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探索

2018-01-18

现代园艺 2018年8期
关键词:叶蜂落叶松幼虫

付 红

(灯塔市鸡冠山乡人民政府,辽宁 辽阳 111315)

1 落叶松叶蜂的生物学特性

1.1 落叶松叶蜂的形态特征

根据落叶松叶蜂的生长发育阶段,其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中形态特征有一定差异性,主要生长阶段为茧→蛹→幼虫→卵→成虫。其中,落叶松叶蜂茧长度在1.2~1.3cm范围内,早期外观呈白色,3~5d后外观呈橘黄色,后逐渐转变为暗褐色;落叶松叶蜂蛹长度为0.9~1.0cm,初化落叶松叶蜂蛹外观呈淡青色且透明,后期可逐步转变为黑褐色;落叶松叶蜂幼虫长度为1.2~1.6cm,外观呈黑褐色,胸部和腹部背面墨绿色,腹面灰白色。胸足黑褐色;落叶松叶蜂成虫长度多在0.8~1.0cm,外观以黑色为主且表面有光泽。头黑色,触角茶褐色,唇基黑色,上唇黄色。前胸背板两侧黄褐色;中胸、后胸黑色。翅基片黄色。翅淡黄色,透明,翅痣黑色,C脉黄色,其余脉褐色。腹部第2~5背板、第6背板前缘均为桔红色,第1、第6背板大部分和第7~9背板黑色,第2~7腹板中央桔红色;足黄色,前足、中足基节、中足胫节端部,后足基节基部、腿节端部、胫节端部、跗节,均为黑色。爪褐色。锯鞘黑褐色,尾须和锯鞘约等长。雌虫体长8mm,黑色;触角黄褐色;腹部第2背板两侧、第3~5及第6背板中央均为桔红色。

1.2 落叶松叶蜂的生活史

落叶松叶蜂在我国分布于东北、陕西、甘肃、内蒙、山西等地,各个地区地理条件有一定差异,导致落叶松叶蜂的生活史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以陕西地区为例,落叶松叶蜂在该地林区内为每年发生1代,主要在老熟落叶松叶蜂幼虫熟幼虫结茧于落叶层下越冬,翌年春季平均气温超过0℃的情况下,越冬后落叶松叶蜂幼虫开始进入化蛹生长阶段。当林区海拔高度超过2500.0m气候条件以高寒、干旱为主的情况下,年平均气温偏低,落叶松叶蜂化蛹盛期则位于5月中下旬。一般情况下,落叶松叶蜂蛹化蛹周期为18天左右,落叶松叶蜂成虫羽化高峰期在6月中旬,羽化后会立即进行产卵,落叶松叶蜂卵生长周期在20天左右。进入7月上旬后,落叶松叶蜂幼虫开始孵化,孵化时间多在20~25天。其中,1~4龄期落叶松叶蜂幼虫以集群为主,以产卵枝附近落叶松针叶为主要食物,随着落叶松叶蜂幼虫的逐步生长,取食区域开始自产卵枝附近扩大至枝条基部。而5龄期落叶松叶蜂幼虫则以分散方式对落叶松产生危害。幼虫受惊后胸足紧抓住针叶,腹部向背面弯曲静伏不动,给虫害清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进入8月上旬后,落叶松叶蜂进入最佳的落地结茧阶段,以落叶松叶蜂老熟幼虫的方式直接结茧于落叶松树下落叶层内,以达到安全越冬的目的。

1.3 落叶松叶蜂的生活习性

根据既往调查数据显示:落叶松叶蜂在落叶松林区中的分布呈现出了不均匀性的特点,林缘分布率高于林内,阳坡分布率高于阴坡,纯林分布率高于混交林。落叶松叶蜂幼虫为害盛期,这一时间规律与落叶松生长高峰期基本一致,因此会直接对落叶松的树高生长产生影响。受落叶松叶蜂的影响,轻则导致落叶松生长速度缓慢,重则会导致落叶松当年新梢直接停止生长,甚至枯死。落叶松下树的落叶松叶蜂老熟幼虫在树冠下落叶层10cm左右吐丝作茧后越冬,作茧仅需要2天时间,落叶松叶蜂虫茧外观呈椭圆形,体长在1.1cm左右,体宽则为0.5cm左右,外观呈棕色且茧壳坚韧,角质。每只茧有1条幼虫,卷缩其内,不食不动,翌年在茧内化蛹。羽化成虫先从茧内咬1小孔,出茧壳后由落叶层下扭动钻出地面。一般情况下,落叶松叶蜂羽化时间集中在上午7~12时,羽化量占当日总羽化量的2/3以上。落叶松叶蜂卵产于落叶松新生枝梢顶部,产卵时成虫在新生枝条上咬1道刻槽,卵产在刻槽中,卵粒单产,每枝梢中落叶松叶蜂卵分布在10~60粒左右,卵粒多呈两行式排列,成功产卵后落叶松新梢形成弯曲萎蔫状,直至枯死。初孵幼虫群集为害,1~3龄期幼虫对落叶松的危害相对较轻,4~5龄期幼虫的危害相对严重,每头每天取食1~3束嫩针叶,以上午8~11时及下午4~7时为落叶松叶蜂的取食高峰。

