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文化魂 建富强国
2018-01-17李晗许亚岚
李晗+许亚岚
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那么,应该如何解读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部署?文化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收官和开局并举,承前与启后交替,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归根到底靠实干苦干、靠开拓进取。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瞄准目标不停干,才能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朝着伟大目标奋勇前进。这个阶段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重点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在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部署中,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被认为是发展的重点。
根据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显示,文化产业包括文化、体育、娱乐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制作业、文化艺术业10大行業。目前,从我国的文化产业结构分层来看,传统的以提供新闻、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服务产品的“核心层”仍是文化产业的主体,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以提供网络文化、文化休闲等服务产品的“外围层”已具一定规模。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就文化产业体系而言,首先便是现代化的问题,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核心是内容的现代化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再者是新旧媒体融合的问题;其次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问题,比如与科技密切融合,朝着新业态方向升级,即互联网+数字经济。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指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各种要素,比如,文化产品市场、文化要素市场和文化服务市场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市场一方面需要发挥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是要在繁荣国内市场的同时,扩宽国际市场,让两个市场实现有效融合。”魏鹏举说。
应该理清的核心观念
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系,决定了文化产业根基的培育和产业链的延伸。从生产力视角看,文化产业不仅是显现于市场上的商业文化,而是扎根于广阔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中的创新创意,其与文化多样性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仅在商业文化生产的意义上,才会存在市场资源配置的问题。“如果不理清各种核心观念、关系不顺、管理失当,落实到实践中,即使我们有好的创意和产品,最终也会导致文化产业链做不长。”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范玉刚告诉《经济》记者。
其中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是,现代文化体系的主体性归谁。魏鹏举表示,根据十九大报告中的要求,国有文化企业是现代文化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时其他所有制类型共同发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市场格局。从行业结构来看,未来会更加强调核心文化、新业态,比如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金融融合。
再者是文化立法的体系化。我们可以看到,文化领域的立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以及《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等8部法律、1个决定。
“但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完整的制度供给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梅花与牡丹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金巍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的政策体系还是比较偏向狭义的政策,即以政府部门提供的制度供给为主,其本质上是公共政策。从整个体系来看,上至法律、下至行业的自律性准则都应该成体系。
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郭万超看来,文化产业税收政策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进一步加大税收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服务文化,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
郭万超向《经济》记者介绍说:“纵向比较来看,我国的优惠政策的确很好,但横向比较的话,我国的文化产业大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还需进一步细化,力度需要更大一些。”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税收政策的促进和扶持,实践证明,税收优惠政策可以让投资者尽可能降低投资成本与风险,从而提高投资效益。在示范效应的激励下,全社会更多的资金都会流向文化产业,在此过程中,最终政府也能在文化产业税基的稳步扩展中获得更多的税收收入,然后再通过文化事业的方式反哺给人民。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税收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对于艺术家的税收激励措施,不论艺术家在哪个地域,其作品销售所得享有所得税税收豁免;第二,基于地域类税收激励措施,在指定的‘艺术区内生活或工作的艺术家就其作品销售所得免征所得税;第三,基于产业类税收激励措施,指定的‘创造型产业(如电影、电视和录音制品等),根据国家规定就其生产数额和发生的相关费用享受税收抵免。”郭万超说。
除此之外,“一个即将成为重要关注点的是文化企业管理。”金巍认为,按照发展规律,当产业的推动力从政策、资本、投资都已趋向完善的情况下,企业管理会成为重要要素来被提出,并受到广泛关注。
范玉刚也表示,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文化企业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跨地区发展,达到资源全国流动的效果,而且跨行业以及跨所有制发展,通过上市培育战略投资者,也能推动文化企业成为从产业集团跨越式发展到价值链高端的财团。endprint
