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畜牧养殖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8-01-18沈佳辽宁省锦州市松山新区凌南动物卫生监督所121221
沈佳 (辽宁省锦州市松山新区凌南动物卫生监督所 121221)
1 养殖业保险的作用
1.1 支农惠农,减损增收
利用保险手段建立疫病、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防范和分散机制是提高养殖场户抵御风险能力的有效举措,避免养殖场户因灾致贫返贫;也是促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抓手,对于保障畜牧业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增加投入,加快推进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保险风险转移机制和经济损失分担机制,有利于维护畜牧产业化链条的相对稳定。
1.3 完善政府调控
养殖业保险理清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进一步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效率,成为政府支持畜牧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2 发展情况
国务院于2007年8月发布了 《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能繁母猪的保险制度。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 “三农”工作的重要部署,中央财政于2008年2月将奶牛、能繁母猪养殖保险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2009年9月,中国保监会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保险发展工作的通知》,对养殖业保险发展提出长期规划和要求。2011年7月,中央财政将奶牛养殖保险保费补贴比例由30%提高至50%。2012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了国务院第629号令,决定从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农业保险条例》。中央财政进一步扩大能繁母猪和奶牛养殖保险的保费补贴范围,并将育肥猪保险补贴范围扩大至全国。
3 困境与问题
3.1 存栏数量核实和标的信息采集有困难
有的省份以育肥猪承保方式为据实承保,育肥猪饲养过程中,其数量是动态变化的,养殖户根据饲养能力、市场价格等因素时时调节养殖数量。
(1)规模养殖场由于场区封闭管理,保险公司人员不便进入生产区核实标的数量,造成标的数量核实不准确。
(2)统计存栏量往往有时间截点,用何种方式统计补栏牲畜也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标准。
(3)由于养殖业保险标的有生命活动、生长繁殖的特殊属性,如非专业人士很难判断保险标的的生长、繁殖活动周期等,因而存在以自然淘汰的能繁母猪骗保等类似情况。
3.2 养殖业保险的专业从业人员匮乏
养殖业保险需要专业性和技术性,由于从业人员专业性受限,一旦养殖户的牲畜接连死亡,没有一个明确的诊断,也没有处方,只能死亡一例报险一例,这大大增加工作强度和难度。
3.3 养殖业保险的巨灾风险转移机制不健全
由于畜禽种类繁多,养殖模式又以散养户为主,因此,防疫管理难度大,养殖业保险经营风险高。辽宁省目前尚未建立养殖业巨灾风险基金,也没有对巨灾进行再次保险,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保险公司面临着很大的赔偿压力。
4 存在问题
4.1 不足额投保
部分养殖户不足额投保,存栏有300多头符合参保条件的生猪,投保时仅参保100头,其余未参保在保险期间内养殖户进行补栏,补栏部分标的未进行投保。
4.2 耳标佩戴率低
对于养殖头数较多的养殖户,为保险标的佩戴耳标工作量较大,影响投保积极性,且保险标的佩戴上耳标后在饲养过程中存在耳标磨损 (耳标号不清晰)或丢失情况,导致理赔有困难。
5 举措与建议
5.1 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合力促发展
保险公司与动监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强化 “政企联合督导”模式,现场办公,就地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养殖业保险快速发展。每期承保前,与动监部们集中对辖区内防疫员进行集中宣传培训,讲解养殖业保险政策和操作。
5.2 能繁母猪试点启用电子耳标
通过电子耳标、智能视频验标识读器及风控软件管理系统的使用,对能繁母猪保险业务进行精准高效承保,对承保母猪身份进行单独的一对一认证,降低理赔率,最终实现业务经营风险有效管控。
5.3 上线移动远程查勘定损系统
由于养殖险保险标的众多、分散,短期的集中承保、分散的查勘理赔等因素带来了人员、车辆短缺、成本上升等问题,占用了保险公司大量资源。同时,因为出险地点分散、时间不均衡、案件量大,且位置偏远,平均查勘成本远远高于车险案件。有些公司试点上线移动终端远程承保、理赔,通过移动终端第一时间进行验标、查勘、定损,释放承保、理赔人力资源,降低农险理赔成本,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
5.4 坚守合规底线,加强过程管控
投保时,强化农户信息核实工作,严格执行 “未实施强制免疫的不承保、不按规定佩戴耳标的不承保、疑似发病的不承保、选择性投保的不承保”的 “四不保”原则,严把入口关,在承保前端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