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与研究

2018-01-17冷木草

青年时代 2018年29期
关键词:信息服务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

冷木草

摘 要: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工作特点,本文探讨了图书馆职能发挥与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论述图书馆现代网络文化环境下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观点和对应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信息服务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变化以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被加以管理开发和利用。社会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依赖于知识的获取和利用。这成为人类信息社会逐步步入知识社会的前兆和预示。有学者指出,在科学研究领域,电子资源的增加和全文传递服务的推广,科研人员越来越少到图书馆查阅文献,而是在实验室或家里上网检索信息,浏览资料,或者把通过知识服务研究视为网络时代专业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并当作文献信息服务工作的核心力量,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不断加快,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主动的开展知识服务并应从长远规划,构建全面科学知识服务体系。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情报的概述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每位读者可以不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在世界的任何地点利用各种数据库资源,“图书情报机构的信息资源存储功能,可以将信息资源以纸质或者字符的形式进行存储,并能保留已经绝版的文献信息资源,使图书情报机构成为各类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图书情报机构需要以新的信息服务模式为核心的以新的资源环境为平台,以新的教育方式适应社会的不同需求,“根据新的信息服务模式,提高使用者与信息资源的互动作用”在这种动态的、主观的、过程化的演变中,对信息资源的主观认识描述 能力主观认识描述能力是重要的”因此,提高信息意识,信息伦理及能力,是用户适应信息社会之关键,图书情报机构以存储的文献为基础,面向用户广泛开展以文献为中介的各种信息服务工作,为科学研究,各种决策提供文献资源参考依据,是图书情报发挥传递信息功能的主要内涵,各类信息服务模式,则是这一功能的特有表现形式,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传递功能、数字功能与开展教育功能一样,应被广泛关注,图书情报机构存储的文献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种智力资源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参考价值,通过这些智力资源的利用,启迪人的思维,挖掘人的潜能,激发人类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人类创造出新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以说图书情报机构具有思维创新的功能。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特点

信息服务内容多样化。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载体和信息需求是多元化的趋势。虽然网络服务将成为信息服务的主体形式,但是,并不意味着传统信息服务方式就会消亡。这是因为图书馆传统和信息服务内容主要以事实性咨询。指导性咨询和专题性咨询为主。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除提供传统的信息服务外,还要编制各种导读系统,有针对性地定期把某领域的资料搜集起来,编织成索引,方便读者查询,培训读者使用电子信息资源,有效地组织和揭示网上数据,为网上读者提供比传统图书馆更加完备的目录检索系统,解答各种问题,解决信息检索和网络资源利用中派生出来的各种高难度技术问题,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各种数据库的建设。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手段利用卡片、书本式的目录索引等检索工具,通过手工检索用户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其服务手段是一种单一的被动的服务方式,而网络环境为用户提供了各种功能强大、灵活、方便、实用的检索工具,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将普遍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与手段为读者提供服务。一是图书馆的多种光谱数据库,电子出版物,多媒体文献等自身就具备自动化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进行各类有序化,规范化的检索,还可以实现多元检索目标的灵活组配,使读者找到满意的答案。二是图书馆利用现代技术使读者享受到智能化的信息服务。另外,更为先进的复制、缩微、视听等手段也是网络化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经常使用的。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服务发展的思想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要在管理中树立共建共享的观念,以反战的观点不断更新管理思想,变革管理体制,大胆引入竞争机制,正确运用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科学决策,全面完整地认识和解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中出现的问题,树立起与市场经济适应的价值观念,改变以往工作模式,实行由管理为中心到服务为中心的转变,努力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最大限度、最有效地发挥网络环境下的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只能。网络环境的来临使图书馆员的地位、作用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图书馆不再仅仅是以传递书籍为己任,而是以开发和传递信息为内涵。网络环境下需要的即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专业知识新型“信息馆理员和知识导航员”,为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奋发图强、不断更新,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必要性和服务市场越来越开阔。高校知识服务要加大开发力度,提升服务规范。知识服务提供的是知识产品,知识产品指提供市场交换的一切知识产品及服務,包括传统资料服务,大众传播型服务、大众传播型知识产品与服务,定向查询型知识服务、咨询型服务、开发型服务、终结型服务等等,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要重视各种方式的灵活运用并以人才资源为核心,重视知识资源的建设和技术的开发运用,积极开拓服务领域、在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有保障的同时,不断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四、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在国内,由于各种条件不成熟,高校图书馆还不能全方位向社会开放,只能逐步实行社会化服务。现阶段,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一般采取的小范围、小规模、个别项目的社会化服务,效果甚微。如西北民族大学只允许为社会读者文献检阅、复印、咨询、传递等基础服务,哈师大图书馆只为周边的青少年和考研人员办理了借阅证、自习证、学习研究证等,并要求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才能利用图书馆。在国外,20世纪就开始就向社会提供服务。如,“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图书馆、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图书馆以及德国等许多大学图书馆均已实行了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德国的法兰克福大学图书馆,在向社会开放,其社会服务量占百分之四十。