2 落叶松叶蜂的防治技术

2.1 营林技术

从营林角度上来说,混交林对外部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林区而言更好,因此在落叶松林区造林过程中可以引入混交林的营林思路,选用与落叶松生长速度基本一致树种进行混交种植,例如山地杨、马褂木等,以块状方式混交,进而增强落叶松林区对落叶松叶蜂等常见并病虫害的防范能力。

2.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林业管理人员对落叶松叶蜂进行科学防范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落叶松叶蜂“入8月上旬后,落叶松叶蜂进入最佳的落地结茧阶段,以落叶松叶蜂老熟幼虫的方式直接结茧于落叶松树下落叶层内,以达到安全越冬的目的”这一生物学特性,目前广泛采用的物理防治措施是:在每年8月中旬~翌年9月中旬落叶松叶蜂以预蛹方式越冬的这一时机,对落叶松林地进行全面翻耕,翻耕深度应达到25~30cm左右,将落叶松叶蜂预蛹充分暴露于地表,然后以越冬期间低温方式彻底杀灭落叶松叶蜂。

2.3 生物防治

结合落叶松叶蜂的生物学特性来看,落叶松叶蜂有大量的天敌物种。例如七星瓢虫、寄生蝇、波姫蜂、赤眼蜂等。生物防治落叶松叶蜂的主要思路是:在落叶松培育养护过程中,适当控制化肥、农药的施作量,尽可能维持落叶松周边区域生态关系的平衡性,利用落叶松叶蜂的天敌控制其生长。同时,还可重视对落叶松生长区域周边鸟类的保护工作,如山雀、红腹角雉等,这些鸟类对落叶松常见害虫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对减轻因落叶松叶蜂大量繁殖所致损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2.4 化学防治

在采用化学方法对落叶松叶蜂进行防治的过程中,若防治区域林分郁闭度高于0.6,可通过烟剂的方式防治,防治有效率在70.1%~83.2%。结合落叶松叶蜂的生物学特性,体检使用林丹烟剂或741烟剂,有效熏杀防治剂量为1.0kg/667m2。同时,应用烟剂方法防治落叶松叶蜂对时间有一定的要求,为确保防治效果达到理想状态,建议在落叶松叶蜂卵全部孵化完成且落叶松叶蜂幼虫已经对树冠产生影响,幼虫虫龄达到2~3龄期,且时间在8月上旬时完成。对于不满足该条件的落叶松叶蜂,如1~2龄期落叶松叶蜂,化学防治的主要方法是:取浓度25.0%溴氰菊酯乳油500~1000倍液喷雾进行喷洒,应用浓度80.0%DDV乳油1000倍液喷雾或浓度50.0%甲胺磷1000倍液喷雾同样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等。此项化学防治措施必须在落叶松叶蜂成虫羽化盛期前进行,防治有效率可达到91.2%左右,具有防治效果好、成本低廉且无环境污染等优势,有良好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3 结语

落叶松自引入我国以来在改变南方地区“难利用地”局面上发挥了非常大的优势,为南方地区低温、高湿条件下营林造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选树种方案,在林业管理实践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落叶松叶蜂作为落叶松常见虫害,必须引起林业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即在系统分析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之上,从营林技术、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这几个方面着手,针对落叶松叶蜂防治技术展开分析与研究,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地科学防治落叶松叶蜂,以确保落叶松的快速、健康生长。

[1]周英韬,景天忠,王志英等.几种药剂对落叶松叶蜂的毒力及林间防治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3(21)

[2]夏固成,孙普,安永平等.六盘山翠金小蜂人工繁殖及利用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10)

[3]高玉梅,韩海波,王淑君等.几种无公害药剂防治落叶松叶蜂技术初探[J].价值工程,2010(9)

[4]张帅帅,南小宁,王云果等.基于PCR-DGGE技术的3种植食性叶蜂幼虫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5)

[5]俞立毅,冯建华,张安德等.华隆林区落叶松叶蜂的防治方法与措施[J].甘肃科技,2013(7)

[6]杨子巍.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Hartigl)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9)

[7]刘瑞,谢映平,赵常胜等.从松叶蜂分离的球孢白僵菌及其致病性[J].菌物学报,2012(3)

[8]夏固成,余治家,樊亚鹏等.应用撒布器施放几种灭虫药包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试验[J].甘肃林业科技,2009(3)

猜你喜欢

叶蜂落叶松幼虫
浙江深碟钩瓣叶蜂种团一新记录种
——侧斑钩瓣叶蜂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靖远松叶蜂防治技术探讨
钩臀蚁蛉幼虫各龄期体征及筑穴习性研究
五种环保型农药防治杨干象幼虫试验
落叶松育苗及田间管理技术探究
麦叶蜂防治方法
麦叶蜂的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