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W2H”分析法在“基础会计”能力型课堂教学中的分析应用研究
2018-01-18赵淑琴刘朝晖
■赵淑琴,刘朝晖,王 霞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经管系,甘肃 兰州 730020)
能力型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核心,以模拟实际工作任务训练为教学内容,以岗位角色扮演形式模拟会计岗位工作任务进行教学的实训课堂。会计能力型课堂教学,是一个观察、发现、思考、辩论、体验和领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模拟岗位工作任务,培养其职业分析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训练会计岗位工作技能,提高上岗竞争优势。
一、会计能力型课堂教学特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
针对学生来讲,能力型课堂教学目标就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以职业分析为基础,职业判断为前提, 在“做、
学、练”中提高会计岗位工作技能,使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技能训练完美结合。
(二)模拟性强
学生模拟工作岗位的出纳、会计角色进行实训操作,不但从视觉感官上认知会计工作,更能亲身体验会计工作环境、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使实训教学更接近实际工作。
(三)综合性强
能力型课堂是以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或事项为线索,串连理论教学的知识点,涵盖课堂教学所有的单项技能训练进行综合实训。教学设计综合性强,知识应用综合能力强。
二、能力型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学生能较好的领悟所学知识,及时完成课堂上的单向技能训练;另一方面也能较高质量完成课后作业。可是在能力型课堂教学中,却很难按照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工作流程,条理清晰的按时完成模拟会计岗位工作任务。
(一)职业认知能力欠缺,不知从何做起
由于学生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对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的认识仅停留在“算账、记账”层面,加之会计资料的商业机密性和会计人员操作的谨慎性,学生几乎没有机会直面会计资料,感知会计工作。第一次面对能力型课堂教学中以会计语言表达的高仿真会计资料,“看不懂”“不会做”导致不知从何做起的现象普遍存在,从而出现互相推诿、面面相觑的尴尬局面。
(二)自信心不足,不敢下手做
高职学生的特点是缺乏自信。对于能力型课堂教学,学生心存“敬畏”,既渴望模拟岗位角色亲身感受未来的会计岗位工作,也担心不会做,做不好,害怕做错,不敢下手做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业务流程不清,无序操作现象严重
学生第一次接触能力型课堂综合实训,对账务处理的程序不十分熟悉,导致实操训练中无法严格按照会计工作规范完成,出现谁想做谁就做,谁会做谁就做,什么时间想做就做的跨岗操作和无序操作的现象。
(四)养成习惯不足,不会做就不做
学习中遇到不懂则不问不管,坐、等、靠、抄的现象和鞭打快牛的现象同时存在。做的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坐的学生神定气闲,等的学生心急如焚,靠的学生心平气和,抄的学生两眼发花。
对于以上问题究其原因,学生缺乏对会计资料的认知,无法进行职业判断,于是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系列问题始终困扰着学生。要解决能力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以上问题,就需引入5W2H(What、why、when、where、who、how、how much)的工作思路进行逐一分析,解决实训中出现的上述问题 。
三、5W2H教学分析及应用
5W2H工作思路应用于会计能力型课堂教学,能准确界定、清晰表述问题,理清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解决因“看不懂”、“不会做”、“不知从何做起”的实训现象。
在此以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为例展开分析。
(一)What,做什么?目的是什么?
做什么--认知原始凭证,目的是分析、判断原始凭证所提供的经济信息,为填制记账凭证打好基础。这一步很关键,对原始凭证提供信息的分析、判断是否正确,关系到后续账务处理的准确性,老师在此应带领学生认知各类原始凭证。
万事开头难。明确了先“做什么”,也就能下手做了。会计账务处理的基础是原始凭证。面对缤纷的会计资料,首先要阅读、分析、判断原始凭证。需要财会人员填写的原始凭证,要根据实训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自制原始凭证,如支票、产品成本计算单等;对于已填制好的原始凭证只需审核和判断,审核其是否合理合法,判断其是否填写正确,如采购发票、银行收付款通知单等。
第一步,是认知原始凭证,分析判断其包含和传递的会计信息。
(二)how,怎么做?如何实施?
