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工匠精神” 培养编辑素质

2018-01-17林潇

出版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提升人才培养

林潇

[摘 要] 工匠精神自古以来便是编辑职业素质的核心,是出精品、出经典的必要保障。编辑是内容的把关者,做一名具有工匠精神的编辑,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持之以恒,守正创新,才能成就优秀的出版物。出版企业应该通过塑造具备“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规范出版流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创新考核机制等途径营造提升编辑素质的环境。

[关键词] 工匠精神 编辑 编辑素质 人才培养 提升

[中图分类号] G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8) 06-0026-04

Focus on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and Improve Editors Quality

Lin Xiao

(Hubei Science & Technology Press, Wuhan, 430070)

[Abstract] The spirit of craftsmen has been the core of editors professional quality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it is the necessary guarantee for producing excellent and classicical products. The editor is the gatekeeper of the content. As an editor with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only when he/she strives for excellence, pursues the ultimate, loves his dedication, selfless dedication, perseverance, and integrity can he/she achieve excellent publications. Publishing companies should create an environment that enhances editorial quality by shaping corporate culture with “the spirit of craftsmen”, standardizing publishing processes, improving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s, and innovating assessment mechanisms.

[Key words] Craftsmans spirit  Editor  Editor's quality  Talent training  Improvement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工匠精神”。其后,“工匠精神”不仅成为总理使用的高频词,更是被各行各业奉若信仰,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工匠精神之所以引发如此强烈的共鸣,正是因为契合了现实需求,代表了先进的价值导向,显示出时代气质。对于编辑而言,工匠精神自古以来便是职业素质的核心,是出精品、出经典的必要保障,其回归的必要性毋庸置疑。

1 编辑素质与工匠精神

合格的编辑,至少应该具备编校能力、策划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素养[1]。工匠精神,要求编辑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持之以恒,守正创新。二者相互补充,互为升华,方可达至臻之境。可以说,将工匠精神彻底融入编辑工作的每项能力中,是为大成。

1.1 编校能力与工匠精神

编校能力即书稿处理能力,能够从内容到形式对书稿进行总体把握、整理加工,以达到出书标准的能力,是编辑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一名编辑的养成,须坐穿无数冷板凳,埋首于字里行间,经历千锤百炼,通过重重考核方能独当一面。专家型编辑在这方面大多是卓然者,很好地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意义。他们有广博而精深的专业知识背景,有丰富的编辑实践经验,熟悉各类书稿的框架结构、板块设置、格式规范和常见错误类型,能够熟练驾驭难度系数较高的各种书稿。经他们处理的书稿,差错率低,质量高[2]。其典型代表如周振甫先生,他编辑《谈艺录》《管锥篇》的经历,不仅得到钱先生的赞誉和肯定,还成为业界和学界的佳话。钱钟书在《談艺录》题签中写道:“校书者非如观世音之具千手千眼不可。此作蒙振甫兄雠勘,得免于大舛错,拜赐多矣。”[3]

1.2 策划能力与工匠精神

策划能力是编辑成就一本好书最重要的能力。从选题策划到市场营销策划,每一个环节都反映了编辑是否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否将好的选题变成大众乐于接受的呈现形式。2009年上市的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便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当时教育类图书正处于低潮阶段,该书的作者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新人,策划编辑也是一名新手,稿件还曾被十多家出版社拒之门外。这是一个被众多编辑不看好的选题,但两个同样新的编辑和作者,在图书策划过程中全情投入,不放过任何细节,在营销推广方面也积极尝试,最终让读者看到了这本书,继而点燃了大多数读者的热情。这是工匠精神的实践,也是工匠精神带来的成果。

1.3 管理能力与工匠精神

管理能力主要指项目管理能力。一名编辑手里会同时进行好几本书,或者管理一个套系多本书的出版进度,而每本书必须经历的流程非常多,时间要求也不一样。这对编辑来说,需要具备强大的执行力、控制力和沟通力,来保证各个项目正常顺利的推进和实施。若没有爱岗敬业、持之以恒的精神,这项工作便是一项负担,容易搞得一团糟,由此可见工匠精神对于编辑而言是多么不可或缺的。

