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由饲养管理防控仔猪水肿病
2018-01-18李亮
李亮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18000)
水肿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发病一般多见于断奶仔猪,因此多叫仔猪水肿病。该病病死率极其高,因为该病在感染之初,病猪没有明显的症状,有些猪症状跟一般痢疾很相似,养殖户一般以普通腹泻对待,等到出现站立不稳、转圈等神经症状时,已经病入膏肓,很难实现对该病的治疗[1]。养殖过程中一旦出现仔猪水肿病,养殖户只能尽快实现隔离喂养,同时对未出现症状的猪只实施补注水肿疫苗,但已经出现症状的猪只基本是无法挽回的损失。正因如此,探讨对仔猪水肿病的治疗措施在实际生产中没多大用处,仔猪水肿病重在预防。
1 临床症状
仔猪水肿病发病突然,仔猪发病时先是运动失调,盲目行走甚至不断转圈,之后站立不稳,后肢无力,倒地不起,不时抽搐,进而出现划水状特征症状。病猪发病时,触摸猪只皮肤猪只会尖叫,发病猪只外表体温明显变低。按压可明显见脸部、下颌、腹部皮下水肿。病猪很快死亡,发病死亡仔猪多数发育良好,体格健壮,外观可见猪只鼻头,眼睑、胸腹部、四肢腋下、尾尖、耳尖呈紫红色。而眼睑可明显看出浮肿,口部有泡沫液体流出。
仔猪水肿病与其他病有典型区别,一窝猪仔中生长发育好,体况健壮反而最易发病,死亡速度也越快。病程短会在几小时内迅速死亡,慢的一般3d内死亡。也有耐过的猪只,但后期生长多表现为发育迟缓[2]。
2 致病原因
养殖场中易感猪感染大肠杆菌后,最初表现为腹泻症状,大肠杆菌在肠道中生长增殖,大肠杆菌的生长分泌毒素,毒素在肠道中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据研究,该毒素能与细胞结合,结合后阻碍细胞蛋白质合成,造成细胞死亡、变性。从而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强,血管中大分子物质进入组织液,形成高渗透压,而造成组织水肿。该毒素能作用于机体所有组织,在大脑中同样如此,而引起脑水肿,后期脑水肿压迫损伤脑神经,抑制呼吸中枢,形成划水状等神经症状。再到后期脑压增加进而死亡[3]。
仔猪水肿病青睐一窝猪仔中生长发育良好,体况健壮的猪。这是因为仔猪本身肠道发育不完全,加上刚断奶,肠道中消化酶分泌机制还没完全调整过来,对日粮中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不完,采食量越多,未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越多,在肠道中酸败腐烂,对肠道绒毛等发育造成严重损害。而且未消化的物质为有害菌,为致病菌的生产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仔猪成为大肠杆菌的首要侵害者。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诱发因素:首先,断奶仔猪本身存在很多不足,消化系统不完善、抵抗力弱、对环境改变应激较强等。其二,在断奶之初,仔猪由于突然与母猪分开,心理极度不适应,出现焦虑慌乱情况,这时尤其是采食量本身较好的猪只容易采食过量。其三,猪日粮中大量使用豆粕,断奶仔猪消化系统机能本身不完善,大豆抗原蛋白作为过敏源对猪只肠道发育有极大的损伤,诱发仔猪水肿病。其四,饲料日粮中缺乏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等会引起仔猪发育不良,免疫力降低等。同时,气候季节变化,仔猪适应能力弱;饲养环境脏乱差等也是诱发因素。
3 预防
由于仔猪水肿病在发现症状时脑神经已经受损,全身症状已经非常严重,实施治疗没有太大作用,这时养殖户一般应尽快把病猪及疑似病例隔离饲养,对未出现症状的补注水肿疫苗,加强猪场卫生消毒等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对于仔猪水肿病,预防是最重要的手段。
3.1 疫苗预防
疫苗预防是最常见的防控手段。并且水肿疫苗预防基本已经实现对仔猪水肿病的有效防控:市面上采用仔猪水肿病致病菌株制成的灭活疫苗,应在仔猪出生后的3和21d注射水肿疫苗[4]。
3.2 饲养管理
3.2.1 早期断奶与饲喂管理
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随着养猪业技术发展,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改变了传统生产模式,集约化生产缩短仔猪断奶日龄,能有效提高母猪繁殖能力,因此,仔猪断奶日龄相对于传统养殖中的60d左右提前到28d甚至21d[5]。早期断奶虽然能节约母猪养殖成本,却对仔猪饲养不利。早期断奶的仔猪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全,消化酶分泌机制还未适应日粮转变,肠道微生态系统也还未建立;被动免疫降低,主动免疫尚不成熟,抗病能力弱;同时,仔猪本身皮下皮下脂肪薄,难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等[6]。断奶日龄越低,仔猪断奶应激越严重。仔猪心理的不适应容易导致采食过量,而消化不完全的食物在肠道中发酵又为致病大肠杆菌生长增殖提供条件。