怎么做--按照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要求做,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具体操作流程。要求学生熟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理清模拟岗位实训的工作流程、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重点,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实训任务。
第二步,编制记账凭证。根据原始凭证所提供信息,应用所学知识编制记账凭证。有关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编制收款或付款凭证,同现金、银行存款无关的编制转账凭证。
第三步,记账。出纳根据已经编制的收付款凭证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会计根据收付转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明细账。
第四步,会计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按照业务量的多少定期(10天一次)编制科目汇总表。
第五步,会计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第六步,会计编制财务报告。根据总账和明细账编制财务报告。
(三)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为什么这样做-确保会计核算准确无误。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依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时,一定要仔细分析、认真判断,以保证记账凭证的准确性,为后续顺利完成实训任务奠定基础。
由于会计核算具有环环相扣的特点,一步做错会导致后续账簿账务处理全部出错。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在确定好怎么做后,一定要应用所学的知识再次确认“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依据”,以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四)when,何时做?什么时间完成?
什么时候做——及时做。
按照会计核算及时性原则的要求,经济业务或事项发生时要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不得拖延和积压,以便及时利用会计信息,完成会计核算。所以对于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要及时编制记账凭证,并据此登记日记账、明细账;根据记账凭证每半月天编制一次科目汇总表,并据此登记总账;月末对账并及时结账;及时编制财务报告。
(五)where,从哪里入手做?在哪里做?
从哪里入手做--所有的会计账务处理都是从原始凭证入手做起。
在哪里做--选择哪种会计资料(凭证、账簿、报表)完成会计业务处理。
面对不同种类的会计资料,学生很难选择,尤其是明细账,如存货类明细账、成本费用了明细账等。老师只需引导学生,明确选择各种账簿的要求,便于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我判断,自主选择。
根据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要求,首先选择原始凭证并据此编制记账凭证,其次选择并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再次选择并编制科目汇总表和总账,最后选择并编制会计报表。
(六)who,谁来做?
谁来做--哪个工作岗位做,出纳?会计?
根据内部牵制制度。出纳登记日记账,会计编制记账凭证和科目汇总表、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为了使模拟实训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采用轮岗制(每15笔业务轮岗一次)。使学生既明确了出纳和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也分别掌握了不同工作岗位的经济业务核算。
(七)how much,做到什么程度?
根据会计内部牵制制度,各岗位角色严格按照岗位工作任务和账务处理程序要求完成实训任务,不能越俎代庖、跨岗操作。以加强职业素养,使模拟实训同实际工作相对接,为毕业后顺利上手工作奠定基础。
四、教学研究成果
通过以上教学分析,基本上解决了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取得了以下教学成果。
(一)提高了岗位角色认知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通过5W2H法对实训中的“不会”进行逐一分解剖析,学生学会了辨识原始凭证等以会计语言表达的经济信息,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其分析判断完成会计核算,使“看不懂”“不会做”的问题迎刃而解。
(二)培养了职业意识,树立了探究式学习信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在会计能力课堂教学中遇到棘手问题时,始终能以“会计职业人”的心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探究式学习方式自问自答,在问题情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和思路,在实训操作中提高会计岗位工作技能。收获的不只是学习成绩更是探究式的学习信心。
(三)改变了课堂信息的单向传递,增强了对专业的理性认识
能力型课堂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实行课堂翻转,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和技能操作都有了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通过“5W2H”分析教学,对于不懂不会的问题,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相互探讨,交流反思,扭转了教师单向控制课堂教学的局面,使课堂教学信息能够双向甚或多向相互传递,改变了“鞭打快牛、跨岗操作”和“等靠抄”的学习现象。
(四)巩固了所学知识,达到了实训目的
“5 W 2 H”法分析教学,学生由“看不懂”“不会做”到顺利完成实训任务,始终处于积极探索和“小步快进”的学习过程。通过角色扮演具体操作模拟岗位工作任务,巩固了所学知识,积累了工作经验,提高会计工作技能,具备了从事会计工作的上岗能力,达到了能力型课堂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题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段正洁.“5W2H分析法在设计方法教学中的应用”[J].新西部,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