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的人生经历

2018-01-17张宁

青年时代 2018年29期
关键词:远大前程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狄更斯

张宁

摘 要:《远大前程》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对皮普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人性的看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它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远大前程》一文中主人公皮普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充分体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类需求由低到高按层次分布的特点。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远大前程》中皮普的人生经历,由此看出人的不同需求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远大前程》;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狄更斯

《远大前程》是查尔斯·狄更斯的经典之作,小说主人公皮普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底层人民的一个缩影。《远大前程》以孩提时期的皮普为主角娓娓道来,在这一过程中皮普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纤毫毕现,并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及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交相呼应。因此,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分析《远大前程》中皮普的人生经历,使我们能够了解个人内部需求如何影响自身发展。

一、简介

(一)查尔斯·狄更斯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著有众多经典传世之作。受自身经历的影响,狄更斯的作品大多关注贫困的市民阶层和残酷的社会环境,童年时代的穷困生活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地写作素材。狄更斯的代表作品有《雾都孤儿》、《双城记》、《远大前程》、《艰难时世》等。狄更斯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富人的冷酷无情,并表达出了他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

狄更斯的表现写作和手法异于常人。首先,狄更斯更喜欢描写那些古旧、奇异的情节和丑陋、荒谬的角色。其次,“他的情节经过精心构建,且经常将局部事件中的元素融入他的叙述中”(斯通,267-268)。再次,狄更斯喜欢描写悲惨的场景,而这些场景很容易使读者深受触动。最后,他习惯于用无生命的东西来梳理生活,或者将它们相互比较。

(二)《远大前程》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的经典作品之一,一经出版就受到了广大读者喜爱。托马斯·卡莱尔称“脑子里全是皮普的胡说八道”(卡明斯,122)。萧伯纳称赞道“书中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可信”(布卢姆,60)。小说的故事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记述了皮普淳朴的乡下童年生活。一次意外使他撞上一名逃犯,并偷了家里的東西帮助他。没过多久,皮普受邀到郝薇香小姐的大宅玩耍,遇见并喜欢上了美丽却冷漠的艾斯黛拉。某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突然提出要资助皮普,送他到伦敦接受上流社会教育,皮普欣喜若狂。故事的第二部分主要描写了皮普在伦敦接受教育的经历。由于受到上层社会奢华享乐等坏习气的影响,皮普过着奢靡堕落的生活。他一直深信郝薇香小姐是他的资助者,而真正资助者的出现使他直面残酷的现实。小说最后一部分记叙了皮普保护流放犯马格威奇的经历。虽然马格威奇最终难逃被捕,但在经历一系列的打击后,皮普认识到了亲情和友情的宝贵。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他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此外,“马斯洛还创造了‘衍生动机一词来描述超出基本需求范围并努力不断改进的人的动机”(戈布尔,62)。

这五种需求可以分为两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属于低一级的需求,这些需求通过外部条件即可满足。但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更高一级的需求,只有内部需求才能满足二者。同一段时期,一个人可能会有几种需求。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求占据主导地位,决定一个人的行为。五种需求相互依赖、重叠,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低层次的需求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皮普人生经历中的体现

(一)生理需求

空气、水、食物、睡眠都属于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失去它们人类将无法存活,因此马斯洛认为生理需求应当首先得到满足。小说中,皮普生长在乡下的一户穷苦之家,自幼父母双亡,不得不由脾气暴躁的姐姐抚养。小小的皮普没有得到过姐姐的温暖,甚至连吃饱穿暖都成问题。因此这一时期皮普的行为和思想都受到生理需求的深刻影响,比如皮普有时会偷吃一块馅饼或奶酪,又如皮普想要成为姐夫那样的铁匠,将来能打铁养活自己而不必饿肚子。

(二)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包括个人安全,财务安全以及身体健康等方面,也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安全需求同生理需求一样,贯穿皮普的童年生活。作为孤儿,皮普的生活当然算不上好,书中姐姐曾沾沾自喜地一语双关道“他是我一手带大(打大)的”(狄更斯,6)。姐姐的家庭暴力、刻薄言语和亲戚邻居的讽刺挖苦对皮普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这时候,他内心讨厌甚至憎恶对他口出恶言的人们,但却选择低眉顺眼、沉默不语。因为皮普不能失去现有的遮风避雨之地,他还不能够独自闯荡,安全需求使他选择忍受现况。

