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羊舍饲规模养殖配套技术探究

2018-01-18沈华伟

中国畜禽种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养羊公羊羊舍

沈华伟

(福建省畜牧总站 350003)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及人们膳食结构改变,营养价值高、胆固醇含量低的优质羊肉需求量正迅速增加,为福建省草食动物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特别是2017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7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中,对畜禽产业发展明确提出 “严控生猪养殖总量,做强家禽产业,加快发展草食动物”的口号,促使肉羊产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呈现勃勃生机,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对促进农民增收、实施乡村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山羊养殖仍依赖于自然放牧,饲养管理较为粗放,生产水平较低,严重制约现代羊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为了促进传统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以适应现代羊产业的时代需求,结合福建省自然生态环境特点,通过不断开展试验、示范和总结,并借鉴先进地区山羊舍饲养殖的成功经验,集成了符合福建省肉羊舍饲养殖的配套技术,旨在为广大现代肉羊舍饲提供借鉴和参考,促使肉羊产业快速发展。

1 研究背景

福建省山羊养殖一直沿用自然放牧的方式。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导致可供放牧的区域骤减,缩小山羊放牧养殖的空间,严重制约了山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放牧山羊群体规模小、出栏率低的低效养殖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羊肉生产的要求,不仅使现代畜牧科学技术的推广举步维艰,而且直接影响产品的竞争力和养殖效益。山羊高效舍饲养殖有利于形成饲养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减少对生态资源的过度利用,是今后山羊养殖的主要模式。

有效提高山羊养殖的经济效益,必须真正掌握舍饲高效养殖技术才是关键因素。 “优质、高效、生态”的舍饲养殖必须依赖科学合理的羊舍建造、良种选择与高效繁育体系、饲草饲料的合理搭配与成本压缩、疫病防控等各方面的配套集成技术。在国家倡导发展绿色畜牧业的大背景下,适时转变山羊养殖模式,开展人工种草,广开饲料资源,推广肉羊舍饲养殖新技术,成为山区羊产业发展中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发展最有效的途径[1]。

2 关键配套技术

2.1 羊场设计与建造

根据山羊生物学特性,结合福建省山区自然生态及气候特点,在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布局的基础上,以修建双坡双列式或单坡单列吊脚楼式高床漏缝羊床养殖模式为宜。羊床利用木条、老毛竹条或其他不吸水、有韧性的新型材料 (如PVC塑料、钢丝网等)制作,离地高1.5~1.8m,木条或竹条宽3~5cm,漏缝间隙1.5~2.0cm。羊床下的承粪地面朝排尿沟倾斜30°以上或采用平面自动刮粪设施。羊舍设计要布局合理、通风及采光系数好,墙体要保温隔热。羊舍檐高2.5~3.0m。羊舍大门宽1.5~2.0m,窗户距羊床1.2m以上,窗户面积大于羊舍面积的1/15。

2.2 羊舍及运动场面积

种公羊、繁殖母羊、后备公羊、后备母羊、断奶羔羊和育肥羊的羊舍面积分别为: 1.8~2.2m2/只、 1.5~2.0m2/只、 1.0~1.5m2/只、 0.8~1.2m2/只、 0.5~0.6m2/只和 0.6~0.8m2/只。 运动场面积为羊舍面积的3~6倍,围栏高度1.2~1.5m。

2.3 饲养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品种、建立最佳经济杂交组合是提高舍饲养羊经济效益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福清山羊、戴云山羊、闽东山羊等地方品种的资源优势,加强地方品种的选育和提纯复壮,提高群体生产性能。另一方面要引进南江黄羊、简阳大耳羊、努比亚黑山羊等优良肉用山羊品种,筛选最佳杂交模式,采取舍饲养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2.4 适度饲养规模

适度饲养规模是肉羊舍饲养殖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规模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羊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在生产中应结合经济实力、饲料资源和技术力量等综合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地确定饲养规模,以追求生产和效益的最大化。实践证明,一般养殖户最适宜饲养基础母羊200~300只,中等规模养羊场最适宜饲养基础母羊300~1000只,大型规模养羊场可饲养基础母羊1000只以上,以达到肉羊规模养殖最佳经济效益。

