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降脂活性成分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2018-01-17崔飞龙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食品安全导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降脂脂蛋白脂质

□ 崔飞龙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高脂食品的过量摄入、运动量的减少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现代人的脂质代谢异常,进而发展成为高血脂症。高血脂症不仅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并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也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因子,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我国40~50岁人群中,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检出率为58.36%~88.31%,并有年轻化趋势[1]。茶叶作为世界三大无醇饮料之一,具有多种保健功效。茶叶中降脂功能成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医学价值。分析茶叶中不同组分的降脂功效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能够为茶叶降脂功效的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茶叶天然产物的生物医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传统茶产业向深加工方向的发展。

1 茶叶中降脂成分

1.1 多酚类及其氧化产物

茶多酚是一种稠环芳香烃,可分为黄烷醇类、黄酮醇类、羟基-4-黄烷醇类、黄酮类等[2]。多酚类及其氧化产物是茶叶中重要的保健功能成分,对该类物质的降脂效果研究较多。Aline Santana等[3]的试验表明,饮食中添加EGCG的小鼠体重比对照组降低16%,血清甘油三酯比对照组降低32%。Rabia Shabir Ahmad等[4]研究发现,加入儿茶素和EGCG的功能饮料可降低血清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大幅度减少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对普洱茶的研究表明,茶褐素能够增强肝脂肪酶和激素敏感脂肪酶的活性,增强肝脏组织和附睾组织中激素敏感脂肪酶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膳食胆固醇的转化和排泄[5]。

1.2 多糖类

茶多糖是复合多糖,是一种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蛋白糖,在原料粗老的茶叶中含量较高。冯磊等[6]研究发现,茶多糖能显著提高高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的活性,LCAT能催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表面的游离胆固醇酯化,形成HDL1-C,在LCAT的进一步催化下形成HDL2-C,运至肝脏代谢并排出体外。有研究从低档茶叶中分离出3种多糖组分——TPS1、TPS2、TPS3,其中TPS1具有更强的脂质过氧化和羟自由基抑制能力[7]。Yan Xu等[8]的试验表明,绿茶多糖对脂肪积累和体重增加有抑制作用,与茶多酚对血清瘦素水平、抗炎活性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

1.3 其他成分

对茶叶中其他成分的降脂作用研究主要包括他汀类、没食子酸、维生素C等,对普洱茶中他汀类降脂的研究较多。普洱茶中的宾曲霉、温特曲霉、烟曲霉属、黄青霉、棘孢木霉、橘绿木霉可以产生洛伐他汀[9]。谢春生等[10]对各地收集的部分黑茶的洛伐他汀及辛伐他汀含量进行检测发现黑茶中存在着他汀类降血脂成分。他汀类药物是一种特异性3-羟基-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阻断HMG-CoA转变为甲羟戊酸,从而显著减少肝内胆固醇的合成。

2 茶叶降脂机理

2.1 调节胆固醇代谢

茶叶可以通过抑制胆固醇吸收合成、促进胆固醇分解、改变胆固醇组成等途径调节胆固醇代谢达到降脂效果[11]。研究表明,红茶和绿茶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清和肝脏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且减缓机体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体重增加速率[12]。熊昌云等[13]研究表明,茯砖茶可通过降低TC、TG含量,提高HDL-C的水平抑制大鼠肥胖,对大鼠体内脂肪减少有显著作用,且人工接种发酵的茯砖茶功效接近甚至优于自然发酵的茯砖茶。黄蝶等[14]研究表明,茯砖茶能使大鼠脂肪细胞中脂滴含量明显减少,脂肪细胞直径变小,且茯砖茶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的效果优于绿茶。

2.2 调节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

Jie Zhou等[15]发现,泾渭茯茶水提物通过上调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脂肪酸合酶基因的表达,下调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的表达,减少高脂饮食大鼠腹部脂肪质量、血清脂质、肝脂质。也有研究发现,普洱茶提取物抑制支配型脂肪调控基因SBP-1的表达,该基因作用于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使硬脂酸与油酸的比值增加[16]。绿茶也可抑制肝脏中脂肪生成基因的表达,降低脂肪组织重量、肝脏总胆固醇水平[17]。潘联云等[18]认为,茶叶对脂质代谢途径具有显著影响,主要通过调控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及其上下游因子表达,影响脂质合成和分解,从而降低脂肪积累。

2.3 调节脂质代谢相关酶活性

脂质代谢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对不同茶类的研究表明茶叶可以通过调节脂质代谢相关酶活性的途径达到降脂效果。绿茶提取物通过抑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来降低肝脏甘油三酯的含量和脂肪组织重量[19]。普洱茶水提物可显著降低高血脂症大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丙二醛水平,显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气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20]。青砖茶能极显著地降低大鼠体重及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丙二醛含量,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血清超氧化物气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血脂效果明显[21]。

3 展望

目前对茶叶中降脂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成分,关于茶叶中某几类成分对改善高血脂症的交互作用的研究鲜有报道,且部分实验结果大相径庭。茶降脂活性产物的研究还可结合其他具有降脂效果的天然产物,比较降脂效果,探究其相互作用机理,开发具有更强的血脂调节效果的复合物。

茶叶降脂机理的研究比较独立,并不连贯。降脂成分在体内的代谢是一个涉及一系列生化过程的复杂反应,应结合茶降脂活性物质的消化、吸收与排泄,系统研究其对脂质代谢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研究对象主要是诱导的高脂模型,茶叶降脂机理主要集中在对高脂模型脂质代谢的调节,对于正常模型的血脂水平的影响鲜有研究,茶叶对高血脂症的预防作用机理研究还很欠缺。

茶叶降脂效果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具有明确预防或降脂功能的茶叶保健品和药物的开发很少,茶产品与作为降脂保健品和药物的广泛使用还有很大距离,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确切的量效关系、毒理学研究、流行病学研究等。今后应借鉴其他天然产物的成功利用来开发含有茶叶成分的降脂药物,在茶叶降脂功能药物的临床运用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猜你喜欢

降脂脂蛋白脂质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HPLC法同时测定三参降脂液中9种成分
复方一枝蒿提取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白杨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降脂活血片中5种成分
马钱子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