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局新闻腔的艺术特征研究
2018-01-17赵韵怡
赵韵怡
[摘要]白局是南京的一种地方曲艺,是南京方言精髓的体现,是南京人民现实生活图景的真实再现。白局新闻腔曲段是白局较早也是较为重要的一个题材腔调,是白局重要的构成部分,对研究南京地区的历史文化及民风民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遗憾的是,至今对该腔却鲜有单独研究。本文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获得白局新闻腔的相关音频、视频、图片、曲谱等一手资料,重点考察白局新闻腔的起源、艺术特征与文化价值。
[关键词]白局;新闻腔;曲艺;传承
白局是南京本土濒临灭绝的一种曲艺艺术,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植根于南京本土的民间曲艺,其曲调历史悠久,依靠艺人世代口口相传而得以保存,因此还保留着明清两代、秦淮两岸民间俗曲的古朴色彩,为我们研究明清俗曲和说唱音乐形式的发展提供了一份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白局新闻腔是对以新闻为题材的白局唱段的统称,这些唱段体现了民间词曲合辙押韵的巧妙构思,它们在当时发挥着新闻传播的作用。而在今日,由于在其曲目的内容中记录了大量的时事要闻及人们的生活动态,形象贴切地再现了当时南京人民的现实生活图景,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这无疑对南京近代历史文化、民俗民风的发展研究都具有无法替代的宝贵价值。
白局新闻腔中唱词十分精悍,保留了大量的方言俚语,在针砭时弊的同时不乏幽默,是南京方言的精髓所在。这对研究南京方言土语也有着极大的价值。
另外,白局新闻腔所使用的曲牌起源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明清俗曲、揚州清曲的影响。冯光钰在《曲艺音乐的传播》中指出:
“扬州清曲通过艺人的巡演,对长江流域各地的牌子曲类曲种都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首当其冲就是南京白局。”且白局新闻腔的专用曲牌[数板]就是由扬州清曲中的[南京调]发展演变而来。这样,新闻腔对明清俗曲、扬州清曲的艺术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白局新闻腔的起源
“唱新闻”是白局的一大特色,久而久之,这类以新闻为题材的白局被归纳为“新闻腔”,如此题材的曲段多使用半唱半说的数唱音乐来表现。这些唱段行腔自如且风趣幽默,虽缺乏缠绵委婉的抒情之感,却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当时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时事新闻。
在对白局老艺人黄玲玲的采访中,她向笔者详细讲述了白局的发展历程。白局最初流行于云锦工人当中,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用土语说唱身边发生的新闻故事。由于云锦工人们能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将其编成白局唱段,且一经演唱能够迅速在工人当中流传开来,所以用白局“唱新闻”具有时效性强、传播快、通俗易懂的优点。
在当时媒体匮乏、报业不发达的情况下,白局在人们的生活中实际充当了广播宣传的角色。另外,新闻题材的白局不光能够快捷敏感地反映事实,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扮演着下层劳动人民反抗压榨、争取自由的斗争武器。这些唱段尖锐辛辣地讽刺着现实生活,控诉老板的苛刻,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因此,通过白局唱新闻的方式很快就在工人当中流行起来,
“唱新闻”也就成了白局最初产生时的主要功能。以下是新闻唱段之一的《倒文德桥》唱词节选:
引子:(光绪三十一年上,南京城出了新闻事一桩。/要问什么事?夫子庙西里轰东倒呀倒栏杆。)/五月是端阳,夫子庙河中玩龙船(音床)。/今天我们早点吃中饭。吃过中饭夫子庙去看龙船。/要问吃的哪几样菜?报出来你们大家听听看看。/茭儿菜炒五毒,蒜头儿烧黄鳝。/黄鱼汤拌片儿粉,油黄咸鸭蛋。/火腿粽子蘸洋糖。/鸡丝打蛋汤,外加麻油生姜。/……多年的木头栏杆,基本已腐烂。/来的人多分量重,经不住人挤扛。/忽然,叭叉一声响,恨不得长翅膀。/有人掉下秦淮河,就像鸭子一样。/……这刻河里淹死人,外边消息胡乱讲。/城南传到城北,城北又传到城南。/……常说神鬼怕三静,一静就平安。
该段唱词向我们生动再现了光绪三十一年端午节市民争看赛龙舟,挤断夫子庙文德桥,溺毙数十人的惨剧。我们从唱词中不仅能够知晓当时事件发生的前后经过,同时也能了解到光绪年间,南京的节日风俗与饮食习惯。
二、白局新闻腔的主要曲牌曲目
在白局中,流传至今最为著名的新闻段除了“两倒一抢”——《倒文德桥》《倒城墙》《抢官米》外,还有《机房苦》《火烧小东门》《观灯》《打议员》《三打横溪桥》等。
