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分析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2018-01-17昆明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许 秦 昆明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现阶段,“毒奶粉”“皮鞋果冻”等事件的层出不穷,使得社会民众对食品质量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度,若想充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实施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1 伏安分析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在检测物质的过程中,伏安分析法能够通过对食物进行电解处理,将电流和电位的变化情况作为评判指标,实现对食品安全性的分析。通常情况下,伏安分析法主要以金属或者石墨为电极进行检验。在对食品中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是溶出伏安法,溶出伏安法通过对修饰电极的充分运用,通过利用食品中金属离子对电化学方法的响应程度,实现对食品是否达标的评判。有学者采用伏安分析法对白酒中的Mn和Pb离子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以上两种离子的检出限分别 为 1.0φtimes;10-3φnu;mL和2.0φtimes;10-8φnu;mL,表明伏安分析法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和灵敏度,有助于减少样本的消耗,检测成本较低。与此同时,伏安分析法能够实现对汞膜毒性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且不会产生额外的污染,操作简单方便,值得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含量较高的食品的检测分析过程中。
2 极谱分析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极谱分析法的检测原理在于通过对待测溶液中的电流-电位曲线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对被测溶液浓度的了解。极谱分析法通常包括控制电位分析法和控制电流分析法两种类型。其中,控制电位极谱法的应用十分普遍。单扫描极谱法是控制电位极谱分析法的主要形式,针对食物中铅等金属含量的测定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检测过程十分简单方面,且检出限较低。现阶段,已经有学者针对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含量进行了综合测定,结果显示,通过对单扫描极谱法的充分运用,能够在短时间内测定出三聚氰胺的含量,且检测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重现性[1]。
3 电化学传感器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社会民众对食品摄入安全性重视程度的日渐加深,也为电化学传感器法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契机。电化学传感器法是指多个敏感元件构成的传感器与被测食品的组分发生化学反应,进而产生电信号,以此来检测食品中有害物质含量的新型检测方法。通过将工作方式作为参考依据,可将电化学传感器法分为电流型传感器、电位型传感器以及电导型传感器三种类型。现阶段,电化学传感器法的检测价值已经得到食品检测人员的充分肯定,电化学传感器法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感染能力和稳定性,还具有较低的功耗和较高的准确率,且灵敏度较高,适用于多种食品的检测过程中。有学者将牛奶作为被检标本,采用电化学传感器法对牛奶中的三聚氰胺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检出限为1.0φtimes;10-8φnu;mL,表明电化学传感器法能够实现对外界干扰的有效阻断,具有极强的准确性,可被广泛应用于牛奶的检验过程中。与此同时,有学者采用了以石墨烯为主材的电化学传感器对食品中的硝酸盐、双酚A和苏丹红含量进行了检测,也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表明促进电化学传感器法在食品检测中的推广应用,可行性较高[2]。
4 电位分析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电位分析法通过对电极电位的测量,实现对被测食品样本溶液浓度信息的获取,电位滴定法和直接电位法均属于电位分析法的范畴。其中,电位滴定法受溶液颜色的影响不大,无需添加指示剂,与直接电位法相比,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现阶段,已有采用电位滴定法对食盐中氯化钠含量进行检测的研究,与此同时,针对酱油和香肠中氯化钠含量的测量,也较多地应用到了电位滴定法,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密度,且检测流程简单方便。乳制品是为人体补充蛋白质的主要食品,对乳制品中蛋白质的含量进行测定也得到了社会民众的关注。通过对电位滴定法的充分运用,将其应用于乳制品蛋白质含量的检测过程中,能够有效杜绝三聚氰胺的干扰,提升检验的效率和准确度[3]。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铵盐单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检测乳制品前,应对铵盐单的含量进行检测,并采取科学的方法去除,以此来提升蛋白质含量测定的精确度。
5 结论
现阶段,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加强对食品中有毒成分的检测,有助于使社会民众吃上放心的食品,这也需要借助于电位分析法、电化学传感器法、极谱分析法和伏安分析法等,因此在提升检测结果精确度和灵敏度的同时,要强化检测过程的方便性和快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