(三)社交需求

社交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等的需求。“人需要爱和被爱”(马斯洛,50),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并得到关心和爱。郝薇香小姐为皮普拉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使皮普对上流社会充满热切的渴望。他不再满足于成为一个平凡的铁匠,更渴望得到郝薇香小姐的认可、艾斯黛拉的爱情和赫伯特的友情。皮普被社交需求驱使,一心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上等人,开始打心眼里瞧不起自己的出身。

(四)尊重需求

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需求既包括个人对自身成就和价值的评价,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在得知有人愿意资助自己赴伦敦接受上流教育后,皮普毫不犹豫地选择答应,迫不及待地离开了乡下。他希望自己在伦敦做一个真正的上等人,彻底脱离原本的世界。但现实让他体会到了和他人难以逾越的阶级鸿沟,而他想到的填补鸿沟的方法就是花钱如流水,“负债使我得到放松”(狄更斯,274)。皮普变得虚荣、爱面子,总是积极地表现自己、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这些都是尊重需求未能被满足的表现。

三、皮普与自我实现

(一)皮普未完成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成长、发展以实现个人潜力的过程”(彭美兰,28)。全书中,皮普内心中的想要达到的自我实现紧紧围绕两个部分,一是成为有“远大前程”的上等人,二是得到艾斯黛拉的爱。皮普为了达成目的,接受了神秘人的资助,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家乡,疏远了爱他的乔和比蒂。他抛弃了过去的一切,学习不熟悉的礼仪和知识,花钱如流水,努力试图融入上流社会。

然而神秘资助人的面纱最终被揭开,他并不是皮普以为的郝薇香小姐,而是潜逃回国的流放犯。这一刻皮普明白他再也没有什么远大前程可言了,终日浑浑噩噩。之后他打起精神想要把流放犯马格威奇送走,但马格威奇最终还是被捕,财产全部充公。最终皮普失去了所有、负债累累,艾斯黛拉也远嫁他方。因此,从皮普的角度来看,他的自我实现并没有能够达成。

(二)皮普已完成自我实现

在笔者看来,皮普完成了他的自我实现,这个观点有以下几方面依据。首先,在得知自己梦碎后,皮普虽然郁郁寡欢了一段时间,但很快振作了起来。他不再大手大脚地花钱,并把从前花高价购入的奢侈品悉数卖掉偿还债务。其次,虽然马格威奇是一名潜逃回国的流放犯,但于皮普而言他有资助多年的恩情,皮普绞尽脑汁地为他谋划出国。再次,虽然知道了郝薇香小姐是故意以艾斯黛拉来诱惑他、使他痛苦,但皮普并没有怨恨或者报复,反而真诚地劝服了郝薇香小姐资助赫伯特。最后,皮普在失去了所有后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痛定思痛、省察自身,他没有选择回乡下和乔跟比蒂一起生活、逃避过去,而是出国务工、赚钱偿还债务。所以如果说“自我实现就是追求完美自我的过程”(孙生文,52),那我认为皮普毫无疑问地完成了他的自我实现。

四、结语

从皮普的成长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所提及的五种需求对个人发展的深远影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虽然是低一级的需求,通过外部条件即可得到满足,但仍不能忽视其重要性。“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这些基本需求得到高质量的满足,人才有全面发展的可能。而高级需求,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二者需要人们对其有正确的认知,良性利用其满足自身发展并实现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Bloom, Harold, ed. Blooms Modern Critical Views. New York: Infobase Publishings, 2006.

[2]Cummings, Mark, ed. The Carlyle Encyclopedia. Cranbury: 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 2004.

[3]Dickens, Charles. Great Expectations. New York: New American Library, 2009.

[4]Goble, F. The Third Force: The Psychology of Abraham Maslow. Richmond: Maurice Bassett Publishing, 1970.

[5]Maslow, A.H.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54.

[6]Stone, Harry. Dickens Working Notes for His Novel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7]孫生文(Sun Shengwen). 关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描述问题[J]. 河南大学学报,1994(34).

[8]彭美兰(Peng Meilan).梦不能太久——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解读《如果我们梦太远》中光蒙的形象[J].青春岁月,2009(5).

猜你喜欢

远大前程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狄更斯
论狄更斯小说的广告叙事
需求层次理论视野下的杰克·伦敦小说《马丁·伊登》
《远大前程》的哥特式解读
狄更斯、透纳与大海
狄更斯作品《远大前程》的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