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功能和应用
2018-01-18吴保霖
吴保霖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
墙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中国古典书籍《说文》中对墙作了释义:墙,垣蔽也。会意兼形声。从土或爿,啬声,垒土围墙。墙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和建筑史上都占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同时,因园林建筑中的小品,其表现形式不拘一格。
1 墙的基本功能
墙主要有3大功能:屏障功能。在冷兵器时代,一座城市防御外敌最为重要的建筑形式即为城墙,其与国家的命运连接在一起;小的方面,墙作为构成一个家的最基本要素,能够将家与外界系统性地隔开,防止外人、物等其他东西进入,也能够阻挡风雨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保护隐私的功能。墙之于家,可以将其围成一个固定的空间,为人们提供相关的私人活动空间;同时,墙又将家分割成不同的区域,保护或者提供适合人们生活起居需要的最基本的环境;其他功能。中国古代许多园林建筑,尤其是院落建筑,都喜欢在门口设置一堵墙(称之为照壁或者影墙),其主要是保护隐私的功能,但从古代人们信奉的风水说上来讲,认为自己家中不断有鬼来访,门口修上一堵墙可以断鬼来路。中国园林设计中也有将墙用作装饰、划分空间等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应用,正是墙在园林设计中最具艺术性和欣赏性的地方。
2 传统园林园墙的分类、选择及其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一般将园墙分为2种类型。即为将园林与周边环境隔开的分隔围墙,通常是设计成高墙。也即是由于安全和空间的要求而设计,其主要作用为屏障及保护隐私;可以将园林内部划分成许多空间、并根据院内不同的布景而设置园墙的位置,也可以将园墙用来安排人们导向游览的隔断。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园墙,按照材料和构造可以分为版筑墙、磨砖墙、乱石墙以及白粉墙等。每一种园墙适合用于什么地方都有较为严格的规定。《园冶》中说, “宜石宜砖,宜漏宜磨,各有所制。”分割院落空间多用白粉墙,并在墙头配以青瓦。用白粉墙衬托出园内假山怪石、花草树木,十分符合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意境:白墙作纸,园墙与假山、幽静小路、石峰、花木等空间位置的把握,山石花木跃然纸上,构成一幅立体的中国山水画。园墙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依据地形而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平坦的地形多设计成平墙,为了避免单调可以在墙头配以琉璃或者雕刻各种图案,上海豫园的龙墙极具代表性。坡地或者山丘因势建成阶梯形(更多地建成波浪型的云墙)。划分内外范围的园墙也需要作一些细节性处理,可用土山、花台、山石、树丛、游廊等把墙体隐蔽起来,使其作为墙的概念变得模糊,与周围环境和谐融合,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无限景观的效果。
中国传统园林在墙上,还常设置有洞门、漏窗、空窗及砖瓦花格等结构形式。洞门仅有门框而没有门扇,常见的是圆洞门(又称为月亮门);还有其他像六边形、八边形或者葫芦、蕉叶形状。其作用不仅引导游览、沟通空间以及满足园林采光通风的要求外,本身又成为园林中的装饰。通过洞门透视景物,可以形成焦点突出的框景。采取不同角度交错布置园墙、洞门,在强烈的阳光下会出现多样的光影变化。有的园林中在一条轴线上会设计出多个的洞门,从而形成门内有门,景内有景的意境。漏窗,又名花窗,是窗洞内有漏空图案的窗,多应用在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较多的园林内部的分隔墙的墙面上,也是中国园墙上的一种装饰。窗洞形状多样,花纹图案多用瓦片、薄砖、木竹材等制作,有套方、曲尺、回文、万字、冰纹等。漏窗高度一般在1.5m左右,与人眼视线相平,透过漏窗可隐约看到窗外景物,取得似隔非隔的效果,将被园墙分隔开的园林内景自然、和谐地联系起来,而且随着人们脚步移动,漏窗的景色也随着变化,能够增加景物的空间层次感。洞窗,也是园墙装饰的一种方式。洞窗不设窗扇,有六角、方胜、扇面、梅花、石榴等形状,洞窗的高度根据人们视线的高度而决定(便于人们的眺望观赏),常常在园墙上连续设置,形状统一(如果在墙上连续设置且形状不同,称之为“什锦窗”)。洞窗两边,景色可设置为假山、怪石或者有特征的植被,使其透过洞窗看过去,亦是一副画。在一根轴上连续地设置洞窗,可以达到增加园林景深和扩大空间的作用。
砖瓦花格在中国园林中有悠久历史,轻巧而细致,也是园墙装饰的一种方式,如果运用得当,能够成为园林艺术中最具特色的特征之一。
中国园林中的墙也可以与诸如假山、雕塑、花丛等园景独立成景。当然这是根据园林设计中是否需要墙这个元素而定。
3 现代城市景墙的分类、选择及其应用
传统园墙的常见功能就是在园林设计中作障景、漏景以及背景的景墙等,现代很多城市更多把景墙作为城市文化建设、改善市容市貌的重要方式。
现代景对其最基本的要求是美观和坚固耐用需要同时满足。景墙的形式可分为:独立景墙、连续景墙及生态景墙等。独立景墙就是以一面墙独立安放在景区的一大片开阔地中,形成一个凸起物,成为视觉焦点,能够很好地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产生空间中心和视觉中心,可以用作宣传、教育等方面,例如南京大屠杀纪念墙。连续景墙是以一面墙为基本单位,连续的排列组合,使景墙形成一定的序列感、连续感,并与其周围的花草、树木、建筑等其他因素毫无违和感地融合在一起,能够使整个园林或者城市设计更加具有层次的美感和和谐感。生态景墙是将藤蔓植物进行合理种植,利用植物的抗污染、杀菌、降温、隔菌等功能,形成既有生态效益,又有景观效果的生态景墙。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包括新材料及新技术的运用),在吸收西方等其他文化精髓的基础之上,人们对于园林中景墙设计的美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多的选择。现代城市公园设计绿地的围墙,可以采用混凝土配加花格,经久耐用而又不失美观。亦或者可将传统的竹栅栏(多用在产竹较多的区域,也是景墙的一种表现形式)改为金属网材(例如不锈钢网、铝合金网等),克服其易被破坏的缺点,同时可以用颜料对其进行色彩装饰,使其更好的表现景墙的装饰和隔离作用。
4 园墙、景墙的选择
园墙、景墙作为墙的一种形式,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屏障和保护隐私。虽然具有装饰点缀功能,但是总体上讲,其还是会破坏整个空间及影响整个景色的整体性表达,故能够在不设立墙体的地方,尽量不要设立。尤其是在现代公园及绿地设计中,一旦设计成砖混结构的景墙,其屏障功能显现无疑,会让人们感受到被空间围住的压迫感,从而对于想亲近大自然的渴求变得索然无味。
如果确实是需要设计建造园墙或者景墙,需要利用基地的自身条件达到分隔组织空间的目的时,尽量利用地面高差,水体的两侧、绿篱树丛,达到隔而不分,灵活组织空间的目的。景墙的设计要美观,具有形式感。墙面的处理不能太呆板,要善于把空间的分隔与景色的渗透联系统一起来,有而似无,有而生情。只有在少量需要掩饰的地方,才用封闭的景墙。
5 结论
墙作为园林景观设计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也是逐渐在增强,所以,应该在墙体建筑材料上不断推陈出新,并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之上,合理的去创新、设计和选择,使其在功能、空间、造型、色彩等方面更加合理、协调,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建设美丽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