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8-01-17张强军张佳
张强军+张佳
一、国内中医药院校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中医药院校的专业针对性强,既有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共性问题,又有着其特殊的方面。在实际就业过程中,数据显示,中医药院校女大学生被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因性别歧视拒签率近30%。从整体上看,中医药专业女生普遍呈现出就业面窄、签约率低等特点,已成为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难点。这种现象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偶然的,而是多种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1]。
二、中医药院校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
1.女性自身层面就业的限制
(1)女性劣势及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女性社会角色导致女性相对于男性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家庭上,这成了直接影响着女大学生就业的不可避免的劣势。此外,由于女大学生毕业时正直适婚适育年龄,而婚育将影响女性员工对工作的投入精力和投入时间,因此招聘单位对女大学生的年龄、婚育状况等有着更加苛刻的要求,而年龄偏大的未育女大学生,将处于非常不利的竞争地位。
(2)自身期望值较高,对工作挑剔。在高校就业工作中不难发现,女大学生对将来从事工作的期望值普遍较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不少中医药院校女大学生对工作的地点、环境、工作性质、薪资福利待遇等要求高,大约有80%的女医学生有到大中型医院工作的愿望,不愿意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工作;同时,由于医学专业的学生从一名学生成长到一名能够独立出诊的大医生,至少需要5~8 年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的过程,面对漫长的成长期,投入成本高,导致医学女大学生在择业时不愿降低就业期望值。
2.高校就业与生涯规划教育不足
(1)高校办学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近几年来,全国各大中医药院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大量中医药院校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而学校的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环节还并没有完全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导致学生所学内容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匹配,难以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2)高校缺乏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目前,高校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相对比较重视,但是目前的就业指导存在着重“量”不重“质”、盲目追求覆盖面等问题,往往是在整个班级或者整个专业内进行笼统的指导。就业指导的方式也多为讲座类,互动性差,缺乏有针对性的、细分化的、深层次的具体指导,女生的特点和需求难以得到应有的关注。即使在就业指导后,很多女生依然并不知晓她们在职业上的特长和优势所在,从而无法真正发挥就业指导的引导和帮助作用的发挥[2]。
3.社会环境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社会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国家尚未形成完善的社会规章制度,以解决针对用人单位在聘用女大学生工作后一系列问题,切实保障女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二者的切身利益。虽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都在保障女性就业方面明确规定男女享有平等就业权利和相关权益,实现就业机会均等化,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基本都是原则性的,缺少相关的监察、激励和惩罚措施,因此“就业平等”目标的实现仍然是一种奢谈。
(2)社会对女大学生的职业定位的影响。传统的主流价值观念对女性社会成就的期望值较低。用人单位也通常会认为女生虽然认真踏实,但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虽然在校期间成绩优异,但实践能力不足;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发展潜力不足;等等。因此,相同条件下,用人单位更愿意选择男生,而不愿聘用女生。
三、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1.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育引导
高校要突出能力本位,加快改革,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灌输教育向互动教育转变,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从单一传授知识向技能培养转变。要注重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教育引导,可以通过社会成功女性的正面形象(如董明珠、杨澜等)和女大学生就业的成功案例,强调女性特点在未来工作中的有利方面,帮助女大学生树立自信。
2.强化“扣子”意识,做好生涯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说明了做好生涯规划的重要性。针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学生家长要从生涯规划的角度入手,从高考填报志愿开始,与学生一同制订详细可行的大学发展规划,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在进入大学后,要不断修订完善生涯规划的方案,根据单位招聘的要求,在专业水平和其他技能(如英语、计算机)等方面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日后就业竞争力。
3.打造就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要充分利用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女大学生就业打造平台,搭建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桥梁。一是运用移动互联新技术搭建灵活多样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地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网与高校校园网、公共招聘网有效链接,打造互联互通、优质高效的“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二是构建“大数据+就业”新模式,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为“互联网+就业”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建立O2O就业新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有效互动,让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均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就业创业服务。
4.扩大政策支持,完善制度法规
政府的支持无疑是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强大助推力。为了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建议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四点措施:一是采取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基金支持等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招用女大学生;二是为创业女大学生提供免息贷款,扶持创业;三是搜集信息,定期举办女性专场招聘会;四是为待业女大学生提供培训和继续教育。
国家和社会各界应该切实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完善各项关于就业和反对性别歧视的立法,保护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应该享有的权益。在立法中要加大对用人单位歧视女性行为的惩罚力度,使得用人单位意识到性别歧视所要付出的成本代价,进而降低性别歧视行为的发生几率,切实保障女大学生在就业中的合法权益。
5.加强自我提升,打造良好心态
女大學生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劣势和“短板”所在,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提升,不断完善自身形象,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同时,要培养良好的择业就业心态,改变眼高手低的思想,俯下身子,坚持先上岗后就业,放下“架子”,提高自己的择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夏 爽.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0(7):105-106.
[2]袁培红.女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苏州:苏州大学,2013.
[3]张 进.提升就业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37-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