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动脉超声联合相关检验指标检测在诊断脑梗死中的价值分析

2018-01-18张大伟孙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4期
关键词:管腔半胱氨酸糖化

张大伟 孙娜

近年来, 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持续增长, 脑梗死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颈动脉粥样硬化[1], 其早期标志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2], 逐渐演变为斑块形成, 最后管腔狭窄至闭塞。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脑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 临床相关检验指标较多。本研究旨在探讨颈动脉超声和实验室相关检验指标联合检测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脑梗死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 并经头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为脑梗死, 包括急性和陈旧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中男48例、42例, 年龄47~80岁, 平均年龄(63.28±5.96)岁。对照组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3.35±6.07)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由本院健康体检中心血管超声医师采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进行扫描, 探头频率设置为7~10 MHz, 对管腔内径、形态、斑块情况、回声、彩色血流充盈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 同时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测量, 以此判断动脉狭窄程度。

生化指标检测方法:采清晨空腹静脉血, 由本院检验中心进行相关检验指标检测, 包括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IMT, 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情况。其中IMT<1.0 mm为正常, IMT 1.0~1.2 mm为增厚,IMT>1.2 mm为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程度判断标准为:轻度狭窄:管腔内径减少≤50%;中度狭窄:管腔内径减少51%~70%;重度狭窄:管腔内径减少71%~99%;闭塞:管腔内径减少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总体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总体检出率为71.11%(64/90);对照组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总体检出率为14.44%(13/90);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总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317, P<0.05)。

2.2 两组相关检验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 (16.55±5.93)μmol/L, 糖化血红蛋白为 (8.03±2.58)%, 总胆固醇为(7.48±1.82)mmol/L, 甘油三酯为(1.99±1.42)mmol/L,高密度脂蛋白为(1.77±0.66)mmol/L, 低密度脂蛋白为(3.85±4.46)mmol/L。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1.32±3.57)μ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4.82±0.93)%, 总胆固醇为(4.27±1.01)mmol/L,甘油三酯为(1.63±0.48)mmol/L, 高密度脂蛋白为(2.22±0.63)mmol/L,低密度脂蛋白为(2.34±0.91)mmol/L。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颈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征兆, 同心脑血管等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理及病理基础相似[4], 颈动脉的IMT同血管疾病的发生存在较大的关联性, 使用颈动脉超声对IMT进行检查, 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脑梗死疾病的发生。在本次研究, 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管腔狭窄总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MT则反映了动脉弥漫性粥样硬化的程度,IMT每增加1.0 mm, 脑卒中的发生率可增加18%, 脂质代谢异常是其主要诱发因素[5]。

检测血脂等相关化验指标也是诊断脑梗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以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三项血脂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能够预测脑梗死的发生[6], 其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包括内皮毒性作用, 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 致血栓作用, 脂肪、糖、蛋白代谢紊乱, 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 影响体内的转甲基化反应等,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对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糖化血红蛋白可使内皮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激活, 产生应激反应, 使细胞外基质功能失调,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增高会提高脑梗死的发生率[7-9];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可作为监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重要指标。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综上所述, 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相关检验指标检测在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二级预防均具有较高价值, 在临床中应积极应用推广。

[1]杨丰美, 杨英捷, 高波.颈动脉超声联合相关检验指标检测在诊断脑梗死中的价值.贵州医药, 2016, 40(11):1210-1212.

[2]崔明勇, 王珊, 黄荣, 等.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中老年脑梗死患者检查中的临床价值.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36):100-102.

[3]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79-380.

[4]宋荣娟.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参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关系及意义.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8(4):77-78.

[5]孙晓, 李东燕.脑卒中筛查项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5):36-38.

[6]关坚红, 余仲苟, 马玉姗, 等.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24):22-23.

[7]杨仁光.经颅多普勒及颈动脉超声联合应用于脑动脉硬化及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20(9):98-100.

[8]刘莹莹, 王明华, 张忠波, 等.探讨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检查意义.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16):174-175.

[9]于黎平.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及血脂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23):36-37.

猜你喜欢

管腔半胱氨酸糖化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健康人群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的水平关系
院外延伸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护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管腔器械清洗灭菌方法的新进展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