在曲牌的运用方面,新闻腔的曲目几乎全部是由曲牌[数板](又称“数落”或“滚落”)来表现,[数板]几乎成为了新闻段子的专用曲牌。关于[数板],史料有记载,白局老艺人张元发曾道“白局以[南京调]为古腔本调,此调又称[数板],[南京调]系外路人对南京白局曲牌[数板]的称谓。”据现有资料证明,[南京调]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其《京舵子》《起字调》《马头调》《南京调》之类,传自四方,间以效之,而鲁斤、燕削,迁地不能为良矣。”据笔者查证,[南京调]是扬州清曲中的主要曲牌,虽名为“南京调”,但在南京本地,却多称其为[数板],又因为其多用于唱新闻,所以有的老艺人也称[数板]为“新闻腔”。白局老艺人徐春华曾对此进行解释:“在白局流传过程中,由于曾受到扬州清曲的影响,一些曲牌曲调均是扬州清曲未经改革的旧调。”
曲牌[数板]为五声调式,结构呈开放性的上下两句,上句落徵,下句落商。在句与句之间有着短小的过门。演唱者可根据唱词的多寡来决定句子的长短,也可将较长的句子分成若干短句进行演唱。虽然主要旋律只有两句,但由于句子没有收束,曲牌无终止,因此可以反复唱下去。当演唱者欲结束唱段时,只需在下旬的位置接[银纽丝]的尾句结束即可,因此用[数板]演唱的新闻段曲目内部旋律短小活泼、变化自由。虽然其结构较为简单,但这一点恰恰符合了“唱新闻”通俗易懂、简单易学的要求和特点。现以《全国大解放》为例。
三、白局新闻唱段的艺术特色
白局新闻唱段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使用南京方言演唱、念白,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本身也是一种语言艺术。endprint
从表演形式来看,白局新闻段与其他唱段无太大分别,演员中间摆一张四仙桌,桌上放花朵,燃沉香。据老艺人黄玲玲所说,早期演唱时伴奏乐器有二胡、月琴、琵琶、三弦、笛、箫、笙等。有时仅以二胡伴奏,以檀板、皮鼓及筷碟酒杯击节。但现今的新闻白局伴奏乐队多采用二胡、中阮、琵琶、小三弦各一,演唱者则自击板鼓盘碟,形式简洁大方。
从唱词及曲调来看,半说半唱在新闻腔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一字一韵、节奏紧凑,有的片段直接变为一定节奏下的宾白,它淳朴、明快,说唱结合,唱词通俗易懂,过耳难忘,所以才能在群众当中广泛流传。
在唱词方面新闻腔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排比句,尤其是在演唱者陈述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时,排比句可以直接明了地让观众理解感受曲目中的内容。例如《倒文德桥》中,当介绍端午节百姓家中的饭菜时,均采用了排比的句式,结合说唱的曲调用较快的速度演唱,这样,不但使唱段极富有生活趣味,同时也使听众感受到菜色的丰富。
新闻腔白局的唱词受曲牌格律的制约,主要以七字句或十字句为主,但也有三字句、五字句相混的词格。唱词每段都需一韵到底,讲究合辙押韵。如有篇幅较长的唱段,也可中间换韵。
它的音乐曲调主要来源于南京周边的地方小调,也有一些曲调来自于明清秦淮沿岸的俗曲曲牌,它的曲艺类型属于曲牌联缀体,也就是将不同风格的曲牌通过联章来表现相对完整的故事。白局曲牌也借鉴吸取了我国其他地方戏曲、曲艺的音乐元素,经过加工,形成了富有独特个性的音乐结构体系。
从白局新闻腔的主要思想及内容上看,它能够较为真实、贴切地反映现实生活状态。其内容取材广泛,有唱民间传说故事的,如《卖油郎独占花魁》;有介绍金陵景色的,如《秦淮游》《金陵遍地景》;有反映民间生活的,如《小寡妇上坟》《采芦蒿》;有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如《机房苦》;有赞扬新时代生活风貌的,如《告别小平房》。
除了反映现实生活外,白局新闻腔中也有一些古典曲目。这些曲目大多借鉴了其他曲艺或弹词的音乐形态及元素,通过消化融合,产生了自己的语言。虽然白局与江南其他地区曲艺艺术相比,略微欠缺一些含蓄、典雅、工整之感,但那些朴实的俚语及明快的伴奏,赋予白局极强的生活气息,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幽默与智慧。
另外,在白局新闻腔的唱段中,演唱者多是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将音乐与方言相结合,相对客观地表现一个情节完整的故事。偶尔,为了凸显新闻人物的鲜明性格,艺人们也会模仿当事人的语气和情绪,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演唱。
四、结语
当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尚且单调、科学技术尚欠发达时,白局曾经是最贴近南京民众生活的艺术形式。它与其他曲艺艺术相互融合、相互交织、共同发展,为南京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搭建了一个朴实而独特的精神世界。然而,如今白局却风光不再,濒临灭绝。这不能不说是南京传统民间艺术的遗憾和悲哀。
因此,本文所表达的不仅是对白局这一民间曲艺艺术以及新闻腔的认知与了解,同时也希望唤起读者内心的共鸣,重視地方传统文化的发展,使它们能够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保存、延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