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酒精中毒内科急诊治疗疗效分析

2018-01-18曲红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3期
关键词:酒精中毒纳洛酮内科

曲红梅

急性酒精中毒即饮入过量或应用过多乙醇, 导致急性神经、精神和躯体障碍的一种中毒现象, 俗称“醉酒”, 严重时短时间内会给患者带来较大伤害, 甚至会直接或间接导致死亡。急性酒精中毒是内科常见急、重症, 针对其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为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昏迷期, 即当血液中酒精含量在200~990 mg/L, 会出现脸色苍白或潮红、眼睛充血、粗鲁冲动等兴奋症状;当血液中酒精含量在1000~3000 mg/L, 会出现语无伦次、动作不协调、神志不清等失调症状;当血液中酒精含量>3000 mg/L, 会出现沉睡昏迷、陈-施二氏呼吸、口唇发绀等症状, 严重时因呼吸衰竭、肝脏衰竭等导致死亡[1,2]。此外, 症状的强度还取决于个体对酒精的耐受性, 酒精的中毒量和致死量也因人而异。为了提高本院对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本院内科急诊接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作为分析对象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内科急性酒精中毒患者90例, 根据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5例。对照组中男32例, 女13例, 年龄最小20岁,最大58岁, 平均年龄(40.18±6.73)岁;病发到就诊时间10~60 min, 平均(31.5±9.5)min。实验组中男31例, 女14例,年龄最小19岁, 最大57岁, 平均年龄(39.99±7.01)岁;病发到就诊时间11~59 min, 平均(30.2±9.6)min。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发到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进行比较。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酒精中毒的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岁, 且<60岁的成年病例;③中毒至救治时间<2 h者。排除标准:①未签署入组知情同意书;②对治疗药物过敏, 合并严重性肝肾疾病, 影响临床疗效观察;③哺乳期、妊娠期妇女。

1.2方法 两组患者就诊后需马上判断实际情况, 均进行输液治疗, 以便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在洗胃、吸氧、保温、利尿的基础治疗上, 对照组患者采用纳洛酮治疗, 静脉滴注0.8~1.2 mg/h。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 静脉滴注5.0~7.5 g/h。同时注意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心率、血压、呼吸、脉搏等), 检查患者相关的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 详细做好相关记录。

1.3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观察比较急救后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 即清醒时间、症状消除时间及治疗效果。根据《Glasgow昏迷指数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显效:恢复正常生命体征、能够进行正常问答和活动, 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明显改善, 意识状态、日常活动基本恢复正常, 疾病得到控制;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意识不清, 动作不协调,语言能力未恢复[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0、24、1例, 对照组分别为17、20、8例,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78%(44/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完全清醒时间为(3.15±1.50)h,症状消除时间为(8.55±1.15)h;对照组的清醒时间为(6.65±1.25)h, 症状消除时间为(15.55±1.85)h, 两组完全清醒时间、症状消除时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 据统计, 我国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占急性中毒患者的49%, 占同期急诊患者的0.5%。根据急性酒精中毒诊断标准:患者呼吸、呕吐物中有酒精的气味;发病前有过量的饮酒史;共济失调,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昏睡, 重度昏迷者呈昏迷状态[4,5]。临床在采用洗胃、吸氧、保温、利尿的等基础治疗外, 烦躁不安者慎用镇静剂, 兴奋过度者用氯丙嗪灌肠, 抽搐者给予地西泮, 深度昏迷者肌内注射苯甲酸钠咖啡因, 呼吸衰竭者肌内注射克拉明或洛贝林,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6,7]。急性酒情中毒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会促使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 血清中的阿片肽将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脑神经阿片受体导致酒精中毒症状, 表现为中枢神经、呼吸系统的抑制状态。纳洛酮为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特异性拮抗剂, 可通过血脑屏障阻止或取代吗啡样物质受体结合, 解除β-内啡肽(β-EP)对抑制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作用, 改善中枢性呼吸衰弱, 增加脑部血氧供应, 解除脑水肿, 促进意识的恢复。但纳洛酮药物作用时间较短, 一旦停药后可能导致患者再次昏睡, 总体效果不佳。门冬氨酸鸟氨酸可弥补纳洛酮的不足, 门冬氨酸鸟氨酸可产生谷氨酰胺,直接作用于肝细胞代谢, 加强肝脏排毒能力, 促进细胞修复、再生, 有利于机体内残余自由基的有效清除, 解除中毒症状,具有高度的药用价值[8]。临床上联合使用纳洛酮门冬氨酸鸟氨酸, 可有效改善脑水肿, 控制颅内压, 解除酒精中毒症状,治疗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 内科急诊使用纳洛酮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能提高临床救治率, 减少改善患者症状所用时间, 安全快捷, 推荐临床应用。

[1] 康诗敏.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与护理.当代医学, 2012, 18(4):41-42.

[2] 湛卫国.纳洛酮治疗4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观察分析.当代医学, 2009, 15(10):144-145.

[3] 巫新华.急性酒精中毒内科急诊治疗效果分析.中国医学工程,2014, 22(11):91-92.

[4] 吴争晓.急性酒精中毒内科急诊治疗效果分析.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6(2):136-138.

[5] 窦志华.急性酒精中毒内科急诊治疗效果分析.中国科技投资,2016(15):136-138.

[6] 陈靖.急诊内科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评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19):63-64.

[7] 张红.急诊内科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分析.医学信息,2015(27):199.

[8] 张剑.急性酒精中毒内科急诊治疗疗效研究.中国医药科学,2015(11):199-201.

猜你喜欢

酒精中毒纳洛酮内科
内转科型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急性酒精中毒的内科急诊治疗分析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PaO2、pH、PaCO2水平的影响
连翘提取物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对TIMP-1、HIF-1α水平的影响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纳洛酮治疗急性非麻醉药物中毒性昏迷的临床治疗效果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