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浩教授病证结合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经验撷英

2018-01-18,,,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9期
关键词:早搏舌下安神

,,,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及异位心律等,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及部分健康人,其发病率与年龄成正相关[1]。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电复律、起搏器置入、射频消融术等介入治疗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为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等等。徐浩教授认为,中医药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通过调节机体阴阳气血平衡而发挥治本之效,并在临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到的诊治思路和见解。现将其诊治心律失常的经验总结归纳如下,以期为临床医师临证时提供参考。

1 病证结合的辨治思路

众所周知,清晰明确的诊疗思路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徐浩教授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取效的关键,临证时重视抓辨证要点;同时强调辨病论治,抓核心病机,病证结合辨治心律失常。

1.1 辨证——临证首辨虚实,再辨寒热、痰瘀 徐浩教授认为,心律失常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并根据中医相关经典著作如《丹溪心法·惊悸怔忡》、《金匮要略·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等对惊悸发病原因的论述,指出心悸之虚当责气、血、阴、阳之不足,实则以瘀血、水饮、痰湿、火热、寒凝、气滞为常见。对心律失常中医辨证应首辨虚实,再辨寒热、痰瘀,认为把握本病的虚实寒热痰瘀病机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徐浩教授非常注重询问病人心悸的发作特点和时间,寻找辨证的线索,如女性病人月经前心律失常较重者,则多为血热、瘀热,而月经后心律失常明显者,则多为血虚或气血不足。除通过临床症状、发病诱因等辨证外,尤其重视舌脉的辨证。徐浩教授指出,尽管脉象不易掌握,不同医者差别很大,但脉象的一些基本特点还是容易把握的。比如,脉象的有力无力,有力多为实证,无力多为虚证,并以此作为虚实辨证的要点。舌象也是心律失常辨证的关键,舌质偏红,多为有热象,红的程度反映热象轻重,结合其他辨证可有实热、虚热之分。舌质是否暗、有无瘀点瘀斑则是辨别血瘀的要点。舌质红、暗程度定瘀、热偏重。需要注意的是,看舌象时还要特别关注舌下脉。徐浩教授临床观察发现,部分病人舌上表现无明显瘀象,但舌下脉络曲张非常明显,舌上、舌下表现可能并不一致,认为查看舌下脉可以提高血瘀辨证的准确性。舌色也是辨证要点,如舌质暗红、紫暗为瘀血,而舌质青或青紫则多为寒凝血瘀;舌下脉青紫为血瘀表现,而舌下脉紫红则多为瘀热。另外,是否舌苔厚薄为辨证有无痰湿的要点,结合舌苔的黄白辨是否有热象。

1.2 辨病——针对心律失常不同类型抓核心病机 尽管辨证是中医诊治的一大特色,但也有其局限性,证反映疾病某阶段的阴阳寒热虚实属性,相对于疾病发展的整个过程而言,证难以反映疾病整个过程中的内在病理特点。而辨病论治主要着眼于疾病内在的病生理改变,针对性强,但对疾病的动态变化及整体调整重视不足。因此,辨病辨证相结合能更好地把握疾病的发展、演变规律及机体的功能、结构变化特征,有助于提高心律失常的诊疗水平,尤其对于一些无证可辨的病人提供了辨治思路。比如,快速性心律失常,徐浩教授认为其核心病机为“热”,凉血清热贯穿治疗始终,心动过速多为血热,早搏、房颤则多为血热夹瘀(瘀热),结合中医辨证可再分为气阴虚、痰湿两端,可谓执简驭繁,临床疗效显著。而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其核心病机多为“寒”,虚者多为阳气亏虚,实证则多兼痰瘀阻滞,脉气不通。至于快慢综合征病人,心率有快有慢,则多为阴阳失调、虚实夹杂。

2 病证结合的遣药特点

2.1 辨证用药——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徐浩教授认为心律失常的病人,其病机总以本虚标实为主,本虚为气、血、阴、阳不足,标实则以瘀血、水饮、痰湿、热毒、寒凝、气滞为常见。故首先根据辨证要点,确定本虚和标实中的主要证候要素,在此基础上确定主方,再结合病人发病特点、兼症等因素稍事加减,以扶正祛邪,调和阴阳。气虚者,安神定志丸加减;阴虚者,天王补心丹加减;血虚者,四物安神汤加减;阳虚者,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气阴虚者,生脉散加减;气阳虚者,保元汤加减;气血虚者,归脾汤加减;气血阴阳俱虚或阴阳失调者,炙甘草汤加减;水饮者,苓桂术甘汤加减;痰湿者,温胆汤加减,瘀血者,桃仁红花煎或血府逐瘀汤加减;气滞者,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风温热毒者,银翘散加减。临证时根据病人本虚标实及证候要素组合情况,上述方剂可以合方应用。

