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药的科学使用问题与水产品质量安全(5)
2018-01-18孟思妤孟长明陈昌福
孟思妤 孟长明 陈昌福
(1.河南省新乡市康大消毒剂有限公司,453700;2.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5 提倡预防疾病的理由与预防用药中的误区
在我国,“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是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基本方针。强调疾病的预防之所以对水产养殖动物特别重要,首先是因为水产养殖动物是生活在水里的,在疾病的发生初期难以被及时发现,当患病后的水产养殖动物被养殖业者发现时,往往已经是整个鱼群都已经发展到了病入膏肓的危重阶段,此时即使采取了正确的治疗措施也可能已经为时过晚,难以获得理想的疗效了。其次,因为现在的水产养殖方式大多是对水产养殖动物实施集约化养殖,而对大量的养殖动物同时均匀给药是比较困难的,既不能做到像对待陆生饲养动物猪、牛一样逐尾口灌给药,也难以做到逐尾注射给药,患病后的水产养殖动物往往因为丧失食欲而不能摄食拌有治疗药物的饵料。其三,将拌有治疗疾病的药物饵料投放在养殖水体中以后,每尾鱼摄入的药物剂量就只能依靠鱼体自由摄食饵料的多少决定了。通常的结果是不该摄食药物饵料的健康鱼体因为食欲旺盛而摄食了大量药物饵料,而需要药物治疗的患病鱼体则因为丧失了食欲反而没有摄食或者摄食量过少,未能摄入能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药物量。其四,采用药物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时,难以避免因药物在水体中的扩散而导致对水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因为我国的水产养殖水体大多是开放式的,药物污染的危害可能因为养殖用水的随意排放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其五,当水产动物患病后不仅会影响其生长,而且还会影响其商品价值。因此,提倡对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然而,预防水产动物疾病的具体措施比较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生态预防、免疫预防和药物预防等3个方向。一般而言,采用生态预防和接种疫苗的预防措施,预防水产动物的疾病是比较理想的。这两种预防水产动物疾病措施不仅是我国水产行业相关主管部门长期以来所提倡的,也是水产科学工作者长期以来的主要研究内容。不过,生态预防水产动物疾病的措施往往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涉及到对许多养殖相关因子的严格调控,因此,普通的养殖业者往往难以完全掌握和自由操作。此外,还有一些生态预防调控措施是需要与降低水产动物在单位水体内的放养量等相联系的,或者是需要降低一部分产量来获取质量的提升。因此,生态预防措施与现在人们正在追求的集约化水产养殖模式,或者是“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方式之间,还是存在或多或少的矛盾的。
通过免疫接种疫苗预防水产动物的疾病,已经被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证明是有效的,也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的。但是,由于疫苗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在理论上一种疫苗只能预防一种疾病,而水产动物疾病种类很多,对水产动物的每种疾病均依靠接种相应的疫苗进行预防,至少在现在还是不可能做到的。而水产动物接种1种或者2种疫苗,又是难以预防在其养殖期间可能发生的其他疾病的。此外,由于水产动物在水中生活,也难以根据免疫接种程序的需要定时将其捕捞起来实施多次免疫接种。所以,对于可能受到多种疾病危害的水产动物,完全依靠免疫接种达到预防水产动物疾病的理想效果,执行起来也是比较困难的。
药物预防水产动物的疾病是对生态预防和免疫预防的补充和加强,也是水产养殖业者经常采用的措施。我国现有的渔药种类比较多,包括消毒剂、驱杀虫剂、水质(底质)改良剂、抗菌药、中草药等5大类,达100多种渔用药物。渔药的种类虽然很多,其实适宜于用作水产动物疾病预防的药物则是十分有限的。首先,抗生素类药物是不能作为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药物的。这是因为无论是抑菌还是杀菌抗生素药物,均需要到达一定浓度后才能显示其作用,当药物浓度不能达到抑、杀菌效果时,就很容易导致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一些关于抗生素类渔用药物的宣传资料中提什么:“治疗时用××mg/kg,预防时剂量减半”,这些说法是不负责任的,也都是极端错误的!滥用抗生素必然导致致病菌耐药性的增加,而细菌之间的耐药因子(R+)是可能在细菌之间相互传导的,对公共卫生产生危害的后果将比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更为严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