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至油对皖江黄鸡肌肉颜色的影响
2018-01-17欧楠楠徐国栋
欧楠楠 徐国栋
摘 要:选择皖江黄鸡1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每kg基础日粮中添加80mg、120mg、160mg的牛至油。在4、6、8周龄,每组随机抽取6只,分别测定胸肌和腿肌的颜色,并通过3组对照组的实验数据与空白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牛至油能显著提高胸肌和腿肌肌肉颜色的a值(红度)(p<0.05),对b值(黄度)和L值(亮度)影响不大。可见,在皖江黄鸡基础日粮中添加牛至油,能明显提高肌肉的颜色红度。
关键词:牛至油;肌肉颜色;腿肌;胸肌
中图分类号 S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2-0045-0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畜禽业生产中天然来源的饲料添加剂越来越受到重视。牛至油是唇形科牛至属的多年草本植物,其干茎叶中含挥发油0.15%~0.40%,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12.1%,香芹酚13.6%,对伞花烃32.4%等[1]。牛至油是从牛至中提取的挥发香精油,是我国及国外大多数国家(欧盟等)批准使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之一,可预防及治疗猪、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所致的下痢,促进畜禽生产[2]。牛至油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到畜禽生产中,不但可起到抗生素作用,且在体内无药物残留,不会引起致癌、致畸形和致突变等问题[3],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胡晓飞等[4]在肉仔鸡日粮中分别添加10%牛至油预混剂和维吉尼亚霉素预混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证明了牛至油对肉仔鸡的促生长作用。这种作用可能由于牛至油中的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表面性和脂溶性,能迅速穿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膜,使其内容物流失,并有效阻止线粒体内的呼吸氧化过程,使病原微生物丧失能量供应而死亡[5,6]。牛至油具有独特的香味,可刺激畜禽消化道粘膜上的感受器,激活消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食品的色泽是食品的颜色和光泽的总称。食品的颜色是食品被光照时所反射的色光(未被食品吸收和透过的光)的混合色,而光为无形物质。可见食品的色泽是由光作用于眼产生的[7]。肉及肉制品的颜色不仅能影响消费者的感官指标,而且可能对人们的健康带来影响。人们通过肉的色泽来鉴定肉的新鲜度、加工密度、品质特征及发生变化的情况,并作为评价质量、选购食品和引导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一般家畜肉的颜色均呈红色,但色泽及色调因动物种类、品种、性别、年龄、育肥度、饲养方法等而异,也和放血、冷却、融冻等加工情况有关,又以肉里发生的各种生化过程如发酵自溶、腐败、疾病等有关。可见,影响肌肉品质因素有很多。目前认为饲喂胡萝卜、紫云英、油菜籽、鱼粉、鱼肝油、下脚料等可引起皮下、腹腔脂肪组织黄染。如饲料中缺乏VE和微量元素硒,可引起白肌病(心肌、骨骼肌苍白,质地湿润状似鱼肉)。棉籽中棉酚引起灰皮肉,外观肉皮上有大小不等的灰色或灰黄色斑块,皮肤基底层与皮下脂肪有1层灰黄色或黄棕色的色变层,因饲料中含水过高,而代谢不全所致“稀血病”,肌肉松软而呈淡灰色。如果长期营养不良,饲料中缺铁、铜及钴等所致贫血,肌肉发白。由饲料原因引起的色泽异常,轻者可食用但影响肉质的质地及营养价值,严重者需无害化处理后可作其他用途[8]。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在日常基础日粮中加入不同浓度牛至油对皖江黄鸡肌肉颜色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黄鸡肌肉品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0%牛至油预混剂白色粉末,粒度100目,具有中草药牛至特有的气味,由南项城恒祥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选择皖江黄鸡1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添加80mg、120mg、160mg的牛至油,试验期56d。根据皖江黄鸡肉鸡营养和现有饲料条件,配置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基础日粮,各组的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见表1。
试验鸡均采用笼养,自由采食、饮水,饲养管理条件一致。在4、6、8周龄,每组随机抽取6只,分别测定胸肌和腿肌的颜色。
1.3 测定方法 采用全自动色差仪进行测定(型号CR-10,日本生产),以洁净白纸为标准值,测定皖江黄鸡肉鸡腿肌和胸肌的亮度L(lightness)、红度a(Redness)、黄度b(Yellowness)。