因此,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中,断奶日龄应在合理范围内,综合考虑仔猪存活率与母猪繁殖能力。断奶前尽早用开口料诱食仔猪使其慢慢过渡:可以从7日龄开始,投放乳猪开口料诱食,使仔猪在断奶前能适应植物性饲料,胃肠消化机能得到适应、锻炼。同时,断奶后若需更换饲料至少在一周之后才能更换,更换也要采取按比例逐渐过渡的方式来进行,以减轻仔猪的营养应激[2]。
该阶段的仔猪采食量变大,而其消化能力还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因此,在饲喂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猪只的采食量,防止过度采食,诱发仔猪水肿病。
3.2.2 日粮营养成分调控
断奶仔猪肠道消化酶还不完善,尤其是断奶日龄越早,其蛋白酶等分泌机制还在形成过程中,仔猪对日粮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就越低。因此,在饲料配方制作过程中,要在总体上降低蛋白质比例。同时,由于大豆中含有抗原蛋白,对仔猪肠道有致敏作用,应相对降低豆粕比例,适当增加鱼粉比例。
另外,在日粮中要注意对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添加。当仔猪日粮中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缺乏且不能从其他途径获得时,会严重降低仔猪机体免疫力,使猪只抵抗能力减弱。因此,在饲养中要注意对矿物质、维生素的添加,有助于机体抵抗仔猪水肿病。
3.2.3 饲养环境管理
由于断奶仔猪机体主动免疫还未效建立,抗病能力弱,机体对饲养环境适应能力也弱。断奶应激又加剧了仔猪对环境的应激,因此,在养殖过程中,猪舍环境卫生、通风、干燥对于仔猪抵抗仔猪水肿病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有研究证明,养殖规模大,卫生条件好的养殖户在控制仔猪水肿病上较规模小的养殖户好[2]。所以,在断奶仔猪饲养过程中,首先加强卫生管理,保证仔猪饲料卫生与饮水清洁,猪舍要清洁干净,定期消毒,加强通风,保持环境干燥卫生[4]。针对已经发现病例的猪场,要及时将病猪隔离饲养,死亡猪只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整个猪场补注水肿疫苗,同时加强卫生消毒管理。
3.2.4 生态制剂的应用
近几年,微生态制剂在我国发展迅猛,在生猪养殖业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包括各类益生菌产品,如乳酸菌、枯草杆菌等。当微生态制剂添加到仔猪日粮中后,能有效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如大肠杆菌的生长,是仔猪肠道正常菌群快速建立并得以平衡,促进仔猪肠道健康发。而且,某些特定益生菌或者其产物能参与皮肤、黏膜免疫等,刺激免疫系统发育,能提高仔猪免疫能力。肠道细菌通过排泄物释放在外界中,可以改善饲养卫生条件。因此,适当在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对水肿病起预防作用。
4 总结
经过探讨,虽然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水肿疫苗基本已经有效的控制仔猪水肿病,但营养与饲养管理手段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任何疾病都不是单一因素,细菌感染致病跟饲养管理有更为重要的关系。对于仔猪水肿病,首先,将仔猪早期断奶日龄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断奶仔猪避免突然转料,要有一定的适应过度期,减轻营养应激,维护肠道健康。控制采食量能减少未消化的营养物质,减少大肠杆菌生产繁殖营养物质来源。其次,对于仔猪日粮营养也需严格把控,根据仔猪生理特征需要,适当降低总体蛋白含量,配比中减少豆粕比例,提高鱼粉比例。饲料配方中注意对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添加。再次,在饲养管理中注意环境卫生,保持通风干燥,定期消毒。最后,适当运用微生态制剂能有效辅助仔猪肠道菌群平衡建立,以增强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