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基于光谱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关键技术

2018-01-17赵宗亮昆明市盘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食品安全导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曼光谱光谱荧光

□ 赵宗亮 昆明市盘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映射出当前食品行业的监管机制、检测技术不完善、不成熟。例如,食品安全部门忽视对食品加工环节的监管,或者检测的仪器设备、技术较为滞后,并不能发现其中的诸多问题,影响食品安全的检测效果。针对这样的现象,相关部门应将先进的光谱检测技术合理地应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效率。

1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

1.1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的原理

近红外光是一种介于中红外光、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为780~2 526 nm。将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应用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可以将其食品的有机物分子,以合频、倍频的方式反映出其中的单个化学键振动。因此,要想充分发挥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的作用,其食品安全检查的目标,应该是含H-X(C、N、O)基团的食品。在食品安全检测的过程中,如果该食品中包含很多不同有机物分子,而不同的分子呈现出的近红外光波长,存在明显的差异。正因如此,就会显示出明显的波谷、波峰,为食品检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提高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质量、效率。但是,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即只能对有机物进行定量分析、定性鉴定。

1.2 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的应用

在生产牛奶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在流水线上完成检测工作,并提高食品生产的效率,检测人员就可以将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应用在牛奶的安全检测中。具体来说,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将网络技术、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进行结合,进而实现生产、检测相互衔接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将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应用在测定儿童高钙奶粉中,其以多元线性回归法为基础,构建高钙奶粉分组的模型,从而实现食品安全检测的目的。在检测牛奶是否存在掺假现象时,检查人员可以利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快速测定其中的主要成分,即通过判别分析的方式,构建一个还原奶的模型,对掺假50%以上的牛奶进行系统的检测,并保证检测结果为零失误的状态[1]。不仅如此,检测人员也可以通过定性判断的方式,建立掺假模型、鲜度模型,以此来快速识别牛奶的质量。

2 拉曼光谱检测技术

2.1 拉曼光谱检测技术的原理

拉曼光谱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拉曼效应这一物理现象,而实现食品的安全检测。其中,拉曼效应可以反映出分子的转动、振动,检测人员在使用拉曼光谱检测技术时,可以及时地搜集食品安全检测对象的转动能级、振动能级等数据,从而实现食品安全检测的目的。拉曼光谱检测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拉曼散射主要包含反斯托克斯散射、斯托克斯散射两种。在食品安全检测的过程中,不同食品物质的能级数据信息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就会在拉曼光谱上,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在这一基础上,检查人员结合数据库中的相关资料,就能够将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进而实现拉曼光谱食品检测的目的[2]。

2.2 拉曼光谱检测技术的应用案例

在食品安全的检测中,有很多传统的技术都应用在三聚氰胺的检测中,如气相色谱法等,其检出限的标准为0.05 mg/kg。虽然气相色谱法等传统的检测方式,其能够通过检测结果,分析食品安全是否存在问题,保证其质量的合格性。但是,这种食品安全检测方式,其检测的速度、效率较低,并不能实现生产线上快速生产的目的。针对这样的现象,如果将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应用在食品安全的检测中,利用708~714 cm-1的拉曼光谱,实现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最后根据光谱的强度、特征峰值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判断,从而完成对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同时,利用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在检测三聚氰胺的过程中,其检出限为2.0 mg/L。除此之外,在食品安全检测的过程中,通过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其还可以对亚硝酸盐、尿素等化合物进行检查,通常10 min即可完成检测。

3 荧光光谱检测技术

3.1 荧光光谱检测技术的原理

在多种基于光谱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中,荧光光谱检测技术已相对成熟,主要是因为其发展的时间较长,同时还包含薄层色谱-荧光法、荧光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等多种类型。在运用荧光光谱检测技术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的过程中,主要就是通过其特定波长入射检测物体上。通过这样的方式,食品原子的特征就可以在荧光光谱能量的作用下,由原本的基态逐渐转变为激发态,同时还会根据入射波长发出相应的出射光。在这一基础上,如果停止光照,食品中的物质就会失去能量源,所以便不会继续发光,而这就是荧光现象。由此能够发现,荧光光谱检测技术的应用,主要就是以激发波长、荧光发射波长、荧光强度为主要的信息,实现对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优势,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食品安全的检测之中[3]。

3.2 荧光光谱检测技术的应用案例

在众多的食品中,肉类安全一直是大众关心的问题,其口感、质量等主要受脂质氧化程度的影响。如果肉类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就会产生很多有害物质、有毒物质,不利于人体的健康。对此,检测人员可以利用荧光光谱检测技术,对肉类的脂质氧化程度进行安全检测。具体来说,当肉制品发生氧化问题后,其中就会生成很多荧光物质,适宜采用荧光光谱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另外,荧光光谱检测技术也可以应用在水产类食品的检测中,主要是利用如果食品需要很长时间的加工,那么其温度就会随之升高,进而提高其脂质氧化程度。此时,水产类食品的荧光峰值会集中在两个区间,即393~463 nm、327~415 nm,实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目的。

4 结语

基于光谱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实际上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需要相关人员根据实际需求对检测技术进行合理的选择。在这一基础上,检测人员依据不同光谱检测技术的原理,选择合理的技术进行食品安全检测,从而强化了检测技术的先进性,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需求。结合本文的分析发现,文中所提及的几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均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科学性。

猜你喜欢

曼光谱光谱荧光
基于三维Saab变换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方法
干式荧光发光法在HBV感染诊疗中应用价值
高荧光量子产率BODIPY衍生物的荧光性能研究
星载近红外高光谱CO2遥感进展
苦味酸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铽(Ⅲ)与PvdA作用的光谱研究
BMSCs分化为NCs的拉曼光谱研究
便携式薄层色谱-拉曼光谱联用仪重大专项获批
苯的激光拉曼光谱研究
荧光增白剂及其安全性和环保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