2.2 辨病用药——结合现代药理结果,兼以祛风、安神 徐浩教授治疗心律失常时,还非常注意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结果,例如黄芪、党参、茯苓、麦冬、生地、苦参、常山、黄连、郁金、玉竹、桑寄生、甘松、仙灵脾、附子、桂枝、麻黄、延胡索、琥珀、丹参、赤芍、莲子芯、葛根等,均被证实具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赵涛等[2]以稳心颗粒(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房室早搏、房颤、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参松养心胶囊(人参、麦冬、五味子、山茱萸、酸枣仁、桑寄生、丹参、赤芍、土鳖虫、甘松、黄连、龙骨)在改善室性心律失常,取得了满意疗效[3]。郭亚平等[4]采用生脉饮合淫羊藿(人参20 g,麦冬15 g,五味子10 g,淫羊藿10 g)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结果显示可明显提高心率、改善临床症状。魏裕红等[5]采用益气温阳,理气化瘀的保元汤加味(黄芪30 g,太子参20 g~30 g,炙甘草、肉桂各10 g,淫羊藿、丹参各15 g)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其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85.71%等。徐浩教授强调在辨证指导下应用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如湿热者,选黄连、苦参;瘀热者,选郁金、丹参、赤芍;阴虚者,选生地、麦冬、玉竹;阳虚者,选仙灵脾、附子、桂枝,这种辨病辨证相结合的遣药思路,使疗效明显提高。尤喜用桑寄生,认为该药性平,功能补肝肾,祛风湿,通经络,心律失常不论虚实寒热均可应用,常用至30 g。此外,心主神明,徐浩教授认为心悸亦为“神不安”之象,故不论心律失常病人是否有失眠、心烦等症状,恒加用安神之品,重镇安神常用生龙齿、磁石、珍珠母、紫贝齿、紫石英等,养心安神常用茯神、远志、炒枣仁、柏子仁、合欢皮、夜交藤等。而对于阵发性快速心律失常如阵发性房颤、阵发性室上速等,则常根据其突发突止,符合“风善行数变”特点,加用熄风之品如生龙骨、生牡蛎、天麻、钩藤、地龙等,常获显效。

3 典型案例

病人,男,72岁,退休工人,2012年9月3日初诊。主诉:心悸、气短4年,加重1月。曾诊断为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4年,时感心慌、气短,近1月症状较前加重。现病人时感心慌,早搏多在12:00以后发生,安静时明显,活动后减轻,醒后汗出,情绪激动时汗出明显。食欲尚可,时嗳气,无明显乏力,手足凉,畏寒肢冷,大便不成形,耳鸣耳聋,夜眠欠安,消瘦,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血糖正常,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下肢粥样硬化伴斑块。冠状动脉造影:左回旋支狭窄70%。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滑偏数。处方:苦参30 g,生地40 g,黄连9 g,肉桂5 g(后下),丹皮30 g,远志10 g,郁金30 g,桑寄生50 g,茯神30 g,煅牡蛎30 ,陈皮12 g,甘松10 g。14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二诊:病人诉:早搏减轻50%,夜眠好转,汗出减,大便仍不成形,遇风刺激易流涕,咳痰,耳鸣同前,舌脉同前。此瘀热之象减轻,脾虚之证益显,仍以清心、凉血、活血为主,兼以健脾利湿、滋肾潜阳。处方:上方加磁石30(先),茯苓15 g ,清半夏10 g。14剂。三诊:病人诉:早搏减轻80%,醒后汗出减少,仍有痰,清涕,大便不成形,舌脉同前。此瘀热续减,但寒凉药较多,脾虚痰饮之象仍存,法当佐以温阳健脾、化痰蠲饮。处方:上方加干姜6 g,山药30 g,14剂。四诊:病人诉:近2周早搏减轻95%,大便有三分之二时间成形,咳嗽有痰,较前好转。处方:上方续服7付,隔日一剂。后电话随访,药后症状基本消失。

按:本例病人早搏午后多发、消瘦、汗出、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手足凉,畏寒肢冷,为兼有阳虚;肾开窍于耳,耳鸣耳聋为肾虚之象;阴虚阳浮、心肾不交,故失眠;嗳气、大便不成形,为兼有脾虚气滞;舌暗红苔薄黄、脉数、心慌为血瘀内热、扰动心神之象。故辨证属瘀热扰心,阴阳失调,心肾不交。尽管有阳虚症状,仍针对病人核心病机以苦参、生地、郁金、丹皮清热、凉血、活血为主;寄生补肝肾,甘松理气,现代药理研究两药均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茯神、远志健脾养心安神,合交泰丸交通心肾,加强安神之功,煅牡蛎镇静安神,并能益阴敛汗,陈皮和胃。二诊、三诊早搏明显减少,但脾虚痰饮之象益显,“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仍在清热、凉血、活血主药不变基础上,加用温阳健脾化湿之茯苓、半夏、干姜、山药,寒温并用,而终获痊愈,体现了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思想。

猜你喜欢

早搏舌下安神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安神补脑制剂说明书的公告
舌下片,舌下用
舌下片,舌下用
安神补脑和补脑安神不是一家
安神定志灵对SHR大鼠突触体ATR、LDH及AC/cAMP/PKA信号通路的影响
剖宫产术中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价
舌下用药,避免“首过消除”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