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供应阶段性过剩
2018-01-18
近几年,大企业大集团纷纷布局生猪产业,产能扩增明显。据了解,牧原、正邦、温氏等大企业集团近两年来出栏量增幅较大;据统计,22家大企业2017年生猪出栏4973万头,同比增长32%。受环保等因素影响,小规模场(户)总体呈现退出趋势,据对4000个生猪定点村监测,2018年3月养猪户比重为11.7%,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另据龙信互联行情宝问卷调查显示,2017年年出栏在1000头以下的场(户),有33%的场(户)扩栏,有25%的场(户)基本不变,有42%的场(户)不同程度减少存栏量。虽然2017年很多猪场因在禁养区内而被拆迁,这造成了一些产能的调减。但被拆迁猪场的能繁母猪并没有全部被淘汰,一些生产性能好的被转卖到其他猪场继续饲养;据对山东临沂调研了解,拆迁的猪场仅40%左右的母猪被淘汰屠宰。
总体来看,小规模户以退为主,中大规模场以增加为主,存栏量总体略降。据对400个生猪定点县监测,2018年3月生猪存栏同比下降0.3%,能繁母猪同比下降0.8%。如果考虑生产性能的提高以及出栏体重的增加,猪肉产量是增长的。据对8000个生猪定点户监测,出栏体重总体呈增加趋势,2018年1季度出栏体重平均为124.3千克,同比增加2.5%。综合来看,虽然存栏下降,但猪肉产量在逐步增加。从今年看,猪肉供应还没有绝对过剩,全年供需总体平衡偏宽松。
据对22家大企业调研,2018年这些企业预计生猪出栏数量增长34%。而对于母猪中小规模养殖户,在经历了多个猪周期后,积累了一定的应对周期的心理和资金的优势,面对下行周期,他们更偏向于通过优化猪群结构,更新、淘汰病残和低产能母猪来熬过低谷期。这将注定生猪产业下行周期的延长,低迷期也将是整个养猪业资本和技术力量的比拼、融合期。随着筑底期的不断延长,资金薄弱的养殖场(户)将逐步被迫停产,生猪产业规模化和集中度将大幅提高,形成高度组织化加适度规模化的生猪产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