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协同参与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驱动机制研究
2018-01-17文凌云唐凡茗
文凌云 唐凡茗
【摘 要】本文采用米切尔评分法界定酒店管理专业利益相关者类型,分析核心层利益相关者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师生、政府、酒店的利益诉求,协调各核心利益相关者最大利益的平衡,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构建酒店管理本科教育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驱动机制模型,明确核心层、中间层、外延层在协同育人良性发展的相互配合的推动力,设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工作绩效评估体系,以推动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有效改革,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协同参与 酒店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驱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C-0098-03
旅游酒店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一直需求既具备酒店一线部门技能又掌握酒店运营管理知识的人才。行业期待着高校能够培养出懂技能、能吃苦、会思考、善沟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高等院校要实现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仅仅依靠高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努力是无法成功的,需要利益相关者的深入介入。
一、利益相关者类型界定
“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是经济活动和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1984年,美国经济学家Freeman提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而在这些数量可能众多的个体和群体当中,对于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力和参与度是不同的。米切尔评分法从合法性、权力性和紧急性三个维度来界定利益相关者的类型,如图1所示。
高等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需要建立一个完备的教学系统,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则是势在必行,受到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活动影响的全体和个人都应该被称为利益相关者。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利益相关者包括高等院校、高校师生、政府部门、酒店、行业协会、教育协会、家长、校友、媒体、社会公众、第三方机构等。笔者认为,根据协同参与程度和影响力的高低,参考米切尔评分法,可将相关利益相关者划分为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延层,如表1所示。
核心层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对校企合作教学科研活动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衡各核心层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冲突,才能成功而深入地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二、协同育人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主要的参与主体是高等院校及其师生,政府和用人企业,笔者认为他们也是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校企合作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专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各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他们都以独立利益诉求为前提参与人才培养工作,见表2。
(一)高等院校的利益诉求
应用型本科是对新型的本科教育模式的探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自己的独特规律,既要传授理论知识,又要强化实践训练,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各方协同参与来实现。随着酒店业在国内的进一步成熟发展,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知名品牌纷纷入驻,国内酒店管理集团茁壮成长,行业人才需求规模增大,服务人员社会地位日益提升,酒店就业形势趋于乐观,越来越多的文科类高等院校开设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据“金苹果”2018版数据显示,我国有180个本科院校开设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专业排名前列的院校通过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享信息资源,吸引企业资金及物品赞助,引进企业管理培训标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优化酒店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节约教育成本的同时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增加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酒店管理专业师生的利益诉求
1.教师。教师是酒店管理教育教学及科研活动的具体执行者与实践者,酒店服务标准、硬件设施、软件系统等更新换代很快,教师希望通过与酒店的合作获得更多的行业挂职培训及进修机会,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不脱离行业,为学生提供贴合酒店行业需求的知识与技能,得到学生、学校、酒店充分的尊重,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教师在提供教育服务、科研服务和社会服务的同时,也希望教师综合能力(如“双师型”、职称等)的提升能体现在获得合理的工作报酬和待遇,增加个人收入,提升家庭幸福感。
2.学生。现代大学生眼界大大提升,大部分学生在填报专业时有很强的指示性,对未来职业有所规划。作为受教育者,他们优先关注的是学校课堂所学能否对其未来在酒店职业或相关服务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重视在校学习过程中贴近酒店行业,形成良好职业素养。而在酒店实践实习期间同样希望能够获得合理报酬来体现知识与劳动价值,以此来了解酒店行业人员职位上升规律,考虑未来就业去向。
(三)政府的利益诉求
政府作为一个公共组织,肩负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四大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教育繁荣本身就是政府的使命之一,好的酒店管理本科教育不仅能提供大量高素质劳动力,而且能消除部分社会不稳定因素,提高服务对口就业率,创造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然而,人才不是短期内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政府在政策、财政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政府期望通过法律法规、政策支持、资金分配等方式投资鼓励高等院校和酒店及相关组织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展现“1+1>2”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价值,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短期或长期利益,达到社会稳定,人民幸福。
(四)酒店的利益诉求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酒店一直面临着人才招聘的瓶颈。一方面迫切需要职业技能强的专门人才,以此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并对员工的文化水平、管理技巧、发展潜力等方面有着较高要求。酒店期望高校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中渗入企业文化,打造潜在忠诚度,通过人才之间的竞争,为酒店获取买方市场优势。鉴于以上原因,酒店在选择校企合作院校时,会有目的选择生源规模较大的院校进行合作,强化学生的实践课程,解决用工短缺的问题。酒店参与校企合作,实行产学教研一体化项目,也看中高等院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强大的科研能力,可以帮助酒店实现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占领行业发展的制高点。同时,酒店参与校企合作也希望能享受政府相关优惠政策,缩减企业开支,提升企业形象,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三、酒店管理专业协同育人驱动机制模型
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协调好利益相关者各方之間的关系,高校、师生、政府、酒店共同努力,协同参与可持续发展,实现预期目标,找到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最大化的平衡点,形成利益相关者协同参与的驱动机制,这其实是利益相关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下的联系整合,中间层和外延层的推进作用在模型尾端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如图2所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改革现代大学制度;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向性纲领;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政府层面一直以各种政策和财政利好来鼓励高等教育多方参与协同育人,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实现学校和企业育人“双主体”,同时得到政府大力支持 。
在酒店管理专业多方参与协同育人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学校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推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科研质量的不断提升,获得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任与支持,达到生源优质、师资雄厚、政府支持、酒店帮扶的理想状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酒店作为企业,根本任务就是追求利润,酒店参与校企合作的出发点也是是否能获取利益,稳定的高质量的劳动力、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源成本和企业美誉度、社会影响力的价值诱惑便是酒店最大的驱动力。学校和酒店是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两大引擎,它们共同发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酒店管理专业师生作为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方参与的过程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做到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从未脱离酒店,学生实习毕业高效融入社会企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成长,并化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取得更大的就业优势和更具吸引力的薪酬待遇,这是酒店管理专业协同育人并实现育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以酒店参与为例的协同育人工作绩效评价
校企协同育人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也是办好酒店管专业本科教育应坚持的重要原则。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对校企合作的有效性、稳定性、契合度进行评价,引入利益相关者评价标准,保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得以顺利开展,使协同育人得以良性发展。
校企合作工程在宏观上是一个由投入和产出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为了得到产出,合作主体通过投入人力资源、资金设备等,在已有的校企合作机制达成合作效果,最终转化为绩效。校企合作核心利益相关者中,政府层面的投入更多体现其公共服务性,绩效评价指标相较于其他核心利益相关者有很大的不同。笔者设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围绕着高校、酒店、师生三个核心利益群体进行,收集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其诉求实现程度,汇集校企合作的成效及问题,形成调查报告,为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作持续改进提供依据与支持。
笔者将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绩效体系指标设计分为校企合作管理、校企合作过程、校企合作效果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具体见表3。
随着行业的成熟发展,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如果继续闭门造车,人才培养理念滞后,那么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存在的“两张皮”问题将无法解决。政府接连出台各种政策利好,大力推动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需要酒店管理专业培养适用行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校、酒店、酒店管理专业师生作为核心利益相关者,更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保障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满足自身的利益诉求。
【参考文献】
[1]Freeman.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 [M].Boston:Pitman Press,1984
[2]张镒,柯彬彬.校企合作办学过程利益相关者利益博弈及协调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7(7)
[3]刘萍萍.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7
[4]周玮.不同利益相关者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影响效应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2018(4)
[5]万伟平,沈绮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框架[J].机械职业教育,2016(8)
[6]王平.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校企合作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