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善意,也是一种尊重
2018-01-17刘布
刘布
邻居家的老太太。在房屋后面开垦了一块荒地,有吃不完的青菜,总是喜欢东家送,西家送。早上六七点,便听见她在门口喊:“小希,我摘了一些青菜,挺新鲜的,来送给你尝尝。”
我起初过意不去,觉得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不该欠她的,总是推托。后来婆婆劝我:“她给的你就拿着吧,先收着,咱们以后想办法再还她。你推来推去,反而不容易处理邻里关系。”
想想确实是,老太太原来对我挺热情的,后来因为几次推托,她见了我也忽冷忽热的。那天,我买了一兜水果回家,在路上碰上她,随手拿出两个苹果给她,她竟然也摇手拒绝,我有些受伤。
怎样才能缓和我们的关系呢?得知老太太虽然家境不错,但她总是闲不住,喜欢捡些废品贴补家用。我突然间想到,我家里还有一些旧书报,反正是堆在那里无用,不如送给她。
利用周末时间,我特意清理了一大堆东西,跑到她家招呼她来我家拿,我说,这些东西堆在家里实在占地方,丢了又太可惜了,不如请您帮忙给处理掉。她看我说得诚恳,又因为它们价值并不大,就乐呵呵地接受了。
这之后,每每家里多出空纸箱、空瓶子,我就会集中在一起,趁她在家时交给她。她对我渐渐好了起来,在路上碰到老远就跟我打招呼,“小希,小希”叫得亲热极了。她也总是回报我新鲜的蔬菜,有时候过来时我没开门,便把菜放在我家门口。
学会接受别人的好意,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当别人真心想为你付出,你就顺从地接受好了。等过阵子,你以她能接受的方式再回报她。邻里之间,有往才有来,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正需要这样的你来我往吗?你欠我一点情,我还你一点爱,欠了就还,还了又欠,在來来往往中增进感情。
(摘自《劳动午报》)
事与愿违
陈荣生
人的烦恼大多因为“事与愿违”。想年轻健康,却要面对老病死;想亲人团聚,却要经历爱别离;想成功发达,却可能所求不得。
事与愿违,可能是努力不够,要再努力;可能是因为方法不对,需改进方法。事与愿违还常常可能是因为愿望本身不切实际——不是“事与愿违”,而是“愿与事违”,是愿望本身错了。
错误的愿望即“贪图”。这时只能放下贪图,放下错误的愿望和执着。这才是许多解脱的开始。
(摘自《几乎没有记忆》)
三人行
王鼎钧
你知道登山的“规矩”吗?我是说训练有素的专家结伴去征服险峻的名山。他们三个人拴在一条长绳上交替前进,倘若一人不慎失足吊在悬崖峭壁之外,其他两人要合力把他拉上来。倘若费尽力气,营救无功,悬空吊着的人最好自己用小刀割断绳子,坠入谷底,让其他两人去完成预定的计划。倘若那人没有魄力自作了断,那么其余两人中间的一个,就要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刀了。登山的人个个带着一把利刃。
人生譬如登山,必须有充分的能力、齐全的装备、优秀的伙伴,千万不可失足。万一失足,最好很快地爬起来,倘若不能,那就要勇敢地作大彻大悟的抉择。友朋之间有同情,但是不可依赖别人的同情:人世之间有怜悯,但是不可期待这种怜悯。人要坚强,面临失败挫折时尤应如此。
(摘自《开放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