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1-18曲晓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3期
关键词:心内膜炎瓣膜心动图

曲晓光

感染性心内膜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 其主要致病原因为病毒、细菌等侵染患者心内膜, 进而引发各种炎性病变, 感染性心内膜炎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1]。通过单一观察患者临床症状难以准确判断疾病, 极易造成漏诊、误诊等情况, 导致患者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 对该病的临床诊治造成极大阻碍[2]。近些年, 超声技术的逐渐成熟为疾病诊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超声心动图逐渐应用于心脏瓣膜及赘生物的检查, 可对病灶所在区域、形态及大小等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 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治提供了参考和支持[3]。本文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7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观察并分析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选取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其中男32例, 女40例;年龄最大77岁, 最小11岁, 平均年龄(44.36±11.12)岁;治疗前对所有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 24例为并发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20例为并发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22例为室缺修补术后补片周围形成赘生物的患者,其他患者未发现基础性心脏病。参与此次实验的7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均拥有完整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及诊治资料。

1.2研究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型号:ACUSON ANTARES 5.0;生产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频率:2~5 mHz;探头:PX4-1)对患者实施检查。告知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检查前, 须保持侧卧位或仰卧位, 而后处理患者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及五腔切面, 探查其四腔切面、二尖瓣短轴。检查中, 须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着重观察, 并注意其有无基础性心脏病。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治疗结果。

2 结果

2.1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治疗结果显示, 7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发现菌落或赘生物的68例患者, 而经过超声心动图检出得知, 发现赘生物的患者64例, 其中呈团絮状的赘生物检出者46例, 呈条索状或不规则形状的赘生物检出者18例。4例患者出现漏诊情况, 发生误诊患者4例。由此得知, 此次实验中超声心动图检查准确率为88.89%。同时, 7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 62例患者为基础性心脏病, 检出率为86.11%;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有22例, 检出率为30.56%;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有26例, 检出率为36.11%;主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有4例, 检出率为5.56%;换瓣术后患者有6例, 检出率为8.33%;室间隔缺损患者为2例, 检出率为2.78%;患者二尖瓣脱垂患者有4例, 检出率为5.56%;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患者有2例, 检出率为2.78%。

2.2超声心动图检查赘生物大小及所在区域 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 68例发现菌落和赘生物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检查出64例, 赘生物检出率为94.12%, 赘生物最大直径为30 mm×17 mm, 赘生物最小直径为3 mm×2 mm。同时, 通过治疗结果得知, 4例误诊患者中, 二尖瓣前叶断裂的患者占2例, 老年性瓣膜退化的患者占2例。对赘生物超声表现进行观察可知, 其均附着在瓣膜表面, 呈絮状蓬松、不均匀状态,在形态结构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3 讨论

超声用于检查感染性心内膜炎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安全、快捷[4]。赘生物感染是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检查的特异性表现,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是否患有基础性心脏病及并发症进行准确判断。除此之外, 该种检查方法还可以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状况进行观察。针对长度<2 mm的赘生物或菌落而言,该种检查结果通常显示为假阴性, 即使检查结果未发现赘生物, 但是检查对象的心内膜极可能存在变形、受累及增厚等状况, 而对二维图像进行观察也能够发现, 患者出现瓣膜脱垂、形变等状况, 故检查时, 在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同时, 还需要注意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变化[5-7]。

此次实验中, 通过比较分析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治疗结果能够得知, 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 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准确性较高。治疗结果显示72例患者中发现菌落或赘生物的有68例, 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72例患者中发现赘生物的有64例, 超声心动图检查准确率为88.89%, 误诊率与漏诊率均为5.56%。

综合所述, 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性较高, 可准确判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大小及所在位置。

[1] 蔡永秋, 魏达友, 罗有帅, 等.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形成的诊断价值.中国基层医药, 2014(15):2341-2342.

[2] 谭易芬, 李慧忠.超声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损害及赘生物形成.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 27(3):559-561.

[3] 王菲, 彭龙, 曹士考, 等.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外赘生物的应用价值.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5, 24(1):80-82.

[4] 郑浙悦, 朱海宏, 周余旺.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及常见并发症的超声诊断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8):1933-1934.

[5] 钱纪江, 章瑾, 孟德莉, 等.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12):2772-2773.

[6] 杨旭, 张雪梅, 段云燕, 等.应用超声心电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价值.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13):2957-2959.

[7] 宋金玉, 黄淑华.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医学信息, 2014(17):658-659.

猜你喜欢

心内膜炎瓣膜心动图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超声心动图诊断Fabry病1例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心脏瓣膜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诊断Loffler心内膜炎1例
“烂”在心里
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研究
对感染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