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基层产地检疫 确保动物食品安全
2018-01-18奂俊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动物卫生监督所746300
奂俊国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746300)
1 产地检疫
产地检疫是指动物及其制品在离开养殖生产地区之前,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据 《动物防疫法》,指定官方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检疫。产地检疫是动物防疫的基础,是保证动物食品安全的根本,通过完善产地检疫程序能及时发现动物疫病并进行有效处置,防止患病动物及其制品在市场上流通,危害人民健康。产地检疫具有强制性,但对控制动物疫病,防止疫病传播有积极意义,是动物检疫的第1个环节。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高的需求,产地检疫的工作内容也逐渐增多,目前产地检疫不单指动物疫病,还包括违规添加剂 (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的排查,检查免疫证明,出具产地检疫证明等。产地检疫的具体流程如下:兽医人员在指定场所对动物进行检疫,同时了解生产地区疫病发生情况和疫病史,特殊情况下需要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准确进行诊断检查。
2 基层产地检疫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十分庞大,但目前尚处于多元化的养殖模式下,小规模养殖场仍然存在很多,养殖户防疫意识和法制意识比较薄弱;基层检疫队伍建设不完善,缺乏技术和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工作人员对器械设备的使用不熟练;产地检疫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畜产品生产安全监督工作开展比较困难,执法不严格,监管力度弱。
3 加强产地检疫的措施
3.1 提高基层产地检疫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积极引进人才到基层工作,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动物检疫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增加基层检疫人员的数量,减轻工作压力,保证检疫工作顺利有效开展。培训内容要包括理论基础、专业素质及心理建设,培养具有责任心、业务水平高的一线工作人员,并尽量聘用年轻专业人员。提高基层检疫人员的福利待遇,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也有助于人才吸引和保留。针对上岗人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和监督制度,责任到人,对工作认真、成绩优异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建设爱岗敬业的基层检疫队伍。
3.2 加强动物产品安全意识
做好动物食品安全的宣传工作,加强养殖户和群众的安全意识,认清产地检疫工作对保证动物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相关部门需依托广播媒介、新媒体、电视、报纸、攒穿烂等多方面的资源进行动物检疫知识的普及,加强养殖户对检疫工作的支持,促使其主动配合基层技术人员开展工作,以提高产地检疫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扶持政策
完善法律法规是产地检疫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在生产实践中起关键性作用,根据 《动物防疫法》相关规定,明确各级检疫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在法律法规指导下,养殖户需要积极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产地检疫,同时在政府部门的扶持政策中受益,包括疫病防控,标准化建设,无害化处理等多方面。只有法律法规逐渐完善才能给予基层检疫人员最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能确保动物食品安全。
3.4 加强产地检疫执法力度
产地检疫的工作需具有一定的执法力度才能保证工作顺利高效的开展,并改善工作中的缺陷和问题。首先对运输环节的监管有足够重视,因为一旦出现问题会造成多区域疫病的传播,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检疫过程中,一旦发现没有耳号、未进行产地检疫、没有产地检疫证明的动物要立即阻止其继续流通,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此外,屠宰检疫过程中的监督作用对产地检疫也至关重要,宰前检疫需要查验产地检疫证明、消毒证明及耳标,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禁止进入屠宰场,并严格杜绝证物不符情况出现。同时加大监督力度,动物卫生监督所要对检疫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打击查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