文化投资运营被看好
2013年文化产业的增长率降到了历史低位,而2014年又上升到12.1%,与继续下滑的GDP增速相比,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比较温和的V型反弹上升势头。可以看到,新常态背景下,中国要保持6.5%以上的中高速增长,找到新的經济增长点是必要的。
“文化产业毫无疑问被视为在传统经济下滑同时又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一个战略性支点,从市场角度来看,我国对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潜力依然引而未发。”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李虹含向《经济》记者表示。
从文化行业角度来看,市场化程度较强的电影产业和游戏产业发展较为迅速,收入也比较客观。2017年中国电影年度票房突破500亿元,用时为324天,创下历史最快速度,业界人士认为至此我国电影产业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根据《2017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数据显示,中国游戏市场将实现销售收入2036.1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较2016年提升5.3个百分点,结束了此前连续三年增速下滑的局面。
尽管如此,“从横向来看,我国电影还是存在‘大而不强的局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马同斌告诉《经济》记者,中国已经是位居世界第二的电影大国,但还不是电影强国,其短板也是比较明显的,第一,缺乏世界级的优秀作品,整体质量不高,没有把中国价值观的影片向西方输出,在电影走出去方面,除亚非市场外,海外发行渠道短缺;第二,电影产业竞争力亟须提升,目前,电影生产还未进入到工业化生产阶段,还处于“作坊式”生产阶段,市场集中度偏低,跟好莱坞6大制片公司占据电影生产近70%的比例相去甚远,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公司可以长期持续占据10%以上的市场份额,产业效益有待提高;第三,人才和创意方面与国际存在差距;第四,电影产业区域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差距大,呈现东部领先、西部靠后、中部和东北有所波动的现象,区域协同发展亟须加强。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也坦承,从整体上看,文化产业公平竞争的大环境还未建立起来;条块分割的情况还未打破,容易形成地方保护,而且在发展过程中,现代互联网的文化企业高速发展,传统的文化企业体制机制相对比较滞后;在文化产品的供给上,分众产品比较缺乏。
“无论是根据市场性程度来看,还是从细分产业本身来看,其归根到底,说明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结构性不平衡。”金巍说。
那到底如何才能达到平衡?发展文化产业应以市场经济方式进行资源配置,以法治经济方式进行系统运维。另外,可以看到2017年各地文化企业纷纷成立基金,银行纷纷成立文创部。魏鹏举认为:“文化投资运营在未来有可能成为新门类。”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也提到,文化产业的水平和现代企业的运行都不太够,演出和出版业等运行方式也缺乏现代的思路,基于此,文化投资运营相当于独立出来的第三方行业,能够整体把握,加强创新,实现文化企业的现代化。
文化体制改革偏向统筹融合
金巍认为,总体上来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重中之重。如果在下一个阶段解决不好的话,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瓶颈很难解决。“改革的核心有三方面,一是国有文化企业的改革,比如,如何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二是文化领域的社会组织改革,比如,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如何当好桥梁纽带,畅通党委、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联系;三是政府的改革,比如怎样使政策的落实更为有效。”
实际上,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从2003年开始。当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将文化领域的不同行业和单位进行了科学分类,一类是承担党和国家重要宣传任务、政治性较强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一类是可以转制为企业的经营性文化企业单位,改革重点是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在这个基础上,中央决定采取试点的办法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之后的“十二五”期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也取得了很多成就,比如,“十二五”时期,文化部制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等40多个改革文件,搭建起文化制度体系的“梁”和“柱”;通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促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深化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文化科技融合等措施促使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等。
在“十三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比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作生产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以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以有效保护为前提,全面加强文化遗产工作,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提高文化开发水平为着力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等。
“按照十九大报告中的部署,我感觉两个效益相统一是文化体制改革深化的一个方向,意味着原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分类改革的思路会走向综合改革的方向,而且是在以社会效益为先的前提下,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统筹融合发展。另外,根据近两年文博单位做文创产品开发的情况,说明公益性社会单位也可以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魏鹏举说。
需要注意的是,把握“两个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在保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同样也是区别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难点。
打造文化强国的内外之道
