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蛋鸡常见腹泻原因及控制
2018-01-18孙小慧倪厚勇吴婷婷
孙小慧 倪厚勇 吴婷婷
(1,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畜牧兽医站 226500;2,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畜牧兽医站 226500;3,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畜牧兽医站 226500)
近几年来,随着养殖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都在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随着规模养殖程度的提高,禽病发展情况日趋复杂,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升高,且发病过程中伴有腹泻症状,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 引起蛋鸡腹泻的因素
1.1 先天性免疫力差
刚出壳的鸡先天性免疫机能弱,通常靠体内的卵黄供给部分营养,初步建立自身免疫力。如果刚出壳的鸡因温度过低、饮水不及时及其他一些原因而导致卵黄吸收不好,往往抵抗能力差,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导致腹泻。
1.2 消化道机能不健全
刚出壳的鸡由于消化道短小,消化能力差,绒毛稀少,消化机能弱,抵抗力差,当一定量有害毒素对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会影响雏鸡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腹泻[1]。
1.3 对高温的抵抗能力差
鸡没有汗腺,只能通过饮水和提高呼吸频率来降低体温。高温季节,如果鸡舍内通风不良、温度过高,造成鸡饮水量过大,冲淡了肠道菌群,冲淡原来肠道的酸碱平衡,引起腹泻。
1.4 饲养过程中的应激反应
规模化鸡场均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从雏鸡进栏到产蛋到出栏,要经过断喙、换料、防疫、转群、驱虫、用药等工作,在这些过程中都会引起应激反应,如果应激过大,都会造成部分鸡的腹泻症状。
1.5 抗生素的滥用
滥用抗生素现在已成为蛋鸡用药的常态,两种甚至几种抗生素同时使用,配伍上的不合理性(如恩诺沙星与红霉素药物配合使用)等均可造成中毒或肠道菌群失去平衡,破坏肠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腹泻。
1.6 饲养管理不当
饲料营养成分搭配不当,含盐量过高,石粉添加量过高或过快,麸皮比例过高,产蛋期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过高,饲料霉变,饲料中低质酸败的油脂等都会引起鸡腹泻。
1.7 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病
蛋鸡感染细菌病、病毒病或者细菌病和病毒病混合感染,都能够引起不同程度的腹泻。如蛋鸡感染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等会引起肠道炎症而发生腹泻;感染鸡马立克、鸡新城疫或其他病毒性疾病,发病过程中因继发感染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肠炎,进而发生腹泻。此外,寄生虫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如组织滴虫病、鸡的球虫病等均会导致肠黏膜炎性损伤,机能发生紊乱,从而导致腹泻。
2 蛋鸡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做好种蛋鸡的饲养管理工作
要想获得产蛋率高、成活率高的蛋鸡,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首先不同生长日龄必须要有合理的饲料配比,蛋鸡从雏鸡至青年期最后到产蛋期要经过3次饲料调换,特别是产蛋期的换料要根据不同需要合理调整配方,保证充足合理的营养,这样蛋鸡才能很好地抵抗疾病侵害。
2.2 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尤其是补栏前鸡舍内外上下的消毒,上笼前鸡舍的全面清洗消毒,还有平时每周1~2次的日常消毒。做好种鸡的防疫工作,避免垂直感染;加强蛋鸡的每个阶段的疫苗免疫工作。
2.3 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饲养流程,尽量减少饲养的各个环节对鸡的应激,选用营养全面,配比合理的新鲜饲料。
2.4 治疗方法
早发现早治疗,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如果蛋鸡因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先做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没有条件进行药敏试验的情况下一般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根据疾病的轻重选择单方抗生素治疗或几种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病愈后,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益生菌,对肠道菌群进行调节。因病毒感染继发的腹泻,减少疫苗免疫前后的应激,加强预防免疫,在发病初期可同时使用抗病毒药和抗生素同时进行治疗。寄生虫性腹泻:在生长过程中几个关键驱虫时期,按时合理的进行驱虫,针对不同的寄生虫合理使用驱虫药物进行驱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