1.4 创新能力与工匠精神

创新能力,是保证编辑主动学习,及时调整知识结构,保持与时俱进的能力。一位优秀的编辑,首先是一位杂家,虽不必样样精通,起码对所接触的出版方向得清楚个差不离,通晓最基本的常识,不至于出现诸如将东北虎和西伯利亚虎视作两种虎的笑话。其次,科技高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编辑面对的科技变革让人目不暇接。从“铅与火”时代到数字排版印刷时代,从报刊图书占主导的传统出版时代到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并存的现在,编辑若不保持时学常新、与时俱进的状态,必然会被这个行业淘汰。

2 工匠精神的提升途径

编辑的工匠精神与其职业状态有相似的对应性。编辑之初境,相当于刚入行的学徒状态,在不断的积累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出版方向,并致力于在某一领域有所发挥;编辑之佳境,相当于游刃有余的匠人境界,能够独当一面,或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达到精益求精更高一级的水平;编辑之巅峰,相当于大师的至臻之境,此时被称谓专家型编辑,不仅对处理各种稿件能信手拈来,还能著述。有人年纪轻轻便稳扎稳打,成长为人人称赞的优秀编辑;有人忙忙碌碌地盲目前行,穷其一生都编辑不出几本拿得出手的好书。这其中的差距,其实便是“工匠精神”强弱的诠释。要想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优秀编辑,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提升工匠精神。

2.1 工匠精神的基础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人人都说,干一行,爱一行。可真正能全情投入,不把工作当赚钱机器者,能有几何?重拾工匠精神,便是要转变观念,将工作当成事业,当成信仰,当成有价值的事情一直坚持。编辑称得上是半个文人,若同时具备文人身上一些特点,诸如知足常乐、重精神、轻物质、视清贫苦难作磨练等,潜下心做学问,苦练基本功,提升自身素养,那便成功了一半。热爱编辑事业,敬畏这个职业,愿意为编辑事业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将编辑事业作为一生的追求。有着这般勇往直前的底气,气势上便成功了另一半。所以说,提升工匠精神的第一步,莫过于转变观念,树立信念。

2.2 工匠精神的精髓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编辑必备的四个方面的能力大多与此有关。编校不用说,当以不放过一个错别字、追求“完美”为己任。选题策划、营销策划、品牌形象策划、后续发展策划……每项策划都需要精确到每一个细节,以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之憾。项目管理事务繁杂,若要做得好,势必要安排得井井有条,精益求精。活到老,学到老,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只有时刻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胸中有丘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被社会淘汰。曾几何时,新编辑一入社便受到老一辈编辑“板凳十年”的谆谆教诲,在编辑生涯中与“默默无闻”“埋首稿纸”“数十年如一日”相关联,扎扎实实打好基本功,实实在在编好书,将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4]。是以,这是编辑提升工匠精神最需要坚持和投入的一步,须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于案头工作,不为外物所动,对编辑事业有着不懈追求,以严谨的态度,将编辑各项能力发挥到极致。不能容忍“无错不成书”的错误理念,“差错率在允许范围内”的快餐文化万万不能再有。

2.3 工匠精神的升华是持之以恒,守正创新

这是时代赋予工匠精神的新的价值和内涵。过去的工匠精神,大多停留在刻板印象中,唯有技艺精湛达大乘之境者才能量变引起质变,有所突破。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不是凤毛鳞角般的被动创新突破,而是坚守某个领域,找准方向,执著而专注地打磨自己的技艺,不断用新思想、新知识武装自己,做更适合时代的產品。20世纪50年代,北大清华的高材生进入出版行业编辑中小学教材,似乎有些大材小用。然而,学术素养扎实的高材生刚开始却屡屡碰壁,老编辑传授经验,科学理论和中小学的知识教育是两码事,应以深入浅出,化繁为简为宜,这项本事是一个教科书编辑需要长期磨炼的[5]。

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文化的变化生生不息,编辑作为传播者,鼎故革新,不仅要接受新思潮,还要学会分辨,去芜存菁。高科技的发展,让编辑在守正创新上相较于前人格外有优势,“互联网+”时代的便捷让编辑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享受科技红利,坚守内容出版的同时,用市场化的思维开拓创新,将内容出版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完美结合。

3 营造提升编辑素质与工匠精神的企业环境

3.1 塑造具备“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新闻出版业在内的文化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要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建设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优先的文化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访座谈文化企业,足以体现文化建设的重要程度。

如果说“个人+工匠精神”意味着人才、大师,那么“企业+工匠精神”便象征着品质、品牌、信誉和信心[6]。出版社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营造具备“工匠精神”的企业环境,将精品出版纳为常态,尊重编辑,树立典型,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3.2 规范出版流程