1.4 数据处理 计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并对均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牛至油对皖江黄鸡4周龄腿肌和胸肌的影响 由表2可知,试验Ⅱ、Ⅲ组4周龄皖江黄鸡腿肌的a值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6.92%、15.38%,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的b值分别比对照组相比较,提高24.84%、8.28%、12.10%,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的L值分别比对照相,提高8.28%、9.64%、10.14%,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胸肌的a值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0.00%、25.00%、30.00%,差异显著(p<0.05);试验Ⅲ组的b值比对照组提高17.73%,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的L值比对照组提高18.53%,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2.2 牛至油对皖江黄鸡6周龄腿肌和胸肌的影响 由表3可知,试验Ⅲ组6周龄皖江黄鸡腿肌的a值比对照组提高17.44%,差异显著(p<0.05),Ⅰ、Ⅱ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的b值分别比对照组降低48.26%、26.74%、30.81%,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的L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試验Ⅰ、Ⅱ、Ⅲ组胸肌的a值分别比对照组提高8.70%、21.74%、13.04%,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Ⅲ组的b值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4.29%、8.47%,Ⅰ组的b值比对照组降低20.90%,固Ⅰ、Ⅱ、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Ⅲ组的L值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8.69%、12.06%,差异显著(p<0.05),Ⅰ组L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2.3 牛至油对皖江黄鸡8周龄腿肌和胸肌的影响 由表4可知,试验Ⅰ、Ⅱ、Ⅲ组8周龄皖江黄鸡腿肌的a值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6.41%、10.69%、18.78%,差异显著(p<0.05);试验Ⅲ组的b值比对照组提高24.10%,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的L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胸肌的a值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6.67%、27.01%、25.29%,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Ⅲ组的b值分别比对照组降低21.43%、16.46%,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的L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每kg基础日粮中添加80~160mg的牛至油在4~8周龄时,能显著提高胸肌和腿肌肌肉颜色的a值(红度)(p<0.05),对b值(黄度)和L值(亮度)影响不大。由此可知,在皖江黄鸡基础日粮中添加牛至油,能明显提高肌肉的颜色红度。牛至油中的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表面性和脂溶性,能迅速穿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膜,使其内容物流失,并有效阻止线粒体内的呼吸氧化过程 使病原微生物丧失能量供应而死亡。同时,牛至油具有独特的香味,可刺激畜禽消化道黏膜上的感受器,激活消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牛至油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抗生素,它含有的植物复合酚类是其发挥抗菌及促生长的基础,物别是对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引起的肠道感染性疾病有很好的控制效果。牛至油预混剂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具有抗菌谱广、作用迅速、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由本次试验可知,在肉鸡基础日粮中,添加80~160mg牛至油预混剂,不仅能改善肌肉颜色的品质,而且还能够改善其屠宰性能,值得在养鸡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任仁安.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魏凤仙,胡骁飞,郑胜强,等.牛至油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前景[J].河南农业科学,2005,1:12-15.
[3]王芳,王吉潭,孙信权.牛至油研究进展及其在畜牧业中应用[J].中国饲料,2005,1:12-15.
[4]胡晓飞,林东康,王利娜,等.牛至油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作用[J].饲料博览,2004,5:3-5.
[5]刘伶利,田科雄.牛至油的研究与应用[J].饲料博览,2005,7:11-14.
[6]何兰花.新型植物抗生素—牛至油[J].畜牧与兽医,2004,5:22-23.
[7]陈茂春.食品的精气与色香味型(上)[J].營养卫生,2004(6):4.
[8]付立春.猪肉的异常色泽的原因及其处理[J].牧业纵谈,1997(8):56.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