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前期护理干预分析

2018-01-17陆琴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创伤性血栓静脉

陆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 201700

近些年,创伤性骨折发生率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尤其是老年患者,发生比例相对较高,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其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而阻碍血液回流,若难以及时提供相应的诊治,便会演变成血栓后遗症,甚至并发肺栓塞,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为此,该文对该院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患者应用早期预防性护理干预,旨在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计66例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患者,均随机抽选自该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经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17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为60~85岁。观察组33例,18例男性,15例女性;年龄为63~87岁。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标准[2]:①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加入研究;②意识清楚且表达、理解、沟通等能力完好;③一半身体状态良好;④存在手术指征;⑤无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高血压、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类疾病等;⑥近期未接受过抗凝血凝药物治疗。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内容包括术前常规检查、术前备皮、禁食水、术后病情观察、提供清淡易消化饮食、按照医嘱采取止血与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早期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术前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加以检查凝血功能,指导患者健康饮食,以低脂与富含维生素食物、新鲜的蔬菜水果为主,促进排便顺畅,避免用力排便增加腹压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②术后患者需要抬高双下肢,以高于心脏平面为宜,若关节置换术者需要促使下肢摆放功能体位。待麻醉药消失,定期为患者翻身、按摩、扣背,加以协助患者做被动活动;③密切观察患者引流性质、颜色、量等变化情况,一旦引流液减少且患者自诉局部有疼痛与肿胀感时需要告知医生,提供相应的处理,此外注重患者患测肢体的皮肤颜色、温度、静脉充盈等状况,然后根据D-D水平进行血栓知识讲解,提高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的认识,增强风险意识;④运用间歇式气压血栓预防系统,深度按摩肌肉组织,增加血液循环,必要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同时观察患者术后1周时的呼吸状况,及时发现咳嗦、胸痛、血氧饱和度降低鞥不良情况,通知医生加以处理。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术后6 h、术后4 d的D-D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在患者术后连续4次收集静脉血,以双向侧流免疫法,加以CA1500全自动血栓/止血分析仪、SST-2型多功能免疫监测仪与其配套试剂测定D-D水平。护理满意程度:以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析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分为100 分,满意:100~80 分;一般满意:80~60 分;不满意低于60分。满意度=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术后6 h、术后4 d的D-D水平

观察组D-D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术后6 h、术后4 d的D-D水平的比较(±s)

表1 术后6 h、术后4 d的D-D水平的比较(±s)

组别术后6 h 术后4 d观察组(n=33)对照组(n=33)tP 1.45±0.27 1.67±0.37 2.759 0.008 1.47±0.40 1.75±0.23 3.486 0.001

2.2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患者术后并发症中以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均为创伤、应激反应、长期卧床等原因所致,发病率可达40%~60%,病情进展快,死亡率为9%~50%。据报道[2],下肢静脉向心性回流、骨骼肌肉泵性作用、静脉瓣功能正常、胸腔负压吸引作用等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国外研究数据得出,约有70%的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患者主要发生在创伤后的7 d左右。此外,相关临床研究也提出创伤骨折后的第2周、术后7 d内属于深静肠血栓发生的危险时期。由此可知,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患者需要早期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机体早日恢复健康水平。该文以该院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在掌握深静脉血栓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等内容情况下,①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初步评估,目的在于明确该病的高危人群;②加强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体位、静脉保护措施、病情观察等方面的指导,使患者充分感受到个性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③在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双下肢按摩、下穿活动等方面的指导,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使瘀滞血流回流至大静脉处,彻底消除静脉血栓诱因,并在必要情况加以低分子肝素治疗,有效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D-D水平、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且护理满意度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吴贵玲等[3]相关研究相一致,进一步证实经过对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患者D-D水平予以动态监测、早期预防性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助于减少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老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使其早日康复出院,促使患者对护理工作予以高度评价,达到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的目的。

综上所述,经过动态监测创伤性骨折围手术期老年患者D-D水平、早期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的实施,在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同时还可以促进D-D水平的降低,使得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予以高度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创伤性血栓静脉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