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州黄河文化博览园规划设计

2018-01-18李红艳

现代园艺 2018年12期
关键词:博览园展馆兰州

李红艳 陈 辉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兰州分院,甘肃 兰州 730030)

兰州黄河文化开发应该从宏观视野出发,在理清黄河文化脉络结构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既不能割裂兰州山水骨架,又不能影响兰州生态环境,要以既精简又经济的方式以整体性的方式来呈现黄河文化,因此,兰州黄河文化博览园应打造成具有宏大文化气象和独特地域品质的,充分展示兰州黄河文化的文化博览园。

1 项目概况

黄河文化博览园位于甘肃兰州市西固区南滨河路西段,规划建设总占面积约149382.81m2,场地北面毗邻黄河,南面靠近滨河大道,东面距银滩大桥7.2km,西面距西沙大桥约5km,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 博览园规划设计

2.1 设计原则

保护性原则:尊重、保护、传承和凝聚黄河文化,对黄河生态环境和黄河文化保护优先原则。延续性原则:延续四十里兰州黄河风情线的原则,延伸和丰富兰州黄河风情线。突出特色原则:突出兰州黄河文化特色为原则,突显兰州黄河文化亮点,展示独特的兰州黄河文化。生态性原则:要将博览园的环境打造得舒适,与自然相融合,就必须要坚持生态原则,注重生态环境的处理。

2.2 设计理念

以“传承”为主题,秉承为自然生态而设计,为人而设计,为地域文脉而设计,为可持续和谐环境而设计,更重要的是为历史文化而设计的理念,黄河文化博览园的规划设计,不仅要传承黄河文化,而且要丰富黄河文化,赋予它新的内涵和意义,衍生出新的精神层次。

2.3 设计思路

兰州黄河文化博览园规划设计将最大地利用现状资源,整合保留现状芦苇湿地、水塘、水车等景观元素,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环境的再创造,采用因借和场景再现的手法,传达黄河文化的精神和寓意,传承黄河文化。根据“传承”的设计理念,用抽象结合具体的景观元素表达手法,具体的景观文化元素表达主要是在展览区对黄河奇石、黄河段发现的古陶器、古生物化石的保护和展示;抽象的景观文化元素表达主要是挖掘和提炼黄河文化,如九曲黄河的形式空间抽象,以及对新石器时代彩陶纹理、古黄河象等古动物在地理文化的发展中所产生的文化意义的提炼与抽象。

2.4 设计定位

主题定位:古韵今归处,传承展馆间。黄河千古事,垂眸意行中。形象定位:古朴智趣、碧水静亭、曲径回廊、绿树繁花。功能定位:科普教育、文化娱乐、生态湿地、休闲垂钓。

2.5 功能分区

将黄河水引入博览园内,在博览园内形成贯穿东西的水系,各个节点由其串联并向两侧展开;将博览园由西向东依次划分为“古道幽香”入口区、“古趣垂竿”垂钓区、“古韵传承”展览区、“芦滩拾珍”湿地区。

“古道幽香”入口区:即黄河文化博览园的入口区,布置有入口大门、假山水景以及入口广场等,提取黄河文化对入口各个景观节点进行设计表达,入口空间使用及景观风貌满足集散、对外交流及展示的要求,景观设计以体现黄河文化为主。

“古韵传承”展览区:展览区包括室内展馆区和室外展览区。展馆作为展示黄河文化的主要展示区,主要利用化石标本、文字、图表、视屏等向游客呈现黄河文化,承担科普、展览、导游的功能。而展馆外的景观设计利用中国传统园林造园的手法,空间回环相扣,园路曲折变幻,使景观渐次展开,连续不断,在各个小空间利用景观小品点缀,让展馆内的古动物化石、黄河奇石、陶器等延续到室外展览,在博览园内充分展示兰州黄河文化。

“古趣垂竿”垂钓区:保留现状的2个水塘,使博览园内的景观水系在此形成2个较大的水面,垂钓区设计注重意境和环境设计,青溪柳下、碧波荡漾、凝神静气,让垂钓者在博览园能够收获清净、闲淡、幽雅。

“芦滩拾珍”湿地区:保留现状的芦苇湿地,增加亲水木栈道、亲水平台、特色小木屋并且在芦苇湿地内养殖鸭、鹅等,形成空间层次分明,视觉变化多样、体验丰富多彩的湿地游览活动区。

3 结论

兰州作为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黄河文化博览园的建设,将打造黄河绿色长廊,延续黄河四十里风情线,展示仰韶文化、古动物文化、奇石文化等兰州黄河文化,实现兰州城市黄河文化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复兴。黄河文化博览园的建设将成为兰州一道靓丽的绿色风景线,也将成为市民最喜爱的公共活动空间之一,同时也会对兰州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的提升起到较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博览园展馆兰州
创意展馆
浅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我的兰州梦
兰州琐记
国内首座古民居博览园已初具规模
广西·田东建成中国杧果文化博览园
世界葡萄博览园系列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