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技术措施
2018-01-18刘和玉
刘和玉
(河南省光山县植保植检站,河南 光山465450)
前言
水稻生产的中后期既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病虫害多发期,为了有效保障水稻种植产量和质量,需要积极采取必要技术措施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在防治水稻病虫害过程中,需要注意选对防治时期,并在防治当中充分达到防治标准,选择针对性较强的农药以提升防治效果。同时,还要配合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多种技术措施,实现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有效提高。
1 水稻病虫害防治原则
1.1 合理选择防治时期
在防治水稻病虫害过程中,要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就要合理选择防治时期。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对穗期病害加强防治,尤其要在破口前的10~15d,着重对稻曲病进行防治;在破口前的3~5d,着重对穗颈瘟加强合理防治[2]。选择好有效的防治时期,能够在最佳时间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而提升病虫害防治准确性,提升防治效果。
1.2 做到达标防治
在对水稻病虫害加强防治过程中,要注意防治过程一定要达到相应标准,有效提升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在防治水稻病虫害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应病害以及虫害类型及其防治标准,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更加准确的达到防治标准。在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时候,需要控制病丛达到约10%;在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时候,需要进行1~2次的施药防治。在根据相关防治标准进行具体化防治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整体防治效果,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更加彻底的防治,以此提升水稻质量和产量。
1.3 准确选择农药
在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时候,要确保所选择的农药是准确对路的,以保证防治效果良好。通过化学防治技术实现水稻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当中,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合理控制使用药量以及时间,并确保农药准确性,以充分发挥农药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增加防治病虫害效果[3]。在对水稻病虫害加强防治过程中,需要做到对症用药,完全根据技术操作相关规范以及要求进行所有防治工作,对用药的水平以及药量进行合理化掌握与控制。在使用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时候,要确保不会对农产品、人以及环境造成污染,有效提升水稻生产的质量。
2 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技术措施
2.1 农业防治技术
通过农业防治技术来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主要包含3个方面,即种子处理、科学施肥以及水分管理。在合理处理水稻种子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水田的实际种植情况,按照高产高效原则选择抗病性能与适应性能都比较强的优良品种,确保所选品种品质以及产量都达标,以此降低水稻种植期间的病虫害发生率。汕优94-4属于常见的抗稻瘟病优良品种,K优404以及V优989等都属于抗褐飞虱的优良品种,在选择水稻品种的时候可以根据种植地多发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种子。在确定好水稻品种之后,要将选购的种子进行科学处理,以提升其抗病性能。水稻种子需要先在农药当中进行浸泡消毒,对细菌性条斑病进行有效防治。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还需要合理、平衡的施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充足有机肥料和营养。水稻种植当中要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并同时配合使用无机肥和有机肥施肥技术,保障水稻能够健康成长。在实际施肥当中,需要结合水稻病虫害情况和相应天敌,优化选择肥料种类,并合理控制施肥量,促使水稻能够充分吸收相关营养,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水稻不同的生长时期,所需要的水分也是不一样的,需要结合实际需求,综合使用薄露灌溉和湿交替灌溉等技术和方式改善田间的小气候条件,以有效提升水稻自身抗病能力。
2.2 化学防治技术
在水稻种植期间,引入化学防治技术,对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对水稻病虫害进行化学防治过程中,需要防治人员按照压前控后的原则进行有效防治,以达到防病灭虫效果,结合水稻不同生长时期面临的病虫害,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防治[4]。在对水稻稻曲病和纹枯病进行防治的时候,可以选择井冈·枯芽菌、苯甲·丙环唑等药剂;在对水稻稻瘟病进行防治的时候,可以选择三环唑以及稻瘟灵等药剂;在对稻飞虱进行防治的时候,可以选择噻虫胺、吡虫啉、吡蚜酮等药剂实现防治;在对二化螟、到纵卷叶螟进行防治的时候,可选的药剂有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等。在使用相关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的时候,可以适当搭配使用农药防治,以提升防治效果。
2.3 物理防治技术
通过物理防治技术对水稻病虫害加强防治,主要就是耕种水稻的时候为了达到病虫害防御目的,通过电流器械、光谱等相关物理效应来驱赶稻纵卷叶螟以及稻飞虱等虫害,促使水稻耕种状态达到最佳质量。为了有效提高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可以在水稻播种之前先将水稻浸泡在温水中一定时间,以此消灭水稻种子当中的寄生病菌,在保障水稻种子质量基础上控制病虫害发生率。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还可通过防虫网等类型的自动化物理器械,以提升防治效果。
2.4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属于水稻生产当中新提出的有效防治方法,在水稻种植期前通过生物防治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达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还能减少水稻污染问题,属于一种生态环保型的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生物防治技术防治水稻病虫害,在实际运用当中操作比较简单,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会收获到比较良好的防治效果。生物防治技术在实践应用当中,主要是通过自然规律来控制稻田当中的病虫害,比如利用寄生蝇或者寄生蜂等这种寄生性天敌,对水稻害虫实现有效抑制,最终达到以虫治虫效果[5]。在生物防治技术当中,还可以深入研究天敌昆虫相应饲养技术,利用昆虫信息素来扰乱虫害的交配,降低其繁育能力,达到防治病虫害效果。
3 结束语
水稻病虫害严重影响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有效提升水稻种植效益,保障水稻品质和安全,需要积极转变传统错误的病虫害防治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意识,按照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原则,采取多样化技术措施提升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积极利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技术,更加合理的防治病虫害,并保护生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