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鸡球虫病特点及防治
2018-01-18张旭
张旭
(辽宁省海城市岔沟动物卫生监督所114211)
1 病原学简述
鸡球虫病的致病原是艾美尔科艾美尔属、泰泽属及温扬属肠道寄生性病原虫,主要致病靶器官 (病灶)是小肠、十二指肠及盲肠,该病原虫寄生于鸡的小肠或盲肠上皮细胞内,经历 “裂体生殖、配子生殖 (体内)和孢子生殖 (体外)”3个阶段,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大量繁衍增殖,最终把健康鸡的器官造成严重损伤,并随继发或并发感染加重而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此病的典型症状是引起肠内壁黏膜发炎、溃疡、结节、脱落及坏死、出血等,鸡 “球虫性血痢”是临床最常见的显症之一。养殖场一旦发现鸡出现球虫性血痢症状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或者无害化处理。
2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传染源是发病鸡 (包括其他发病家禽)及隐性感染家禽,病鸡排出的粪便及被粪便污染的饮食源等也是潜在的传染源,因为病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活体卵囊,可污染饲料、水源、养殖环境等,健康家禽食入后即会造成循环再传染。本病传播途径极为广泛,包括人、其他动物、用具等携原体 (中间传播媒介)均可直接或间接性散播本病;环境污染程度与本病发病率密切相关,污染较轻的新建鸡场较少发病,随养殖批次的增加发病风险也随之增大;在现代规模化、全舍饲、高密集型养殖条件下,加大本病的感染发病风险,呈常年发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其中,夏季久雨放晴、空气湿度较大 (相对湿度75~80%)、室温20~30℃的条件下发病率相对较高,因为这是球虫繁殖的最适应外界环境条件;20~60日龄的雏鸡群是高敏易感群,其症状最为明显、病死率最高、危害性最大,是本病的重点防护对象,其他中大鸡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耐抗性),但生长发育明显抑制、机体免疫抑制性增强、免疫力低下。
3 临床症状
本病高发于20~60日龄、脱温下架的雏鸡群,病程较长、约为3周左右,发病及病死率较高 (30%以上);症见发病雏鸡精神委顿、羽毛松散、双翅下垂、饮食欲衰减;扎堆或呆立一隅;嗉囊积液、触诊柔软有波动感;肛周及尾羽常有粪便粘结,所排粪便常带暗红色或红褐色凝血块状,故曰“球虫血痢”;病程中后期随继发感染加重,病雏鸡会出现神经症状 (角弓反张、癫痫、痉挛等),机体显著脱水、贫血及苍白,此时多为 “预后不良”,病死率高达100%。剖解主见小肠、十二指肠或盲肠不同程度炎性水肿,肠内壁充血及散在出血,炎性渗出物与食糜、凝血块等混合成为特征性 “血便”充斥于肠管内,毒性艾美尔球虫感染致死的病例显症为小肠中断显著胀气,肠壁明显增厚且散布灰白色坏死病灶及散在出血点。
4 综合防治
4.1 预防控制
现代规模养鸡场应根据本病的病原学特点和流行特点科学制定实施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1)重点防范高敏易感群 (10~60日龄雏鸡),20~40日龄前雏鸡尽量实施笼养或网养、减少其与地面的接触,可有效降低本病感染发病机率。 (2)有计划开展防治工作,条件成熟的规模鸡场可考虑对高敏易感群接种球虫疫苗 (饮水/拌料),精细化饲养管理15d后产生免疫力,这样可提高当前鸡群的特异性抗球虫能力;还可以对30~60日龄左右的高敏雏鸡群实施目的性驱虫,采用新型抗球虫制剂拌料内服来加以控制。(3)进入春夏季、多雨、高温高湿的高发病阶段应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比如:禁止投喂霉变过期饲料;针对性日粮添加倍量维生素 (VA、VC、VK),增进其免疫力、提高抗球虫能力;抓好抓实鸡场 (舍、栏)内环境及用具的保洁消毒,笔者推荐采用 1∶3000百毒杀溶液消毒效果较佳,从源头彻底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减少各类疾病的发病;及时清除舍内粪污及污染垫料等,实施堆积、生物热发酵、消毒等无害化处置,防止活体球虫卵发生循环感染危害;高发季节注意消灭四害,防止其他家畜禽、野生动物等中间传播媒介 (携原体)随意串场散播本病。 (4)加强鸡群内日常动态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其中异常发病个体,一旦发现群内个别鸡有 “血痢”现象,立即采取隔离治疗及发病舍内污染物无害化处置,及时开展整群对症药物 (抗球虫制剂)防治。 (5)规模鸡场养殖期末务必坚持好 “全进全出”管理制,禁止将上一批次的鸡(包括种鸡、弱淘鸡)遗留到本批次饲养,要在全出后抓好场内 (鸡舍)的粪污、垫料等污染源的清除并作妥善的无害化处理,场地环境经彻底冲洗干净并实施到位消毒 (至少3次以上),确保养殖环境消毒面积达100%,并按规定坚持半年左右休养期,经专业技术人员作风险评估安全后再投养下一批次鸡群,这样可降低球虫病病史鸡场循环感染发病的风险。
4.2 治疗
本病的病史场、发病场应采取整群防治和重症隔离治疗措施: (1)统防统治 (整群防治),针对轻症治疗。笔者推荐 “抗球虫中药组方 (白头翁、苦参、乌梅、地榆、黄柏、黄芪、青蒿、常山、使君子、大黄)”,遵医嘱加减应用,诸药混合浓煎汤,按30%左右浓度混饮;低龄雏鸡可再配合高纯黄芪多糖和复方电解多维 (含多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维生素等)混饮,这样可减轻对雏鸡免疫脏器肝肾的负担,避免造成药物再伤害。 (2)重症治疗。经验方为 “马杜拉霉素、土霉素、磺胺类制剂、氯苯胍、盐酸氨丙啉、地克利珠”等任选其中1~3种交叉用药,拌料口服,1剂/d,连喂3d;同时混饮复合氨基酸口服液、复方电解多维液或补液盐等以减轻肝肾负担和防止药物再伤害,对保护鸡的消化机能和免疫机能较为有利。
5 小结
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疾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根据养殖场的具体情况采用适时的实效综合防治,互相结合是现阶段预防和治疗球虫病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