(二)存在的问题:主动服务的意识淡薄。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必须要打破封闭式的管理体制,主动加强与社会读者的联系,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有些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大多仍停留在坐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中,对社会读者缺乏应有的热情。

(三)服务对象少:从高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情况看,存在服务单一、服务对象少、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如,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自向社会提供服务以来,将近十年,校外读者累计不到400人,2004年9月至2006年2月校外读者办证的只有93人,来自59家单位,虽范围广,但平均每家单位办证人数不到2人。这说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还得不到社会读者的认可。(四)缺乏统一、科学的管理制度:高校图书馆要面向社会开放,这个事实已经存在许久,也是高校图书馆研究的主要问题。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中也对此做了明确规定。但是,真正實施起来确又显得举棋不定,困难重重,存在极大的盲目性。这说明,在实施社会服务过程中,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地共同遵循的统一、科学的管理制度,各高校图书馆遵照本馆的办法进行操作,在管理方面存在不科学、不规范、不标准的弊端,影响社会服务的进度。

五、开发利用特色文献,提供特色信息服务

所谓特色服务,就是高校图书馆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开创新的服务项目。其特点是改变被动服务模式,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为社会读者提供更具人性化的专业服务。首先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开发利用具有学科建设和地域特色化的文献,将特色文献中有价值的信息按不同方法、别类搜集、整合、筛选、分析后编辑成文献汇编、选编、文集等一次文献,专题目录、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综述、述评、动态分析、数据手册等三次文献,定期提供个社会读者,特别是企业、机关的科研人员,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科研任务。如,河北大学图书馆收藏了835种家谱为家谱学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其次,可根据本馆藏数量,有选择地在本地区的社区、民族地区、村(镇)等地建立图书流动站、阅览室等,为社会读者送去最需要的生产、社会、科研方面的书籍。这种有效举措不仅能够提供高效特色文献的利用,而且也为图书馆创造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也体现了文化下乡活动,解决了部分人“读书难”的困境。为了更好地提高社会服务的效率,高校图书馆要加强自我宣传。要组织人员到社区、村镇,为社会人员宣传学习文化知识和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性,通过采取举办讲座、读者座谈会、图书展览、读书活动、印刷宣传材料等多元化的宣传格局。向社会读者前面、系统地介绍高校图书馆馆藏布局和结构以服务宗旨、服务职能、服务项目等,并吸收社会人员到图书馆现场参观,加深对图书馆的了解,形成地校互动的关系,拉近高校与社会公众的距离,激发全民阅读热情,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其目的,就是要吸引更多的社会读者到图书馆来,享受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受益于图书馆,从而扩大影响,借此展示高校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是收集和传播文化信息的主要场所,在为本校教学科研提供优质的同时,树立开放意识,开拓服务领域,面向社会服务,即科研提高文献信息的利用率,增强馆员的社会服务意识,又满足社会文化与经济建设的信息需求,同时,在社会服务过程中能够搜集到许多反馈信息,积累经验,为改进图书馆服务模式将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长.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学科与实践的发展趋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陈希.网络文化与图书馆读者服务、图书馆2007(2).

[3]张理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现代情报2003(6)(4).

[4]朱静.高校图书馆社会浅析[J].科技情报开放与经济.2008(2):46—47.

猜你喜欢

信息服务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