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瘘型支气管结核的支气管镜下特征及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2018-01-18尤旭华
尤旭华
随着结核疾病的治疗研究和发展, 支气管镜成为检查和分析结核成像特征的主要工具。2012年, 随着医学研究对结核特征的进一步分析, 支气管结核类型也增加了淋巴结瘘型,由于对于其特征尚不明确, 因此临床治疗资料较少。本文将淋巴结瘘型支气管结核的支气管镜下特征分析同时阐述了该病的介入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需求本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0例淋巴结瘘型支气管结核患者, 其中男18例, 女22例,年龄23~55岁, 平均年龄(30.1±5.6)岁, 所有患者均经过本院病理诊断确诊为淋巴结瘘型支气管炎, 通过支气管镜检查验证, 患者一般资料对研究结果无影响, 并且未合并其他重大疾病。
1.2 治疗方法 BF-1T260支气管镜(奥林巴斯)下病灶检查, 将分泌物吸收干净, 经支气管镜工作孔道将活检钳送至病灶处, 以不影响周边组织为基准反复全部清除肉芽和坏死物, 治疗时间30~120 min/次, 清除后局部使用灌注异烟肼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0.2 g和阿米卡星注射液(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4 g[1]。1 次/周或根据患者的肉芽减少程度而定。
1.3 诊断标准 2012年发布的“气管支气管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为诊断标准:①胸部CT检查支气管淋巴结肿大;②被检查淋巴结可见结核特征肉芽肿或坏死;③病理诊断淋巴结结构发生变化;④行全身或支气管镜下治疗后, 纵隔淋巴结减小。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分析结核成像特征, 比较单个瘘口与多个瘘口患者平均治疗时间、次数, 记录所有患者治疗效果。治愈:患者病灶坏死物和肉芽全部清除, 瘘口愈合, 无并发症;好转: 病灶坏死物和肉芽肿基本清除>75%, 瘘口未完全愈合。无效:病灶坏死物及肉芽肿仅小部分清除, 瘘口未愈合, 并发症多。治疗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 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支气管镜下病灶特征 40例患者共检查81个瘘口, 单发23例, 多发17例。其中肉芽肿型15例(37.5%), 表现为突出管腔基底较宽的息肉样、结节样肉芽肿;坏死型13例(32.5%), 可见大量的突出性坏死物, 混合型11例(27.5%), 主要为两种症状混合, 或可见黑色坏死物;瘘孔型1例(2.5%),检查可见支气管管腔黏膜小瘘孔, 并有脓液流出, 多发居多。
2.2 单个瘘口与多个瘘口平均治疗次数及治疗时间 单个瘘口组(23例)平均治疗次数(6.1±1.1)次, 多个瘘口组(17例)平均治疗次数(10.0±1.4)次, 单个瘘口组平均治疗时间(67±5)d, 多个瘘口组(110±8) d,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9.8713、20.8889, P<0.05)。
2.3 治疗效果及并发症 40例患者的81个瘘口经过治疗后治愈67个, 好转13个, 无效1个, 治疗有效率98.77%。治愈患者患处肉芽和坏死物均全部清除, 瘘口愈合完整。本次治疗共实施介入治疗340次, 并发症主要为出血, >50 ml出血次数7次, 均在短时间内有效止血。
3 讨论
纵隔支气管旁淋巴结为常见靶器官之一, 其发病可与肺结核、支气管结核并存, 或可无肺组织受累病症, 淋巴瘘型支气管结核是由纵隔淋巴结核破溃入气道而形成[2]。研究表明, 淋巴结瘘型支气管炎多发于儿童, 且结核菌阳性发生率较低, 但本次研究显示, 结核痰阳性率较高, 提示与医学检查技术提高有关。淋巴结瘘型支气管结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病理检查症状不明显, 采用支气管镜检查和相关治疗方法,症状消失, 瘘口愈合完整[3-5]。结核早期多为渗出, 支气管镜下检查可见血管充血水肿, 随之出现狭窄、坏死等症。随病情加重, 淋巴结疾病出现液化坏死并且破溃进入周围组织较小气道内, 检查可见瘘口和灰黑色坏死物, 后期组织修复、肉芽增生而形成肉芽肿。有研究认为淋巴结瘘型结核镜下检查分干酪样坏死型和肉芽肿结节型两种, 少数可见瘘孔型,本次检查出现1例瘘孔, 且脓液大量流出。混合型也是常见的发病类型之一, 病变程度不同, 患者的瘘孔、坏死型、肉芽肿和混合型均处于同一时期, 其镜下特征是肉芽肿和坏死物中夹杂灰黑色物或碳素沉着及反复钳夹、抽吸后仍陆续见坏死物从深处向管腔内溃出[6]。这使得采用支气管镜的清晰度提高, 使设备能够清晰的诊断病灶。本组淋巴结瘘口多位于右侧, 多项研究表明淋巴结型支气管结核的发病位置与病变性质有关[7]。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钳夹反复的夹取, 以彻底清除病灶, 因此使治疗时间过长。多个瘘口治疗所需时间、治疗费用均明显多于单个瘘口, 治疗过程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 以提高其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在本次研究中, 40例患者的81个瘘口经过治疗后治愈67个, 好转13个, 无效1个,治疗有效率98.77%。这与其他研究之间基本保持一致[7]。说明支气管镜下反复钳夹加局部灌注抗痨药治疗淋巴结瘘型支气管结核具有积极效果, 且简单方便, 可在基层医院进行开展。本次研究中, 有部分患者出现出血现象, 多低于30 ml,极少量患者出血>50 ml, 并发症较少。相关研究报道[8,9], 可见少量支气管食管瘘, 极少数可见死亡。对淋巴结瘘型支气管结核患者, 由于患病周围组织结构复杂, 采用钳夹出支气管腔内病灶时, 尽量避免探入过深或力度过大, 伤害淋巴周围组织。
综上所述, 支气管结核镜可有效的显示淋巴结瘘型支气管结核特征, 基于病灶钳取联合药物治疗可提高淋巴结楼型支气管结核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治疗中需要降低对周边组织的伤害, 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