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李氏杆菌病的诊治

2018-01-18李秀平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李氏病原病猪

李秀平

(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畜牧兽医站 226543)

李氏杆菌病为猪常见的一种细菌病,通常呈散发性,人畜共患,临床危害较大[1]。本病在所有养猪国家和地区均有分布,温带地区的国家流行情况比热带国家严重,我国部分省区也都有本病发生。为了能让大家更好地认识本病,下面就其诊治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1 病原简介

李氏杆菌病的病原体为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目前发现的有7种血清型和12种亚型,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无荚膜,不形成芽孢,周围有鞭毛存在,具有运动型特征,镜下观察其形态短小,呈单个分散存在,或两个菌排成 “V”型存在[2]。环境中的李氏杆菌抵抗力较强,在潮湿的土壤中能存活近一年,干燥土壤中可达两年以上,对盐和碱的耐受性较强,甚至在20%的高浓度盐水中能长期存活,低温巴氏消毒法效果较差。本菌对大多数化学性消毒剂敏感,如碘伏、酒精、新洁尔灭、漂白粉、来苏尔等,按照规定量消毒,一般都能将其杀灭,对酸耐受性非常差,pH≤5时基本不繁殖,对热耐受性较好,65℃经40min才能失去感染力。

2 流行病学

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排出的粪便、尿液、乳汁、精液及其他体表分泌物均能分离到病原。冬季和早春季节是本病的高发期,除了猪之外,绵羊、家兔、奶牛、山羊、马、鸡、鹅等均可发生感染,许多野生动物也有感染的报道,以啮齿类动物较多。本病通常散发,猪群中病猪常以单个发病为主,很少有群发情况,各种日龄的猪都可感染,但以幼龄动物易感性最强,症状表现也最为严重,成年猪大多具有抵抗力,症状表现轻微。本病的传播途径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大多数报道认为,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方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创伤等均可发生感染,气温骤降、营养长期缺乏、寄生虫感染等是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

3 发病机理

李氏杆菌感染猪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神经中枢部位,大脑和脑干是其重要的靶器官,透过血脑屏障后,李氏杆菌可在脑膜部位寄居并大量繁殖,此时,淋巴细胞对感染病原进行识别并吞噬,之后释放出大量的炎性代谢产物,导致脑膜部位充血、炎症及水肿。对病死猪剖检并进行实验室诊断可见脑部有多处小化脓灶,脑血管周围有以单核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脑组织是高度分化的神经组织,神经细胞一旦遭到破坏,神经干细胞很难再生补充,或者补充修复的时间非常长。神经细胞是信号传递和信息处理的最基本单位,如果出现损伤,其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病猪表现神经症状。神经症状本身不会导致患猪死亡,但会影响采食和饮水,间接导致感染猪机体逐渐衰弱,最后死亡,损失较大。除了中枢神经系统遭到破坏外,李氏杆菌在机体繁殖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毒素,导致感染猪出现败血症。母猪胎盘、子宫内膜也是其重要的靶组织,母猪若妊娠期受到感染很容易发生流产。

4 本病危害

本病一旦发生,治疗宜早不宜晚,一旦病原进入脑神经中枢很多药物要想将其杀灭,必须能穿过血脑屏障,而目前能穿透血脑屏障的药物非常少。另外,一旦神经症状出现,即使用药能将感染的病原杀灭,受损伤的组织器官功能也难以恢复,预后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本病治疗难度大,临床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母猪妊娠期间若发生感染,其胎盘和子宫内膜会受到损害,胎猪的发育过程会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发育停止或死亡,最后引发流产。流产的母猪一方面带来仔猪死亡的损失,另一方面,受损的子宫体需要至少40d以上的时间恢复,期间禁止配种授精,母猪繁殖性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消耗的饲料和药物会增加养殖成本。母猪经治疗后最终即使能康复,其生产性能也很难达到发病前的水平,隐性经济损失较大。

