡米稻作文化系统、五峰魔芋种植文化系统、五峰烟叶种植文化系统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IAHS),力争能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

3.4 申请传统技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收集与整理五峰土家腊肉传统制作技艺、五峰灌肠粑传统制作技艺、五峰绿茶传统制作技艺、五峰宜红茶传统制作技艺等传统知识,并申请其传统技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5 发展文化旅游与旅游扶贫

挖掘五峰自治县民间故事、民歌、五峰唐祭、柳子戏、堂戏、傩愿戏、南曲、满堂音、吹锣鼓、皮影、土家跳丧舞、地花鼓、板凳龙、吹打乐、打溜子、咚咚喹、西兰卡普等多种形式的民间文化艺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并结合农业生物遗传资源、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等,发展文化旅游与旅游农业,并开展旅游扶贫。

3.6 加强专利权与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

加强新品种的培育以及中高端产品等新产品研发,申请相关专利权与植物新品种权,创建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基础、以农业知识产权服务与农业推广创新为纽带、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为特征、以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模式的开放式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从而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3.7 争创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县

加强知识产权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升全县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进五峰自治县知识产权强县工程以及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加强民间文学艺术、生物遗传资源、传统知识的保护与传承,争取创建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县。

3.8 打造特色的区域品牌形象

培育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传统知识传承以及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打造特色的区域品牌形象,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基于知识产权、农业科技、信息化等的智力精准扶贫。

4 小结与建议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位于武陵山片区,是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有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生物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并拥有五峰土家族薅草锣鼓、土家族打溜子、宜昌堂调、土家族撒叶儿嗬、南曲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有五峰采花茶文化系统、五峰白溢寨贡米稻作文化系统、五峰魔芋种植文化系统、五峰烟叶种植文化系统等农业文化遗产。

基于该县的农业知识产权与区域品牌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地理标志权保护;(2)保护农业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3)力争申请中国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4)申请传统技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发展文化旅游与旅游扶贫;(6)加强专利权与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7)争创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县;(8)打造特色的区域品牌形象。

[1] 宋敏.农业知识产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 田敏,孙志国,刘之杨,等.我国黄茶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6):97-101.

[3] 孙志国,熊晚珍,王树婷,等.江西茶类的地理标志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4):162-166.

[4] 孙志国,韩冰华,钟儒刚,等.湖北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3):179-183.

[5] 孙志国,钟学斌,程东来,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德江天麻的保护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189-192.

[6] 俞金香.三农议题中农业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农业遗传资源权的确立为核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7] 严永和.论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8] 孙志国,殷瑰姣,戴光忠,等.武陵山片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社区传统知识保存[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12):130-133,137.

[9] 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等.武陵山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0):160-165.

[10] 孙志国,定光平,何岳球,等.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华老字号”保护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3,25(3):146-149,155.

[11] 隋月娟.充分发挥农产品商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J].江苏商论,2005(5):66-68.

[12] 孙志国,熊晚珍,刘之杨,等.武陵山片区特产的中国驰名商标与地理标志商标双重保护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6):17873-17875,17878.

[13] 孙炜琳.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14] 熊曦.区域产业品牌形成机理及其培育策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15] 向明生.农业区域品牌战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16] 韩志辉.农业区域品牌价值战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17] 姚春玲.内蒙古自治区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

[18] 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传统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Tough Nut to Crack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