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通道微创术与开颅术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2018-01-18邵广才
邵广才
高血压病脑出血具有起病急、病程迅速、致残率及致死率的特点, 是神经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因此给予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 对改善预后和生存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文献资料表明, 早期软通道微创术用于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有积极的临床效果, 可有效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改善患者预后[1]。本研究观察软通道微创术与开颅术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 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年)制定的高血压病脑出血诊断标准, 且经头部CT检查确诊。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软通道微创组与开颅组, 各40例。软通道微创组男26例, 女14例;平均年龄(58.9±12.4)岁;高血压分级:1级8例, 2级10例, 3级22例;壳核出血10例, 脑叶出血16例, 丘脑出血11例, 脑室出血2例, 小脑出血1例;出血量:<30 ml的7例, 30~50 ml的13例, 51~80 ml的12例 , 81~100 ml的7例 , >100 ml的1例;意识状态:嗜睡12例, 昏睡16例, 浅昏迷7例, 中昏迷4例, 深昏迷1例。开颅组男19例, 女21例;平均年龄(59.2±13.1)岁;高血压分级:1级7例, 2级10例, 3级23例;壳核出血11例, 脑叶出血9例, 丘脑出血16例, 脑室出血3例, 小脑出血1例;出血量:30~50 ml的8例, >30 ml的12例,51~80 ml的11例, 81~100 ml的8例, >100 ml的1例;意识状态:嗜睡13例, 昏睡15例, 浅昏迷6例, 中昏迷5例, 深昏迷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血压稳定、吸氧、降颅压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措施。软管道微创组采用软通道微创术治疗, 方法为:术前进行床旁局部麻醉(局麻)术, 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 可给予气管内插管进行麻醉。在患者头部血肿部位采用电钻接斯氏针于穿透颅骨, 检测计算血肿与头皮之间的距离, 将带导芯颅内硅胶软管穿入, 采用10 ml注射器缓慢抽吸血肿, 当有负压感时立即停止抽吸, 将留置引流管连接于引流器, 同时在患者对侧实施脑室外引流术。术后24 h复查颅脑CT, 据患者的颅内血肿残留情况给予5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以及2~3万U尿激酶, 2次/d, 注射完成后应夹闭导管3 h。术后7~10 d, 若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可进行拔管。开颅组实施开颅手术, 开颅后在视野直视下清除患者颅内血肿, 术毕在血肿腔内置硅胶引流管引流。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NIHSS评分越高, 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2]。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年)实施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 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效果进行评分[3]。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减分率>85%;显效:减分率在60%~85%;有效:减分率在30%~59%;无效:减分率<30%(即未愈或死亡)。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 软管道微创组NIHSS评分为(28.7±3.3)分, 开颅组的NIHSS评分为(28.3±3.9)分。治疗3个月后, 软管道微创组NIHSS评分为(15.2±2.4)分, 开颅组的NIHSS评分为(23.6±3.1)分。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两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 软管道微创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开颅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软管道微创组中痊愈14例(35.00%), 显效12例(30.00%), 有效10例(25.00%), 无效4例(10.00%), 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开颅组中痊愈9例(22.50%), 显效10例(25.00%), 有效9例(22.50%), 无效12例(30.00%), 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软管道微创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开颅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软管道微创组中发生再出血1例, 脑脊液漏1例, 颅内积气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7.50%;开颅组中发生再出血4例, 脑脊液漏3例, 颅内积气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软管道微创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颅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病脑出血是神经外科的多发病, 该病起病急, 病情凶险, 病死率及致残率均比较高, 若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 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效果与患者的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以及治疗方法等多方面因素存在密切关系, 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 采用针对、有效治疗方案[4-7]。
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及新型纤溶药物的更新, 微创手术目前在国内外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与传统内科保守治疗及开颅手术治疗相比较, 软管道微创术在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时, 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此外该疗法还能够有效避免大型开颅手术造成的手术创伤大、术中时间长以及全身麻醉副作用等弊端。软管道微创术中采用颅脑外优质硅胶引流导管, 其前端的带侧孔盲端在进管时可有效分离神经纤维及脑组织, 进管后可促使引流管随血肿的不断缩小、脑组织自动膨胀而移动[8-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软管道微创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开颅组, 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颅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实施软管道微创术可有效避免组织损伤,术中能够及时调整引流管方向, 便于密切监测颅内压并引出积血 , 从而减轻血肿占位及脑水肿继发损害, 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此外软管道微创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开颅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实施软管道微创术可用最小的创伤及早清除颅内血肿, 有效减轻脑损伤, 显著提高患者存活率。
综上所述, 软通道微创术在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时与开颅术相比较, 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减少并发症发生, 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