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糖尿病肾病中西医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01-18于忠龙
于忠龙
早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此阶段患者尿中白蛋白的排泄量在30~300 mg/d[1,2], 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就可以减慢病情的发展, 有效避免患者肾脏受到严重损害[3]。本次研究通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对比进行中西医治疗来探究两种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接收诊治的6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 每组34例。入选标准[4]:患者均经过明确的诊断, 且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和临床症状;患者无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对研究知情同意,并有配合研究的意愿和能力。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年龄较大, 机体状况较差, 不能耐受研究和治疗的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患者;有感染、过敏或肿瘤疾病的患者。中药治疗组患者中男16例、女18例;平均年龄(57.51±6.42)岁;平均病程(7.95±2.56)年;15例患者合并高血压。西药治疗组患者中男15例、女19例;平均年龄(59.05±6.53)岁;平均病程(8.07±1.96)年;16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原定降糖治疗方案进行降糖治疗, 并进行饮食指导控制以及适当的运动锻炼。中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后给予肾炎康复片2.4 g, 3次/d, 口服。西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后给予缬沙坦80 mg, 1次/d,每日晨服。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7、90 d的UAER, 同时测量患者治疗期间的血压、FBG、PBG、HbA1c和BUN等, 观察是否有异常变化, 并记录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UAER变化情况 中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90 d的UAER测量值分别为(86.81±29.15)、(83.05±26.97)、(50.24±16.35)μg/min;西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90 d的UAER测量值分别为(87.02±25.59)、(78.28±30.05)、(62.28±20.25)μg/min;两组患者治疗前UAER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西医治疗组治疗后7 d的UAER测量值低于中医治疗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90 d的UAER测量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FBG、PBG、HbA1c和BUN等指标均无异常变化;中药治疗组中有5例(14.7%)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腹泻、黑便等,患者改用缬沙坦后无明显反应;西药治疗组中有4例(11.8%)患者出现了低血压症状, 测量血压有所下降, 后改用肾炎康复片后无明显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在糖尿病患病人群中占40%~60%, 而且是1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防止糖尿病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控制好血糖, 但是这仍然不能避免部分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 寻求有效的治疗药物尽量避免和减少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尤为重要[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就是能够有效防止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蛋白尿发展成为大量蛋白尿, 尽可能延缓患者的肾功能受到损害[6-8]。缬沙坦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从而改善肾小球囊内高压力、高灌注、高滤过, 以减低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的蓄积, 进而减慢肾小球的硬化进程, 减少患者尿蛋白的排泄,对患者的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但是在临床上发现, 缬沙坦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这对于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更适用, 但是对于血压正常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会出现低血压反应。肾炎康复片是由众多中药成分合成, 具有独特的治疗功效。以往有研究发现, 肾炎康复片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很好的功效, 该药物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尿蛋白, 减轻患者水肿,还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 改善患者的炎症状态, 对糖尿病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9,10]。临床上经过动物实验证明, 肾炎康复片对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其能够有效减少肾脏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还可有效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还能起到抗炎、消肿的作用。肾炎康复片临床上发现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 临床应合理使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中医治疗组治疗后90 d的UAER测量值为(50.24±16.35)μg/min低于西医治疗组 (62.28±20.25)μg/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FBG、PBG、HbA1c和BUN等指标均无异常变化;中药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 西药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中西医治疗均能有效降低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 西药治疗起效快, 但会引发低血压, 中药治疗作用久, 但会引发胃肠道反应, 在临床中应结合使用或交换使用。
[1] 刘波.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现代临床医学, 2013, 39(3):186-187.
[2] 李灶保.中西医结合治疗对2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及肾功能影响分析.中国临床研究, 2015, 7(17):44-45.
[3] 王建华, 邵雪珍, 熊玮, 等 .早期糖尿病肾病中西医干预的临床疗效比较.湖北中医杂志, 2013, 35(6):13-14.
[4] 安丽萍, 田伟伟.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系统护理观察.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 12(11):58-60.
[5] 徐正龙, 傅聿明, 吴久勤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中国社区医师, 2014(32):86-87.
[6] 邱英, 丁国华.ARB 类药物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山东医药, 2015(19):35-37.
[7] 徐晶, 翟立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中国农村卫生,2015(12):23.
[8] 黄秋明, 孙洁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的系统评价.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 16(8):1081-1087.
[9] 武文斌, 杨帅帅.肾炎康复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足细胞顶端膜蛋白的影响.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31):99-100.
[10] 宋晶晶, 傅晓宁, 刘键.肾炎康复片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中国中医急症, 2013, 22(10):1733-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