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2018-01-18魏洪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3期
关键词:后叶素垂体肺结核

魏洪艳

本次研究就2016年4月~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就诊的肺结核咯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护理措施, 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在本院进行就诊的肺结核咯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 每组40例。治疗组患者中男21例, 女19例;年龄19~70岁, 平均年龄(46.8±8.2)岁。常规组患者中男22例, 女 18例 ;年龄20~71岁, 平均年龄(47.0±9.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垂体后叶素药物治疗, 首先给予患者止血敏与止血芳酸联用进行治疗, 止血敏0.25~0.75 g/次,1~2次/d静脉滴注, 并且需要等到药物稀释后方可使用;止血芳酸0.1~0.3 g/次, <0.6 g/d静脉滴注;给予5~10 U垂体后叶素溶进20 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注射, 治疗1周, 患者咯血现象消失后方可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1]。

1.2.2护理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即遵医嘱给予相关药物治疗, 监测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措施干预, 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①治疗之前要详细了解患者的患病史、熟悉与掌握患者病情, 掌握患者病症的禁忌证。②在进行药物注射时, 要避免注射的速度快, 若注射速度过快, 患者会产生便秘感[2]。因此要向患者提前说明情况, 对注射的速度适时进行调整。③失血过多的患者其心率与脉搏会加快, 血压也会有所下降,但是在垂体后叶素药物使用之后, 症状则会相反, 对病情进行掩盖[3]。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避免用药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现象。④垂体后叶素药物使用之后, 肺结核咯血患者多会出现出汗、心悸等临床症状, 会加剧患者恐惧和紧张的心理情绪, 从而加重患者病情恶化[4]。需要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方面的护理, 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疏导患者,使患者始终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⑤要提前告诉患者药物使用之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 让患者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 消除患者的忧虑。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5]:显效:患者咯血症状完全消失, 患者生命体征均正常;有效:患者咯血临床症状较入院之前相比有明显好转, 生命体征基本症状;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生命体征不平稳, 甚至出现恶化显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本院自制的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 评分的内容主要为护理方式、护理人员的态度、语气及工作方法等, 满分为100分, 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越高[6]。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治疗显效患者17例, 有效患者20例, 无效患者3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常规组治疗显效患者13例, 有效患者15例, 无效患者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0%(28/4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 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8.7±2.6)分, 高于常规组的(75.6±2.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29, 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2/40), 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11/4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P<0.05)。

3 讨论

咯血是肺结核病症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情况下,会致使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现象, 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关研究报道[7], 垂体后叶素可以有效的治疗肺结核咯血症状, 但是垂体后叶素药物使用之后, 会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症状, 降低了药物治疗的效果。

本次的研究中, 在垂体后叶素药物治疗过程当中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 可以有效保证垂体后叶素的治疗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治疗显效患者17例, 有效患者20例, 无效患者 3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常规组治疗显效患者13例, 有效患者15例,无效患者1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0.0%(28/4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P<0.05)。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8.7±2.6)分, 高于常规组的(75.6±2.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9, 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2/40), 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11/40),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 P<0.05)。由此可见采用垂体后叶素药物治疗后, 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不良反应症状, 而采取综合性的针对性护理措施, 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率,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8]。除此之外, 综合性护理措施干预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保证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 促进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 垂体后叶素药物在肺结核咯血患者治疗过程当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而垂体后叶素药物使用后会产生不良反应, 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可以有效保证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1] 杜姗菱, 肖芙蓉 , 林锋, 等.针对性护理对肺咯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致低钠血症的影响研究.重庆医学, 2016, 45(35):5015-5017.

[2] 胡昕.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观察及护理.智慧健康,2017, 3(8):58-59.

[3] 韦彩朋.垂体后叶素注射液静脉输注渗漏的预防及护理效果.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4, 8(4):19.

[4] 谢爽.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效果与护理分析.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11):2086, 2088.

[5] 刘君财, 林奕, 赵秀芝, 等.两种护理方法用于肺结核咯血患者预后的效果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23):2954-2955.

[6] 吴旭涛.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16):241-242.

[7] 王登梅.运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探析.今日健康, 2014(12):82.

[8] 刘道恒, 仵倩红.巴曲亭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 19(3):382-384.

猜你喜欢

后叶素垂体肺结核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垂体后叶素对咯血患者血钠水平的影响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分析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垂体后叶素对咯血患者内分泌影响的临床分析
成人垂体柄重复畸形合并拉特克裂囊肿1例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MR检查方法及其表现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