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2018-01-17徐燕
徐燕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中,经过几年的层层培训,我们理解了课改的基本精神和核心理念,明确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在不断变革,但这并不等于就解决了实际操作问题,要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本文讲述了如何在新课程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设计;改革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要有全新的观念
教师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有突破和创新,可以说观念更新比方法更为重要。只有将新课程理念应用于教学设计中,才能更好地给课堂教学定位,课堂教学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1.教学设计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新课程实施中,课改的基本精神和核心理念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才能得以落实。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变革,课程改革将流于形式。因此,教学设计必须依据新课改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学生自身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设计要注重自身的角色定位。课堂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阵地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新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要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
3.教学设计要重视师生的交流与合作。教学设计必须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重视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分工协作、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对问题探究、发现、认识,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不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设计必须紧盯教学对象。学生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教师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把教育思想转化为教学行为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学设计是联系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它给出了教学流程,明确了可操作性方法。教学设计过程中既要关注理论性,又要关注实践性。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2.整体设计与要素分析的关系。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设计是由教学诸要素的分析与组织等组成的系统性工程,教学设计必须站在系统的高度,既要有整体设计,还要对教学各要素进行具体分析,体现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使教材与教学成为有机整体,以实现整体优化。
3.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的关系。新课程教学设计应坚持“以学定教”,既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静态设计,更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使静态目标与动态过程在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中推进。
4.教学主导与教学主体的关系。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出现,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因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应始终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原则,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创建主体参与型课堂,不断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要深入。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呈现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新课程教学中,对教材的分析,既要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注重教材的运用,还要关注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对于教材的理解,除了阐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和再创造。
2.目标制订要全面。教学目标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符合教学基本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要做到三维目标的统一。首先,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制订知识传授目标。其次,考虑教材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制订能力培养目标。再次,通过课堂教学培养良好的品质,制订思想教育目标。最后,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要突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分析研究,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其次,教师要制订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化难为易,讲解上抓重点,作业上练重点,时间上保重点,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
4.学情了解要深入。教师必须在课前了解学生,研究学情,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个体差异和课堂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诸多方面的因素,从而针对学生的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提问方式、问题难度等,让学生融入教学。
5.过程设计要科学。教学過程是在教师主导下展开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体现教学目标和实现目标,要从整体上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各环节之间应强调逻辑性、递进性,做到环环相扣,处理好各环节预设和生成关系。
6.教学方法要恰当。教无定法,但要得法。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教学方法的择优选用,同时还要考虑这些方法的有机结合。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教学环境等诸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