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2018-01-17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家境贫困,又素有退隐之愿,而慧遠与陶渊明复相友善。诗中用“三径”“东林”的典故,或许以此比拟远上人和作者自己。本诗题一作《秦中寄远上人》。从全诗的内容来看,当为诗人在长安落第后的作品。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正面写欲隐居山林之意。“一丘”,据《晋书·谢鲲传》:“(明帝)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后世便以“一丘”代指隐居于山林丘壑之中。“三径”,据《三辅决录》记载,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乡,荆棘塞门,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又陶渊明曾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后来多以“三径”指退隐家园。这两句分别用两个典故表示隐居田园的志趣。但“苦无资”三字,又透露出诗人穷困潦倒的苦况。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紧承上句,表达自己不愿做官、意欲隐居的思想。“北土”指秦中,亦即京都长安。这是士子们追求功名之地,这里用以代替入仕为官。这一句表达了不愿入仕为官的思想。那么,既然不愿做官,意欲何为呢?“东林怀我师”的一个“怀”字做了回答,表明了对“我师”的尊敬与爱戴,暗示出追求隐逸的思想,并紧扣诗题中的“寄远上人”。“东林”,晋僧人慧远初居庐山西林寺,后来因为来问道者日多,刺史桓伊为他于山之东另立房殿,号称东林寺。慧远是著名高僧,又与诗题中的“远上人”之名恰好相同,因此诗人借此以表达钦慕之意。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写滞留京城的遭遇和境况,透露出不得志、穷困潦倒的苦涩。“黄金燃桂”用的是《战国策·楚策》中的典故:“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这里比喻留在京都长安的贫困处境。由于处境的贫困,希望的渺茫,世态的炎凉,因此诗人的“壮志”也逐年衰落,表现出心灰意懒于功名的境况。这两句对偶不求工稳,流畅自然,含义极为丰富。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二句,照应诗题“感秋”二字。凉风徐徐,蝉鸣益悲,深秋将尽,隆冬即到。“黄金桂尽”,何以卒岁?不能不使诗人产生哀伤的情绪和愁苦的心情。再加之诗人身居北土,旅况艰难,官场失意,呼吁无门,举步维艰,怎能不“益悲”呢?这两句将诗人在京都的遭遇和盘托出,难怪诗人有“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之想了。
(原载于《全唐诗鉴赏辞典》,贺新辉主编,中国妇女出版社1997年版,第696~697页;池万兴解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