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草龟冬春养殖疾控4方略
2018-01-18刘堂水
刘堂水
随着中华草龟养殖的高速发展,草龟的病害也日益猖獗,给养龟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特介绍中华草龟冬春养殖中的4种常见病,以供同行有效借鉴和参考。
1.腐皮病(烂皮病)
腐皮病是中华草龟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病,常感染种龟,幼龟,受伤组织轻者糜烂,发白,重者组织脱落坏死,多见于草龟的爪子、颈部、底板、尾巴和裙边。
【主要病原】单胞杆菌为主。
【流行情况】此病一般发生在22℃以下的低水温环境,在早春、晚冬最容易流行。特别是转塘操作不当很会引起腐皮病的继发性感染。
【疾控方略】草龟转塘时,要选择连续晴好天气,同时建议不要立即下塘,要先调节好池水之间温度差,以防温差过大,并注意池塘遮阴和增加隐蔽物的设置,以便于草龟很好地适应当时的环境,尽可能地减少环境应激,尽量减少机械性损伤。必要时把水体培肥,增加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减少单胞菌发生的几率。
2.肠炎病
肠炎病是危害中华草龟严重病害之一,其发病快,来势猛,死亡率高,俗称肠道杀手。
【主要病原】气单胞菌。
【临床症状】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草龟行动迟缓,腹泻,侧游,浮水,通常前腿或后腿不容易缩进壳里面,肛门不干净外凸,严重的粪便不成条状,成蛋清状,发黑发臭,眼球内陷无光泽,解剖后肠道充血肿胀,胃发炎,有出血点。
【流行情况】主要在冬春两季温度下降阴雨天气比较多见,特别是开春时最为普遍和流行。
【疾控方略】肠炎病的早期预防比较重要,对于已经发病的中华草龟,建议进行隔离治疗,适当进行控温干养,能摄食的中华草龟,要坚持土霉素内服,严重不摄食的病龟,可以进行尾部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每千克4万单位效果比较理想,在养殖生产中我们推荐珠三角的做法是“早停食,晚开料” ,对肠炎病的发生有比较好的效果,一般建议5月份之后才开始投喂,11月份初就停止投喂。
3.肺炎病
肺炎病是常见于中华草龟幼龟、成龟的一种常见病,特别是产蛋的种龟容易发生。
【主要病原】单胞菌等多种病菌引起。
【临床症状】该病主要感染外塘过冬的种龟,温室中的幼龟发生比较少见,发病的草龟种龟游动缓慢不愿意下水,总浮在水面上或半倾斜状游泳,呼吸困难,颈脖升得老高并张嘴呼吸,呼吸时具有很大的声响,患病的龟鼻部有鼻液流出,口边有白色黏液。
【流行情况】每年冬春两季发生比较频繁,特别是冬季11-12月份是肺炎病的发病高峰期,每年给产蛋种龟造成的损失巨大。
【疾控方略】冬季外塘草龟尽量保持龟池温度相对恒定,同时注意增加保温措施,加盖塑料薄膜和遮挡物,冬春注意龟池的避风和保暖。对已患此病的病龟应及时进行隔离干养治疗,并用链霉素、青霉素等药物的稀释液进行浸泡治疗,严重者可尾部肌肉注射庆大霉素、链霉素等,以4mL/kg龟体重注射。在肺炎病的治疗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外围环境温度的相对恒定。
4.咬尾症
咬尾症是草龟龟苗、商品龟及成龟养殖各阶段常见的一种综合症状,通常对草龟不会造成批量死亡,但对草龟的品相影响非常大。发病原因通常是细菌性综合感染、环境应激或机械性损伤等引起的。
【主要病原】气单胞菌等为主。
【临床症状】病龟焦躁不安,攀爬比较厉害,食欲不振,草龟尾巴皮肤破损,出血腐烂,严重的尾部肌肉脱落,尾骨外露,尾部全部烂掉,出现断尾。
【流行情况】一年四季都可以流行,流行高峰在冬春季节,对环境应激非常大,刚转塘的乌龟较为多见。
【疾控方略】对于外塘草龟的咬尾,我们原则上尽量减少人为对乌龟的应激影响,一般先做好水质的培肥和底质的改良,增加水体有益物种和有利种群,增加池塘中遮挡物和隐蔽物的设置,在珠三角通常增加池塘中水葫芦和空心菜的数量,也有用龙须草提供天然的遮挡场所,再结合草龟下塘过程中注意适当的消毒工作,咬尾现象的发生可得到有效控制。温室草龟的咬尾现象要特别控制好饲料投喂节奏和公龟数量大小,也可以适当增加墨鱼骨的数量以及遮挡物的数量。
(通联:430200,武汉水之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电话:1347708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