2.5 羔羊早期断奶

通过控制哺乳期来缩短母羊产羔间隔,将羔羊断奶时间控制在60日龄以内,再配合专门化高效育肥饲料饲喂断奶羔羊,实现能繁母羊一年两胎或两年三胎的高频高繁生产目标。对母乳不足和体质较弱的羔羊,要做好人工辅助哺乳。60日龄断奶的羔羊应供给优质草料,对体况较差、采食量小的羔羊可延迟断奶,不作种用的公羔应在21日龄内去势。

2.6 饲草饲料供应

饲草饲料是舍饲圈养养羊的物质基础,充分提供四季均衡、充足、优质的饲草料才能保证舍饲羊群的物质需要,从而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规模化舍饲养羊需要充足的饲草饲料贮备作保障,可以配套种植优质牧草,确保稳定的青饲料供应来源。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作物副产品,通过精粗搭配、科学调制成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以供各类羊群补饲和育肥,达到快速增重、迅速育肥、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养羊经济效益的目的。根据不同时期的山羊营养需要,严格将精粗料比例控制在2:8或3:7,并科学混合微量元素等添加剂,实现营养平衡供给。

2.7 精细化饲养管理

(1)按照羊只的生产目的实施精细化分群管理。设种公羊、繁殖母羊、后备公羊、后备母羊、断奶羔羊和育肥羊等专用羊栏,按标准分群饲养。

(2)日粮饲喂以粗饲料为主,根据膘情适当补充精料,日喂料2次,每天采食饲料的干物质量为体重的2%~3%,自由饮水。种公羊配种前视膘情适量补饲精料,配种期间每天增补高蛋白精料和优质青绿饲料。羔羊7~15日龄即始训练吃料吃草,60日龄完全断奶后自由采食专门化固体育肥配合饲料。

(3)保证羊群每天有4~6h的运动时间,种公羊配种期间每天保持6h及以上的运动时间。种公羊要远离母羊舍单独饲养,保持羊舍清洁卫生、环境安静。种公羊每天配种或采精次数应控制在1~3次,使用年限控制在3~5年。配种旺季种公羊要补充适量鸡蛋等动物性蛋白质及维生素和无机盐。

(4)配种方式分本交方式和人工授精方式。采用本交方式时,公、母羊配比为1:25~1:35;采用人工授精方式时,公、母羊的比例为1:500~1:800。母羊发情后6h左右首次配种,之后在6~8h内复配1次。

(5)科学制定羊场免疫程序,做好羊痘、小反刍兽疫、羊口疮和山羊支原体肺炎等疫病的科学免疫接种。根据山羊寄生虫病发生的季节动态规律,应选择合理的药品对羊群实行每2~3个月1次的预防性程序化驱虫模式[2]。

3 小结与体会

(1)推行肉羊舍饲规模养殖,可以从源头上实现对羊群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有利于实施如人工授精、舍饲育肥、防疫驱虫、青贮利用等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更有利于充分发挥肉羊生产潜能,提高肉羊生产水平,提高养殖效益。

(2)推行肉羊舍饲规模养殖,可摆脱传统放牧养殖模式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过度依赖,能有效避免山羊直接放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养羊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巩固福建省水土流失初步治理区的成效,实现肉羊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3)推行肉羊舍饲规模养殖能避免羊群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减少感染发病概率,也能防止怀孕母羊过度游走造成流产和羔羊被野生动物掠杀捕食,有利于提高母羊产羔率和羔羊成活率。同时集中舍饲圈养,有利于收集羊粪尿,通过堆积发酵或输送有机肥厂制作有机肥料,减少环境污染[3]。

(4)推行肉羊舍饲规模养殖,在加强关键配套养殖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辅以饲料加工、肉羊育肥、互联网+在羊产业化中的推广应用的范围,并大力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努力实现由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的传统生产方式向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肉羊产业转变,促进福建省肉羊产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养羊公羊羊舍
提高种公羊繁殖力的几项措施
高寒牧区装配式钢结构羊舍冬季环境参数测定与分析
冬季养羊 做好这四点
夏季养羊八注意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
阿尔梅勒羊舍
羊舍建设关键技术
养羊宜抓好配种期饲养
公羊触篱
吃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