5 临床症状

感染猪起初发热,体温升高40℃以上,采食量下降或废绝,有神经症状,或原地转圈,或倒地划水状,或后退行走,意识模糊,运动失常,部分猪呈观星状[3]。发病严重的猪甚至出现全身衰弱,皮肤有疹块,咳嗽,腹泻,腹式呼吸,耳朵和腹部皮肤发绀发紫,喜饮水。体温在疾病后期开始下降,并低于正常体温,可长时间维持在36.5℃左右,病猪开始出现阵发性痉挛,肌肉不自主的震颤,甚至口吐白沫,遇外界刺激时表现更为激烈,四肢张开无目的爬行。病猪一般在出现症状后的一周之内死亡,日龄越小,死亡越快。有些成年猪可耐过,但母猪妊娠期间感染可出现流产和死产。

6 病理变化

对病死猪剖检可见脑膜部位充血出血,神经症状越明显,脑膜的病变越严重。脑脊髓液增加,浑浊,里面还有大量的体细胞,脑干变软,有化脓性病灶。肝脏出现坏死灶,分布不均匀,败血症严重的可发生大面积坏死。脾脏肿大,切面紧张,颜色发暗。母猪流产后能见到子宫内膜充血,严重的表现广泛性坏死,胎盘子叶出现出血和坏死。

7 本病的诊断

通过临床表现可进行初步确诊,本病和其他感染性疾病最重要的特征是体温后期下降,可低于正常体温,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在36~37℃。一般病猪出现低体温的要么是中毒性疾病,要么是猪临死前的表现,要么就是本病,通过病因排查可很容易怀疑。除了临床判定外,实验室诊断可对本病进行确诊,抽取可疑猪的血液,如果单核细胞异常增多,可高度怀疑本病。

血清学试验可从免疫学角度确诊本病,常用的有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反应试验等。病原分离试验也能诊断,无菌采取病畜的病灶组织,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划板分离,培养24~48h后,通过菌落特征和生化反应特征进行判定。分子生物学方法也较为常用,通过李氏杆菌核酸的特异性片段引物,将可疑病料中的核酸物质进行扩增,如果结果为阳性,则表明病料中有李氏杆菌,从而确诊。和其他方法相比,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快速、准确,但检测时对人员的专业度要求高,检验成本较为昂贵,以高校、科研机构及检验检疫机构应用较多。

8 防治本病

本病一般不会出现大面积流行,但若猪场靠近疫区或周边有发病案例,一定要做好疫病防控。禁止场内员工与别的养殖场员工直接接触,禁止出入生猪交易市场和屠宰场,来访人员需经过严格消毒后,换上专用防护服再允许进入生产区。常受本病困扰的猪场可以定期从弱猪身上分离病原,实验室扩培后进行药物敏感度试验,常备对李氏杆菌敏感的药品。药物预防是效果最为理想的办法,但用药一定要注意休药期,特别是临出栏上市的育肥猪,药物滥用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临床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多加注意。

野生动物可传播本病,尤其是啮齿类动物,务必做好防鼠害工作。寄生虫可成为本病的诱因,猪场一定要定期做好猪群保健驱虫工作,线虫、绦虫、吸虫等是重点防控对象。本病人畜共患,一线生产员工务必注意自身防疫,进出猪舍要消毒,剖检病猪时戴防护手套,遇到疫情时穿防护服,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对本病的治疗效果较好,但易产生耐药性,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钠、SMZ、磺胺氯吡嗪钠等效果也理想,临床用药时建议交替使用,以防耐药性产生。四代动物专用头孢类药物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对李氏杆菌的抑杀作用非常强,同时对其他混合感染的细菌也有效,如果对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可使用头孢喹肟治疗。

猜你喜欢

李氏病原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病猪喂药有办法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论李氏朝鲜王朝末期文人李建昌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文言文练习
猪链球菌感染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