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水泥池培育黄鳝苗种技术
2018-01-18靳学波
靳学波
黄鳝是现代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但野生黄鳝生长慢,成活率低,主要原因是环境变化太大,饵料不足,敌害多所致。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人工养殖黄鳝是唯一的途径,而人工养殖黄鳝培育鳝苗最关键,就多年工作经验,进行水泥池人工培育鳝苗是不错的选择,这样培育出的鳝苗生长到50g只需14个月,在野生条件下需3年;生长到100g只需18个月,在野生条件下需4~6年,大大缩短了商品鳝的生长时间。
一、培育池的准备
(一)培育池的建造
用于培育黄鳝苗种的水泥池面积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10m2左右即可。池深40~50cm,进排水口设置在水泥池的相对位置,并用聚乙烯网片封扎好,防止进水时带入敌害生物和出水时逃苗。
(二)水泥池碱性消除
新建水泥池由于使用了大量水泥,其碱性很重,若不采取措施消除碱性,直接放入黄鳝,将有可能造成黄鳝大量死亡。消除碱性可将池水加满,浸泡7~10d后排干池水,冲洗后再换新水;若急需使用,可按每立方米池水泼洒食醋0.5kg或冰醋酸10mL,浸泡1d并经刷洗池壁,换入新水后使用。
(三)水泥池底质改良
在放苗前10~15d,水泥池要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生石灰用量150~200g/m2。然后在池底铺上5~10cm厚含有机质较多的黏土,并均匀施入发酵粪肥0.5~1.0kg/m2,注水10~15cm。
(四)水泥池环境布置
水泥池水体较小,池内的水体环境易受外界影响,影响黄鳝的成长,因此布置一个适合黄鳝生活习性的环境条件显得尤为重要。 环境布置主要就是投放水草和设置隐蔽物,池面移植根须发达的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面积占池面积的50%,池底投放隐蔽物,如杨树须、丝瓜筋等,以便鳝苗有藏身栖息的地方。在池内水面下搭建食台。1周后将水位提高到15~20cm,待培育池内出现大量浮游动物时可投放鳝苗。
二、苗种放养
(一)调水体
鳝苗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在入池前,应将培育池的水温调整至与原池或运输容器内的水温相近,温差不超过2℃,有条件的养殖户最好建一蓄水池,保证鳝苗用到pH值适中,温度适宜的水源。放养鳝苗前,最好在水泥池水体中放几条泥鳅试水,泥鳅放入1~2h后,如泥鳅翻肚,需重新调节水体,如泥鳅游走自如,说明可投放鳝苗,可避免造成鳝苗因出现应激而造成死亡。
(二)放养密度
出膜5~7d鳝苗即可转入培育池进行人工培育。放养密度通常为300~400尾/m2,有微流水的培育池放苗数可另增加100~200尾/m2。同一培育池要求尽量放养同一批鳝苗,防止出现个体悬殊,避免相互残杀,影响生长。
三、养殖管理
(一)饵料投喂
出膜的鳝苗转入培育池开始摄食外界饵料,主要摄食培育池中的浮游动物,入池5~7d后的鳝苗应增投人工饵料。最初投喂时每1万尾鳝苗投喂1个鸡蛋黄以后逐步增加,7~10d后可在蛋黄中加入少量的蚯蚓浆,蚯蚓浆要打细,最初可按投喂量的10%加入,以后逐步增加,直至全部投喂蚯蚓浆为止,此过程日投饵量为鳝苗体重的2%~3%,每天傍晚投喂1次。经过20d后,鳝苗体长可达4~5cm,全部用蚯蚓浆已不能满足鳝苗的摄食要求,此时可投喂切碎的蚯蚓、黄粉虫等,日投喂量可占到鳝苗体重的5%~7%。养殖后期还可适当搭喂一些豆饼糊,幼鳝配合饲料等。投喂时尽量做到饵料品种多样化,避免养成黄鳝偏食习惯,造成成鳝养殖时难以驯化和饲养。鳝苗经过100d左右的培育,一般到年底可以达到每尾3~5g,若管理水平高,当年苗可以达到每尾10~20g。
(二)水体管理
用水泥池培育鳝苗,水质管理十分重要,特别是养殖后期及高温季节尤其要注意。培育用水做到无污染,水体pH值控制在6.0~7.5为好,经常清除池内残饵,使培育池水质始终达到“肥”“活”“嫩”“爽”。要适时换水,每次换水15~20cm,保持池内外水温差不超过2℃。
(三)及时分级饲养
在鳝苗饲养过程中,由于个体发育步调不一致,抢食能力存在差异,即使放养同等规格鳝苗,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后,也会出现个体差异,所以鳝苗培育一段时间后,必须将个体大的鳝苗捕起转入专池饲养,尽量使同一培育池鳝苗规格一致。当鳝苗长大到10cm以上时,即可作为鳝种转移到成鳝池饲养。
四、小结
(一)最好建一蓄水池,以便控制水温和调节水质,做到入培育池的水即为符合鳝苗养殖的用水,这样会提高鳝苗的成活率和生长率。
(二)饵料投喂要做到多样化,避免养成黄鳝的偏食习惯,不利黄鳝以后的生长和发育。
(三)整个养殖过程中一定做到及时分级饲养,做到同一培育池鳝苗规格基本相同,避免相互残杀,以提高鳝苗的成活率。
(四)放养鳝苗前,一定要试水,在养殖水体中放养几条泥鳅,泥鳅游走自如后再放鳝苗,防止出现鳝苗大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