三审三校制度,本就是极富工匠精神的资深专家所设定,极富科学性与实践性,也是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少数出版社以“效率”为名,简化一些环节,出版时间是缩短了,出版质量却大打折扣。个别编辑碰上一些“结题书”“职称书”“自费书”,质量底线更是一退再退,甚至连校对的面都不见,只草草看一遍了事。这从发稿字数便可窥见一斑,20世纪80年代编辑的发稿定额是一年几十万字,现在是几百万字,有的人甚至可以发到上千万字。有学者感慨,过去是作者和编辑一年磨一本书或几本书,现在往往几十本书一年磨一个编辑[7]。这是三审三校制度缺位惹的祸。因此,规范出版流程,每一个环节都以工匠精神处之,三审三校各司其职,不姑息发现的每一个问题,兹以为可以对质量滑坡起到一定的控制,甚至遏止作用。

3.3 改进人才培养机制

新编辑入职,一些出版社会举办新编辑培训,但也有些出版社只提供几本介绍编辑业务的学习用书让其自学,个别出版社甚至把新编辑往校对科一送便开始使用,而后,就是靠各自的缘分,自行在摸索中成长。

有些出版社存在这样的情况,部分编辑,特别是老一辈的编辑,很好地诠释着工匠精神为何物,坚守底线,视质量为生命,整体编辑素质较高;但也有部分编辑审稿随意,信奉“无错不成书”。而且,具备同样素质的编辑总是呈编辑室分布,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另类演绎。人才培养机制,须得结合社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重拾“师徒制”,有助于以“长板”提“短板”,有效率地提升整体编辑素质。部分出版社作为试点,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说明“师徒制”现今仍旧适用。可以在社内拟定合适的奖惩标准,遴选合格的“师父”,对新编辑、不成熟的编辑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加大培训力度,时学常新,有助于编辑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对新編辑进行系统培训,定期举办专题培训,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推送编辑微课堂[8],鼓励编辑参加权威机构举办的培训,对编辑接受专业培训以提高与专家对话的能力提供支持,有条件者还应该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来开展轮训活动[9]。

编辑座谈分享会,可三五成群先行专题讨论积累,而后定期大会分享讨论成果,不仅可以解决编辑工作中的疑惑,巩固学习成果,还有助于从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既接地气,又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编校方面,陷阱何其多,与其想破脑壳还模棱两可,不如大家一起讨论学习,集思广益。

3.4 创新考核机制

编辑应该时刻处于学习状态。提升编辑素质,不能光学不做,也不能一直实践而忽视学习。出版单位大多以经济效益为考核指标,这本身就与“以社会效益为优先”有所冲突。前者驱使编辑更多地考虑经济效益,忽视自身编辑素质的提高,也难得静下心来思考深度的选题。

虽说编辑的工匠精神表示要无私奉献,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前提是得生存下去。编辑可以不为金钱而工作,但是付出时间和精力却拿不到相应的报酬,长期如此谁都无以为继。其实提升编辑素质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出版单位将编辑素质的提升纳入绩效考核中,而不仅仅以职称和经济指标为论。出版单位应该制定出一套符合国家方针政策,适合本单位的考核机制,多方面进行考核。例如,对编辑的考核,可以从图书的社会效益、编辑学习进步情况、贡献度、工作量及完成质量、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判。

注 释

[1][2]严学军.编辑能力刍议[J].出版科学,2017,25(2):47-51

[3]范高强.论网络时代学术编辑回归学者化的必要性[J].出版科学,2017,25(3):44-47

[4]王立翔.工匠精神是核心职业要求[J].中国编辑,2017(5):23-25

[5]吴海涛.教科书老编辑琐忆[J].中国编辑,2015(6):27-28

[6]中国政府网.“工匠精神”入选年度流行语 看看总理这一年怎么解读[EB/OL].[2016-12-16].http://www.gov.cn/xinwen/2016-12/16/content_5149075.htm

[7]王佳伟.管控编辑发稿字数是图书质量的保障[N].图书馆报,2016-08-05

[8]郭向晖,宋秀全,李文喆.MOOCs业态下打造编辑新能力:人民卫生出版社新兴出版编辑人才培养初探[J].中国编辑,2015(5):103-105

[9]韩飞.论媒体融合时代的名编辑培养[J].出版科学,2016,24(3):44-46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提升人才培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