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肝片吸虫病诊断与治疗
2018-01-18王学利
王学利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玲珑塔动物卫生监督所 125301)
羊肝片吸虫病是牛、羊等反刍动物主要的寄生虫病,羊较常见,人偶尔也可感染,多呈地方性流行。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羊肝片吸虫病也成为养羊业比较严重的传染病,如不及时有效的防治,将给养羊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其诊断需采取临床症状与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相结合方可确诊,防治上采取对症下药、预防性驱虫及加强饲养管理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措施。现将某养羊户发生羊肝片吸虫病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葫芦岛市建昌县某镇某养羊户养羊100头,已按程序进行了免疫。2015年7月,有80只羊 (其中放牧60只,圈养饲喂20只)20d左右相继发病,其中以个体大,饮食欲旺盛的先发病,注射抗菌药物后,症状有所好转,饮食欲基本恢复正常,但到第二天饮食又废绝,喜卧,精神不振,此时又注射抗菌药后未见好转,最终取死亡过程。
2 临床症状
急性病羊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萎靡,心脏衰弱,眼结膜初潮红,迅速苍白,黄染,放牧跟不上群,离群独立,消化不良,伴有腹痛和腹泻,肝区压痛明显。病情稍缓的病羊,颌下水肿,有的眼睑、胸前及腹下也出现水肿,眼结膜初潮红,后期苍白,黄染。病羊渐进性消瘦,食欲减退,被毛发焦无光泽。怀孕母羊易流产。
3 病理剖检
急性病羊肝肿大、质软、包膜有纤维素沉积,肝实质有长约3mm左右的紫红隧道,隧道内有小的血凝块和很小的童虫。腹腔有血色的液体并有腹膜炎病变。慢性病羊肝实质萎缩、褪色、变硬;胆管肥厚,内壁粗糙,管内含有大量血性黏液和虫体及黑褐色或黄褐色磷酸盐结石。
4 实验室检验
生前用彻底水洗沉淀法,取粪便8~9g置于塑料杯中,加15倍水充分搅和,再用纱布过滤,滤液静止20min倒去上层液,再加水与沉淀物重新搅和,如此反复水洗沉淀物,直至上层液透明为止。用吸管吸取沉淀物,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片镜检,如发现大量金黄色,卵盖不清楚的肝片吸虫卵即可确诊。
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肝片吸虫病。
5 防治措施
5.1 定期驱虫
用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于每年春、秋两季各驱虫一次。羊: 5~10mg/kg。
5.2 加强饲养卫生管理
不到低洼地区放牧;配合农田水利建设,填平低洼死水坑,消灭椎实螺孽生地;水面放养鸭子,扑食椎实螺;也可用氯硝柳胺等药物灭螺。
5.3 粪便发酵处理
将粪便堆积发酵杀灭虫卵。
5.4 防止感染
平时饲喂及饮水应注意卫生,防止羊只吞食囊尾蚴。
5.5 药物治疗
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羊:0.1~0.2ml/kg.次,皮下或肌肉注射,口服加倍。注射液对局部有一定的刺激性,宜深部肌肉注射;为防止中毒,不得同时使用其他含氯化物;羊的休药期28d;弃奶期28d。
6 小结
由于不同种类的病原体引起羊疫病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应注意与羊附红细胞体等病的鉴别诊断。因此,羊群出现疫情时,应及时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并结合实验室检验,及早确诊,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免造成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