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兽医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1-18杨富强
杨富强
(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54400)
随着养殖业迅速发展,畜禽流通日趋活跃,养殖密度和流通半径不断加大,基层原有的自然防疫屏障被破坏,动物疫病传播风险随之加快,疫情较为复杂,流行趋势较为严峻,动物疫病防控往往靠老经验、老办法,很难对现代动物疫病发生、发展及流行趋势作出科学判断,贻误防控最佳时机,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基层与畜禽养殖亲密接触,是筑牢动物疫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基层养殖户往往防疫思想意识不强,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对动物疫病缺乏有效防疫机制,动物疫病成为养殖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要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必须时时掌握动物疫病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对动物疫情进行监测,对动物疫病动态第一时间作出准确诊断,基层兽医实验室承担动物疫情预警预报监测、快速诊断疫病的重要工作任务。但大多基层兽医实验室只能开展简单的免疫抗体监测工作,对病原学监测无能为力,如发生疫情,无法在第一时间作出准确判断,由此会延误疫病准确防控时间,给畜牧生产带来更加严重损失,乃至危及公共卫生安全,如能在基层兽医实验室开展动物疫病快速诊断,将会提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能力,提高动物诊疗效率,为畜牧生产提供服务。
1 基层兽医实验室在疫病防控的重要作用
基层兽医实验室在基层动物疫病控制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1 提供动物疫情预警预报
基层兽医实验室承担病原学检测工作重要任务,动物健康与否,存在的疫病风险,特别是发病前期无预兆的一些烈传染病,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率高,发病前很难对存在疫病风险作出科学判断,只有通过兽医实验室检测才能对疫病潜在风险作科学判断,并作为疫病潜在风险评估依据,并提早制定妥善处置措施,尽快将疫情控制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程度上降低疫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1.2 为科学防疫提供决策依据
国家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制定了 “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防疫方针,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人员提高服务意识,严格按照 “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不漏针”的 “五不漏”进行集中免疫,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免疫质量是否合格,是否有效,对动物机体是否有保护力,兽医实验室需在免疫后的不同时间段采样对免疫效果做出准确抗体监测,根据检查结果为查找免疫质量好坏即疫苗质量、储存、运输、免疫方法、免疫时间、动物机体等因素,为制定科学的免疫方案提供有力决策依据。
1.3 快速、准确诊断动物疫病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长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经常与各种畜禽疫病亲密接触,诊断动物疫病往往靠经验、凭感觉。然而,疾病早期往往缺乏明显症状和体征,很难引起注意,特别是面对日趋复杂的动物疫病更是束手无策,只有通过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才能提高动物疫病诊断准确性,为疫病诊断治疗节约了时间,以使疾病得到及时治疗和处理。因此,在诊断疾病及判断治疗效果时,实验室检测是较好的客观指标,有力的依据,基层兽医实验室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技术保障和依托,提高了效率,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对禽流感、口蹄疫等烈性传染病及时采取隔离、封锁、救治、无害化处置等综合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发生、传播和流行,最大限度降低疫病风险,保障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1.4 为科学处置疫情提供有力依据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制定科学决策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需要兽医实验室对送检样品作出准确的检测结果,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科学决策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1.5 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支撑
为准确掌握本地区畜禽疫病发生、发展、流行情况需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合实验室监测,对疫病发生风险作出科学研判,对监视疫病流行变化、不同区域疫病流行状况、采取控制措施是否有效等至关重要。
2 存在的问题
2.1 各级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动物疫病是制约畜禽养殖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俗话说 “无疫病就是发展,无死亡就是增收”,但多数地方政府对基层兽医实验室重视不够,没有把兽医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更新换代及试剂盒采购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导致基层实验室功能作用没有更好为畜牧业生产发展提供好服务。
2.2 规划、布局不科学、不合理
