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思考

2018-01-18刘静波

农产品加工 2018年10期
关键词:营养学讲座实验室

张 燕,张 婷,刘静波

(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062)

“食品营养学”是普通高校食品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通过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它是食品科学专业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一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年轻化趋势,人们开始关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势必引起膳食营养关注度的提高。所以,“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注重培养新一代的具有相应职业能力和素质的营养学人才,运用现代营养知识,指导不同年龄、不同生理条件下的人群进行合理营养。

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专业以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导向,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食品营养学”课程于2010年被确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食品营养学”实验课程在教学大纲中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因此,有必要在“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进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营养知识体系,凸显“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的专业性、高效性和应用性。

1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科研成果充实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的实验中,学生上课模式较为死板,有的实验内容较为陈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设高水平实验实习基地,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可以改善这些情况。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设计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教师的科研方向、学生的培养目标来设置。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学科科研成果相结合,将学科部分特色科研内容引入学生实验教学项目中,教师可以不预定题目和内容,由学生在理论学习后,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确定,然后自行撰写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教师也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和自己的科研方向、科研任务提出新问题,设计一些仪器设备需求不是很复杂、涉及范围比较宽、学生容易上手的题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设计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是检验高校教学成果和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应用程度的关键一环,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2-3]。

2 翻转课堂的应用

翻转课堂自引入我国后,许多学科都开展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翻转课堂将传统“食品营养学”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转移至课前完成,知识的内化则由原先课后做作业的活动转移至课堂中的学习活动[4]。我国“以教师为主,课堂教学为主,教材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培养,翻转课堂实现了三转:一是转法,直接指导和建议式学习的混合模式替代填鸭式教学模式;二是转型,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转变;三是转体,在翻转课堂中,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辅助性教学,学生成为自我激励的学习者,拥有强大的自主学习控制权。学生能够通过教学指导和技术工具进行自我组织的探究性学习[5]。

“食品营养学”是应用性极强的一门学科。目前,吉林大学“食品营养学”课程内实验由营养平衡调查、营养食谱设计、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综合分析3个部分组成。如营养平衡调查环节,课前将学生分组,要求调查各组员、不同人群的营养素缺乏情况和缺乏的可能原因,在课堂中,先由学生讲述不同人群的营养素情况,然后由教师总结不同人群的营养素情况,并讲解其作用机理及食物来源,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最后设计行之有效的合理平衡的营养食谱。

3 PBL教学法在食品营养学中的应用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解决问题[6]。

学生为解决问题需要查阅课外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可以促进学生不断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提供知识的单一来源,而是起到点拨、支架与教练的作用,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科专家、信息的咨询者。

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最后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较为关键。PBL教学配合翻转课堂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发现困难,寻找科学研究的突破口,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实在的就业本领,提高“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的教育质量。

4 大学生创新课题与课程相结合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大学生至关重要。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是教育部为了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学生创新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够拓宽学生视野,科学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组织实验能力和科研能力等。

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经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学生使用实验室或实验仪器均可以实现网上预约、自动排队,可以满足学生课内课外24 h进行实验。通过中心网站,学生可以了解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所有仪器与设备明细、贵重仪器运行情况、下载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等。学院每个实验室均安装监控系统,做到24 h无死角监控实验室的运行情况,保障了学生的安全,使实验室做到有序管理。实验室的开放运行,为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保证。

5 增加专家教授讲座

学术讲座是某一专业领域的学者将知识在短时间内通过演讲的形式传授给听众。学术讲座所涉及的一般是研究领域最精准、最前沿的观点理念、研究和展望,也有一些基础性的理论。学术讲座是学者知识的浓缩、思想的升华,是进行学术交流、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有效手段。国内外许多知名学府都有比较固定的学术讲座,学术讲座有助于听众及时掌握最新科研动态,充实教学内容。在现代大学的影响下,讲座的职能也发展到研究教学并重的多元化阶段[7]。

目前,“食品营养学”教科书中有些知识时效性不强,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而一些和学生日常行为密切相关的较为前沿的营养学问题,如吃什么能保持健康苗条,均衡膳食学生应该如何吃,早上应该吃饱还是吃好等问题引起了学生积极的反应。增加专家讲座,了解最前沿的热点问题,势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具体的讲座形式可以是定期外请专家现场讲座,也可以是本校教师就自己的科研课题为学生演讲,还可以是大专家多媒体视频放映讲座的形式,教师在课堂中结合教学目标灵活把握。

6 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

虚拟实验系统是指采用网络技术、远程控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实现的各种虚拟实验环境,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预定的实验项目,所取得的学习或训练效果等价于甚至优于在真实环境中所取得的效果[8]。

虚拟现实实验室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研究的重要载体。虚拟实验平台包含实验室常见仪器设备,器械、实验常用药品及实验过程图文并茂地介绍,还提供课程教学资料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起到辅助教师教学的效果。该系统是以客观世界为学习环境、以真实案例为训练任务建立的,缩短了理论和现实的距离,可以使学生以专业角度解决真实任务,同时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利用该系统组织教学可以逐渐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案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通过反思和总结得出理论内容[9]。

7 结语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食品营养学”作为食品专业的综合应用型课程,在提升食品科学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中有着不容小觑的积极作用。在新形势下,“食品营养学”实验的教学改革要进一步结合社会的需要,充分利用翻转课堂、虚拟仿真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教师科研课题和专家讲座等实践环节在科技创新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为了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创新性实践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马小媛.食品营养实验教学改革的创新性思考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20-22.

[2]汤佳乐,程放,黄春辉,等.素质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 (1):88-89.

[3]刘静波,林松毅,王作昭,等.省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 (12):77-79.

[4]黄绍国,周一苗,肖作为,等.“食品营养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设计 [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7,36(4):31-32.

[5]赵文竹,于志鹏,武思佳,等.“食品工程原理”教学探索——针对应用型本科层次教改的思考[J].农产品加工,2017(2):87-88.

[6]范方宇,阚欢.PBL教学法在食品营养学中的应用 [J].食品工业,2017(7):242-244.

[7]彭峰.大学学术讲座重要性探析 [J].高教高职研究,2007 (34):120-124.

[8]熊治渝,赵延胜,陈力宏,等.虚拟实验室在食品类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 [J].农产品加工,2016(10):70-72.

[9]芮怀瑾,倪凯,孙吉刚.虚拟培训室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食品界,2016(6):46-47.◇

猜你喜欢

营养学讲座实验室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漫谈大学生营养学普及
医学院校本科的营养学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运动营养学与心理学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