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猪场规划设计探索
2018-01-18李冰史瑞军
李冰 史瑞军
(1,江苏省灌云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222200;2,江苏省灌云县畜禽改良站 222200)
1 养猪场的选址
选址要根据地形地势、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来确定,因为当地气候条件无法改变,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尽量扬长避短[1]。
1.1 地形地势
建场地形要平整、开阔,使用面积要能满足建场需求,并且预留以后扩大生产的用地。尽量不要选择狭长或者极不规则的场地,这样的地形不利于养殖场合理布局,会使布局混乱,生产线拉长,增加资金投入,土地利用率也不高。
用于建场的地势要高,有一定坡度,一般坡度<25%。地势要平坦,不要高低不平,这样有利于通风。地势高燥,有利于使猪舍内的地面保持干燥,舍内不阴冷、潮湿,同时也可以防止雨季洪水的冲击。地势有坡度,可以利用其进行排水、排污,降低建造成本。养猪场要建在向阳坡,冬季可以避免受冷风侵袭,夏季有利于通风,便于降温防暑。
1.2 土壤
猪场土壤特性也对猪群健康和养猪生产有一定影响。尽量选择在无污染、透气性好、吸湿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的砂壤土或壤土上建造猪场,但是我国的耕地资源缺乏,不要过分强调对土壤的要求,尽量使用荒地、荒坡或不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来建场。
1.3 水源
水是人和动物维持生命和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猪场的水不仅要满足人的生活用水,还要满足生产用水,水质要符合卫生防疫标准。水质不达标的要进行处理,这样会增加费用,选址时要对水质、水量进行调研。
1.4 社会条件
为了减少养猪场的投资和运行成本,猪场要尽量靠近交通主干道,保障电、气等能源的供应,远离地方病或疫区,猪场周围3km以内不要有屠宰场、制革厂等污染性较强的企业。同时还要考虑养猪场对环境和人的影响,猪场要远离居民区,建在居民区的下风向,避开环境保护地段。
2 规划设计
2.1 区域划分
养殖场在规划时,首先要根据地形地势、全年主风向来对养殖场进行分区,养猪场有4个区,分别为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这些区域按照地势和风向从上到下依次分布为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如果地势和风向不太一致,就考虑 “安全角”的设计方法。在对养殖场进行规划时,还要考虑未来发展、卫生防疫及交通等因素。生活区主要包括食堂、职工宿舍等,要建在地势高、上风向的位置,一般在养猪场以外。管理区主要是指办公、饲料加工贮存、水电供应设施所在的位置。生产区是养殖场的核心区域,包括不同阶段的猪舍及生产设施。隔离区是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的重点,主要包括病猪的治疗区、兽医室、对粪污、废弃物的处理设施等。
2.2 生产区布局
在对生产区进行布局时还要考虑猪群间的相对重要性及转群是否方便,以利于节省劳动力和生产成本。种猪场一般放在上风口、地势高的地方,种公猪的猪舍和空怀母猪猪舍,妊娠母猪舍和产房、仔猪和育肥猪舍相邻,以便转群。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工艺流程为配种→妊娠→分娩→保育→生长→肥育→出栏,猪舍也依次按照这个顺序排列[2]。
2.3 场内道路和给排水
2.3.1 场内道路
场内道路是非常重要的设施,用于联系各区、各场、各生产环节,和生产、防疫密切相连。场区内的道路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修建合适的宽度和硬度,如生活区、管理区和隔离区的道路常用于和外界联系,也经常有载重汽车通过,路面要宽,强度要大,一般宽度在5~7m。生产区的道路主要用于运输饲料和粪污,可以适当窄一些,一般为3~4m,但要注意净道(用于运输饲料)和污道(用于运输粪污、病猪、死猪等)要分开,不要交叉,以免交互污染。
2.3.2 给水
养猪场内的给水要按环形设计原则集中供水。供水管道的安排要和道路一起规划。管道的材质和埋置深度要根据当地气候确定,江苏省灌云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冬天结冰,因此,管道要埋置在冻土层以下。
2.3.3 排水
为了确保场区内卫生、清洁、干燥,要安排埋置排水管道,同时为了降低治理粪污成本,减少污染,一定要雨污分离,雨水可以走明道(在道路两旁设置明沟),污水走暗道排入到污水处理系统。为了防止污水管道堵塞,在各个猪舍的排污口尽量留有沉淀池,将固体杂质先沉淀以后再排出污水,这样不易堵塞。
2.4 场内绿化
绿化可以改善场内环境,调节场内小气候;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吸附灰尘和细菌,起到净化和过滤空气的作用;可以减弱噪音,保持环境安静;还可以为场内外、各区域之间起到隔离作用。但绿化时还要考虑地上、地下管线及建筑采光,不要相互影响。
养殖场外围可以种植乔木、灌木或者果树等;用于隔离各区的隔离林带以种植小叶杨树、松树或者栽种刺笆为主;道路两旁以乔木为主,搭配种植牡丹、金银花等,不仅可以观赏,还可以收获药材;在运动场以种植杨树、槐树、梧桐为主,这些树种枝叶开阔,可用来遮阳;在猪舍四周以种植低矮的花卉或草坪为主,以免影响采光和通风。
2.5 猪舍建筑设计
猪舍建筑设计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建筑安全性、使用年限,还和猪舍内部的小环境有很大关系。一个养猪场有公猪舍、空怀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育肥舍等,不同猪舍要根据不同阶段猪的生理特点进行设计,以利于其生长发育和提高生产性能。如公猪舍在建筑设计时要考虑饲养公猪的目的是提供优质的精液,公猪的特点是怕热不怕冷,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有利于夏季采取降温措施,满足其对环境温度的需求。公猪好斗,内部要采用限位栏或大栏,减少争斗带来的损失;保育舍饲养断奶后的仔猪,仔猪刚断奶,饲料和生存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同时体内的母源抗体又逐渐消退,自身抗体还没有形成,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很弱,经常会发生腹泻、下痢等疾病,那么在建筑保育舍时要考虑仔猪的这些特点,采取应用地暖、地面分区处理等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3 无害化处理设施
规模化养猪场要严格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对病死猪及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场内一定要有完善的设备设施。
3.1 消毒池
在养猪场大门口及各个猪舍的门口要有消毒池,大门口消毒池的宽度要和大门口宽度一致,长度一般为4~5m,深度为30cm左右,池内常用火碱溶液进行消毒。各猪舍门口也要建有小型消毒池,对运输粪污、饲料的车辆进行消毒。
3.2 消毒通道
进入养猪场的员工、访客要先进入消毒通道(防疫消毒室)进行消毒后方可进入场区。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汽化喷雾消毒、紫外线消毒及地面液体消毒液浸泡消毒等。有条件的养猪场在生产区的入口可设消毒室,场内职工在此消毒、更换工作服。
3.3 粪污处理
在隔离区对粪污进行处理和利用,常用的方法有自然处理技术和工业化处理技术,目前普遍推广应用的就是利用粪污生产沼气,既可以提供清洁能源,又可以给农作物提供有机肥料,降低饲养成本。
3.4 病死猪处理
条件较好的养猪场可以建毁尸池或者购进焚尸炉对病死猪的尸体进行处理。条件不太好的可以采用深埋等方式对病死猪的尸体及污染物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