多数基层兽医实验室由原来的办公楼改(扩)建而成,难以按照《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影响实验室监测准确性,潜在生物安全风险。
2.3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基层是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线,条件比较艰苦,兽医大学毕业生或兽医实验室专业人才招不进来,导致基层兽医实验室技术人员相当匮乏近年来,加之,基层财政压力过重,事业单位编制缩编,招聘困难,多数基层兽医实验室人员年龄偏大,知识偏差,现有兽医实验室人员不仅承担实验室动物疫病监测和诊断工作,还承担动物防疫整村推进、统计员、采样等工作,基层兽医实验室人员随意调动性大,影响兽医实验室监测工作正常开展。
2.4 缺乏专业知识
大多数现有基层兽医实验室人员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学校系统学习培训,只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经过简单培训后承担基层兽医实验室工作,依葫芦画瓢,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理论功底不实,综合业务素质不高。只能做简单的免疫抗体监测,不能通过动物病理解剖的病理变化得出初步结论,对实验室疫病诊断,更是束手无策,更谈不上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
2.5 经费投入不足
兽医实验室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当经费不足时,监测的动物种类、疫病范围、监测数量等都会受到限制,直接影响重大动物疫病科学防控的决策。
2.6 部分仪器设备闲置
县级兽医实验室配有的酶标仪、电子天平、生物安全柜、消毒液机、生化培养箱等部分贵重仪器长期处于低效能运行状态,兽医实验室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2.7 生物安全管理和操作不规范
虽然多数基层兽医实验室制定了《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兽医实验室管理制度》、《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等,但多数是贴在墙上看,分工不明确,操作不规范,仪器设备使用和实验室记录不完整,废弃物没有完全按要求进行集中处理,各类台账档案资料不全。
2.8 供应商不负责任
基层兽医实验室设备由政府招标采购,钱货两清后,设备供应商对设备的培训使用,保养、维修不闻不问,甚至有的设备供应商为了中标以次充好,以旧替新,达不到标准,影响监测质量。
3 对策
基层兽医实验室应紧紧围绕畜牧业发展目标、任务确定实验室监测检测项目,发挥其功能作用,应满足疫病预防、控制、扑灭工作的需要。随着现代畜牧业不断发展,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动物防疫工作对兽医实验室工作能力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措施,消除制约基层兽医实验室功能作用瓶颈,使基层兽医实验室更好为畜牧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服务。
3.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兽医实验室科学合理布局,是提高实验室结果准确性和生物安全质量重要保障,应严格按照《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要求,保障基层兽医实验室总建筑面积不低于200m2,相对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尽最大可能单独设立或相对独立设置兽医实验室,便于生物安全管理。
3.2 增强技术力量
基层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兽医实验室工作,根据兽医实验室工作需要引进招录一些基础理论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合理设置岗位,做到人尽其才,确保兽医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3.3 提高技术人员业务能力
兽医实验室要求具有很高的技术性、专业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采取 “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国家、省级培训。通过不断学习培训,补充新知识,熟悉最新理念、掌握最新检测技术,了解最新疫情动态、进一步提高兽医实验室人员自身业务素养,适应新形势下动物疫病防控兽医实验室工作的需要,积极参加兽医系统举办的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才能不断提高基层兽医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
3.4 加大经费投入
基层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兽医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落实《动物防疫法》的相关规定,把兽医实验室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逐年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各项监测工作顺利开展。只有正常发挥兽医实验室的功能作用,才能及时掌握辖区主要动物疫病的病原分布和免疫效果,为科学指导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3.5 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
基层兽医实验室做好日常监测和诊断工作的同时,积极与上级业务部门对接项目,充分利用先进仪器优势,发挥兽医实验室诊断动物疾病的作用。
3.6 严格落实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制
为防止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发生,做到有备无患,认真落实责任制,按照 “谁分管谁负责,谁使用谁监管”的原则,建立健全落实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警示牌(语)醒目,废弃物按相关要求进行定点收集,及时清理,集中处理,不乱丢、不乱放,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危及人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