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及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8-01-17徐云娇
摘 要: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小学教育的基础,也是贯穿小学教育的核心。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对小学生的人格塑造、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当前小学生好习惯缺失的现象,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刻不容缓。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培养方法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如果让学生养成一种好的习惯,他们就会在习惯的驱使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习惯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成长的“助推器”,然而在现实中,多数小学生却存在以下问题:学习不主动,作业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中不认真思考,不积极动脑,上课不注意听讲;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拖拖拉拉;做事不坚持,经常半途而废;不懂礼貌,不懂分享。
当今许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过多的关注,养成了任性且敏感多疑的性格,承受能力、生活能力较差。
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最大、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教育的本质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然后让学生在好习惯的助推下,不断朝着好的方面成长、发展;反之,坏习惯就会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甚至毁掉学生一生。
二、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1.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小學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远远重于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引领小学生正确学习、热爱学习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小学阶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预习、复习的好习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好比是火力侦察,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有预习习惯的学生,在听课时才会有重点、有疑问地去听,才能提高听课效率。课后复习同样重要。通过复习,才能更好地巩固上课所学到的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才有助于成绩的提高。因此,小学教师可通过各种方式,如学习交流会,让学生明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重要性,并帮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复习方法,转变小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在课堂上,如果“身在课堂,心在课外”必然会影响听课质量,这也是不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小学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听讲的好习惯,坚决杜绝边听边玩、边吃边听的现象。小学教师可以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有计划、反复抓,以督促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例如,班主任可以建立一个记录表,根据学生上课听讲的情况,每周评选“优秀之星”,督促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
(3)培养学生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独立完成作业是整个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做课后作业不认真的学生,或者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一定要采取各种措施,如树立榜样,在每次做作业之前,有意识地将质量好的作业展示一下,以督促学生提高自己的作业质量;严格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质量等,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作业习惯。
2.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有意识地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经过严格、反复的训练,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教师必须要监督,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耐心,对小学生进行反复的行为训练。有意识的行为训练,是一项道路漫长且任务艰巨的活动,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而且还要采取各种有趣的形式,让学生在兴趣中渐渐养成一种好的行为习惯。如通过比赛、游戏等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行为训练。
(2)注重榜样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时,榜样的作用不可忽视。小学生正处于模仿的年龄,榜样的作用远远高于千百次的说教。因此,小学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为学生做好榜样。
3.良好的习惯需要家校共育
教育是家校共育的结果,单凭一方的努力是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和家长做好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到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
三、结束语
教育是习惯的培养过程。要培养优秀的人才,就必须从小加强对好习惯的培养。学校、家庭必须要加强沟通,共同努力,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郭桂秋.关于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29).
[2]王金荣.从小事做起,培养一年级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J].科技资讯,2015(27).
[3]何淑娟.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3).
作者简介:徐云娇(1974— ),女,江西进贤人,本科学历,职称: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