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社会需求的工程教育建设探讨

2018-01-18熊国远郑海波

农产品加工 2018年22期
关键词:短板工程师工程

熊国远 ,郑海波

(1.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2.安徽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

我国工程教育的成长发展与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息息相关[1]。经过近7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从工程教育的落后国家变成了工程教育的大国,与此同时,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我国开设有工科专业的高校从1949年的205所增加到了2014年的1 780所。目前,我国90%以上的院校开设有工科专业,每年工程教育培养人数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0%[2]。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工程教育对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工程教育还存在不够精细、水平不够高的问题,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1]。与此同时,我国当下仍然只是一个制造业大国,而非制造业强国。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能够世界制造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制造业国家。我国人口结构和环境承载能力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落后的生产模式,提升整个制造业行业的科技水平。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而发展制造业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各类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类人才的培养[3-4]。工程教育是培养各类工程人才的重要途径,社会的进步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工程教育要面向工业界,首要是要满足工业界对人才的需求。据报道,工业界普遍反映工科毕业生的知识水平和工程能力偏弱,特别是在工程设计和开发解决方案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说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认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薄弱是当前我国工程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有学者指出,工程教育应扭转科学化倾向,回归工程教育的本质,把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5]。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工程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情形下,实践教学应回应工程教育的改革趋势和要求,弥补工程教育的“短板”。

1 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

工程科技人才是建设制造强国的第一战略资源,工程教育是培养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环节。工程教育应做到3个面向: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多数工科毕业生会进入相关工业企业,因此毕业生是否能为企业解决工程问题,是工程教育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西方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人才培养上有着较高的水平,这也反映在欧美的先进制造业技术上。在追赶西方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工程教育也要具有与之相匹配的教育水平。通过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为工业提供更多的高水平人才。工程教育不仅仅需要满足于当下的需求,更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需要,努力适应新技术革命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工程人才的需求。

工程教育根据培养目的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3种类型:专业工程师(Professional Engineer)、技术工程师(Engineering Technologis)t、工程技术工人(Engineering Technician)[6]。不同类型的工程师在能力培养方面有许多的差异,一般而言,专业工程师多从事研发、设计等岗位的工作,面向复杂的工程问题;技术工程师则多进入制造、技术服务等岗位,面向广义工程问题;工程技术工人则从事特定的技艺工作,面向具体工程问题[6]。我国高等教育主要培养专业工程师和技术工程师2种类型。人才的培养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既要有量也要有质。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制造业升级的新阶段,对符合现代工程科技飞速发展的高层次工程人才的需求加剧,同时我国也需要众多满足一般制造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2 工程教育认证的进展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联合会)、专业学会同该领域的教育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7]。目前,国际上有三大工程教育学历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和《都柏林协议》,分别对应于专业工程师、技术工程师和工程技术工人的培养认定。2013年,我国首次成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会员,2016年,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成员;但目前还不是另外2个协议的成员。根据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体系达成的“实质等效”原则,凡是通过该协会认证的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学位将得到协议组织成员国的认可。

2015年,我国正式成立了专门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该协会有33个团体会员和部分个人会员,主要负责我国工程教育的认证工作。从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公布的资料来看,最早通过认证的是2007年6月来自7所大学的4个专业。截至2018年5月,通过专业认证的专业有48个,通过总次数为781次,认证过期的有366次,认证有效的有415次。这些数据表明,仍有大量的专业还没有开展认证,但是2016年通过认证的专业数达到125个,2017年通过认证的专业数205个,合计达到330个,说明专业认证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专业认证的进度明显加快。

3 工程教育中的“短板”

3.1 观念上的“短板”

我国高校还普遍存在“重研究、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风气。目前,国际和国内的大学及专业排名,很大程度上强调的是科学研究水平,导致学科研究的评价主导了教育的评价,扭曲了教育评价的价值体系[5]。相比理论课程还有相对严格的考核和评价,教学质量还比较有保障,实践课程或从属于理论课程而不考核,或由于考核难度大干脆不考核或者考核流于形式。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学生和教师往往都不够重视。这在英语教学中表现尤为明显,学生的“说英语”的能力相对较低。

3.2 理念上的“短板”

虽然我国教育界一直在强调“以人为本”,我国教育理念开始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上来,然而这种理念比较宽泛,强调的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8]。一个好的教育应该是受教育者获得了满足未来发展的能力,因此培养目标和培养条件的建立都应该以“结果为导向”,让学生和用户满意。目前,我国施行的“工程教育认证”采用5个维度的评价标准: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适应度、办学条件支撑度、质量检测保障度、学生和用户满意度,对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持续改进等7个方面进行评价。该评价体系满足国际对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对于提升我国工程教育水平很有借鉴意义。

3.3 硬件上的“短板”

以往由于财务、物力的匮乏,导致重硬件设施的实践教学“捉襟见肘”。时至今日,这种硬件设施上的“短板”依然突出。不少地方本科院校谋求差异化发展,提出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然而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硬件设施极度落后和缺乏,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相比于211高校,非211高校在诸多方面逊于211高校,师资相对落后不是太多,支持条件(包含各种硬件设施)则差距十分明显,看来“缺钱”还是这些学校发展滞缓的主要因素。

3.4 标准上的“短板”

如前所述,工程人员可以分为3种类型:专业工程师、技术工程师、工程技术工人。不同类型的工程师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不同,承担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差异。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工程师资格的认证体系,也容易造成人才培养质量与实际需求脱节[8]。有学者提议重点大学或一流学科应该定位于培养专业工程师,而地方大学或一般学科应该主要培养技术工程师。虽然基于不同高校的资源和水平,这种安排有其合理之处,但由于缺乏最终的检验标准,是否适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仍然不得而知。

4 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

4.1 加强顶层设计分类指导

首先积极借鉴国外的工程师行业执业资格体系,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实情的各行业工程师认证体系。其次,由教育部门的评估机构和国家的相关认证机构制定相关的专业标准。截至2018年4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制定了17个专业的认证补充标准,可见相当数量的专业认定标准有待制定。认证要求应该从严而不是从宽,或者建立认证等级制度,同时加强现场认证的力度。

4.2 建立多层次的培养体系

根据不同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现状,对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提出不同的培养要求,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官方和民间的教育力量,协同分工差异化发展。同时,积极利用国外相关机构,以及企业的力量来发展我国工程教育,提高教育的水平。

4.3 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各高校可以借鉴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工程教育质量的监控保障体系。首先,要分析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出质量控制方案,对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和记录,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改正。

4.4 弥补软硬件的各项短板

寻找工程教育支撑体系的各项短板,主要包括各种专业教学的硬件条件和相关管理制度。从我国国内的实际来看,硬件条件在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很大。总体而言,重点高校条件要明显好于地方院校。因此,对于地方院校而言,想方设法提升硬件水平是提升工程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可以考虑与企业联合办学,建立校外基地的方式来缓解硬件不足的压力。

改进各项制度,引进具有工程背景的工程师进入课堂,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有培养机制和考核机制。

4.5 跟进社会发展不断完善

各专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充分调查社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对课程内容也应与时俱进,针对实际需求不断修改调整,及时增加社会需求的课程和删除已经不适宜的课程。像各领域的前沿知识、创新能力、外语能力、法律知识等都是行业需要的知识,但目前在培养环节还比较欠缺的部分,都应在培养体系中补充或加强。

5 结语

工程教育为工业输送人才,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进步。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工程教育的认证进展缓慢,需要继续大力推进工程教育的认证,弥补工程教育的各种短板,做到以“结果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上来,不断改革进步,实现工程教育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短板工程师工程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青年工程师
补齐短板中的短板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