文化的作用是什么?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其著作《文明的冲突》中表示,文化能立国、强国、富国,能使人民幸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就是说,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发展目标,概括来说,对内“五位一体”,对外走进去、走上去。endprint
对内加强文化自信 对外提升软实力
如何理解“强”呢?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强”对内是形成以文化自信为内核的文化自强,对外是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在國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叶林看来,“文化强国”应该是一个文化自信的国家、文化产业强大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的国家、文化创新不断涌现的国家和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的国家。
国家实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地质圈”实力、“生物圈”实力和“思想圈”实力。“地质圈”实力指的是经纬度、面积、资源、古迹等有形可见的物理地理层面的实力。“生物圈”实力比前者高一层次,这一层次是指处理一系列复杂微妙的关系,核心是生态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民生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再高一层次的则是“思想圈”实力,包括教育、艺术、文化、标准、价值等无形领域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赵磊告诉《经济》记者:“人类社会中,越强大恰恰越无形,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强大,必须要在‘生物圈与‘思想圈层次发力。”
文化作为“五位一体”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便是对内思想圈的发力。文化在其中起着延展性和润滑性的作用。一方面文化可以延展到很多领域,比如,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另一方面文化能使人与人之间形成国家制度观念的认同。
与此同时,“文化建设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叶林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保证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建设的正确方向。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走上去”
赵磊在各国调研时发现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中国人来了,中国人又走了”。回顾过去5年的成绩,文化走出去的效果已经达到。
但目前我国所处的阶段仍然是向文化强国奋斗发展的过程中。“此后的阶段,我认为应该是走进去、走上去。”赵磊解释说,“走进去”是指走到别人的内心深处,“走上去”是指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如何走进去呢?目前国内的很多文化主题公园是一个值得令人反思的例子。
赵磊做过这样一个调查:我国的主题公园总数超过2500个,投资金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300家左右。70%的主题乐园属于亏损状态,20%的主题乐园处于收支平衡状态,仅10%的主题乐园盈利。主题公园的基本模式是“文化旅游+地产”,每一个都有酒店、餐饮、演艺、旅游、养老、度假等综合要素,却没有一个特别突出的核心竞争优势。能形成本土主题公园的二次消费在整体收益中仅占10%,大多数5%都达不到。
反观世界知名的文化主题公园——迪士尼、英国默林娱乐集团、环球主题乐园、六旗均在中国布局。“究其原因,除了文化内涵的接入,更重要的是有品牌效应的支撑。”赵磊说,迪士尼模式可以概括为大片效应,即每一部经典的电影会成为迪士尼乐园的一个魅力区域。杜莎夫人蜡像馆模式核心是名人效应,其经久不衰的最重要原因是满足人们强烈的好奇心。环球影城是一个再现电影主题的游乐园,其中以多部大制作电影为主题的景点最受欢迎。六旗的发力点是满足人们寻求“刺激”的心态,以各式各样惊险刺激的过山车为最大号召力。
外国文化主题公园在中国的情况实际上反映出“文化的供给侧到底应该如何输出”的问题。赵磊认为,如果把文化比作一个人的话,其属于慢热型,需要细细打磨。比如,根据要输入国的风俗习惯、人文特点先进行市场调查,然后进行庖丁解牛般的解读,最终才是提供与之对应的文化产品。而在文化产业的供给侧进行发力,还需分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边界、国内国外的边界、匠人和大师的边界,以此来进行文化活化。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文化最终是要达到影响别人的效果,其中很重要的一环便是体现出文化价值,实现价值共振。就像“天眼之父”南仁东所说“科学无国界,可是科学家有祖国”。这句话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听了都能认同,觉得有道理。由此来看,文化要从过去“术”的内容转变为挖掘深刻的内在。
构建“通心工程”的人文格局
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要激发与人分享的冲动,交流有温度、深刻的文化内容。“交流”的要点是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由此构建助益“通心工程”的人文格局。就像讲故事一样,一种是人用嘴讲故事,另一种是人用行动去讲故事,而后者本身是在创造故事。“跨文化交流必然是大道至简,简到一块车牌、一个公园、一片工地,这都是交流。目的是创造人文格局、文化条件,实现‘通心工程。”赵磊说。
而在用嘴讲故事方面,实则体现的是文化自信。中国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是人类神话传说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中国有极其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正在孕育着人类从未体验过的伟大故事。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夏学民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讲好三个中国故事——中国人的故事、中国神的故事和外国人在中国的故事。
此外,还可以运用电影等最易传播的手段,助力对外文化交流。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马同斌建议,电影也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文化建设。“第一,加强影视与泛娱乐、文旅、金融和科技的结合,衍生和拓展电影文化产业链,形成1∶7的产业拉动效应;第二,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增强历史使命感,摒弃唯票房论,深入发掘、引领文化消费新需求,向市场提供更多高品质、有文化内涵的影视产品,创新产品、渠道和方式,实现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第三,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文化交流,扩大海外发行市场。”
对于广大国民而言,文化工作者可以系统筛查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对其进行性格化塑造,重新定位其不同的角色,引入“超级Cosplay”,拍摄系列动漫游戏片,与高校教育打通,塑造“文化新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