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外侧单切口在手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8-01-17张军亮张燕燕
张军亮 张燕燕
胫腓骨中下段骨折在临床发生率较高, 一般需开展手术治疗[1]。本研究分析了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行前外侧单切口手术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90例, 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46.78±10.81)岁。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31~79岁, 平均年龄(46.41±10.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小腿内外侧双切口手术治疗。腰硬联合麻醉, 仰卧位, 抬高患肢3~5 min后给予下肢止血带安装, 常规进行消毒铺巾, 在患侧小腿内和胫骨内缘平行作纵切口,延伸至远端, 长度需结合手术需求而定。用拉钩向两侧将皮肤、皮下和筋膜组织拉开, 促使胫骨皮下面暴露, 促使骨折端充分显露, 骨折复位后选择合适长度锁定钢板, 电钻钻孔后螺丝钉固定。腓骨头外切口连线外踝, 以腓骨骨折端作为中心, 作合适长度纵切口, 向双侧进行腓骨上肌肉剥离, 促使骨折端暴露。复位骨折后用合适钢板固定, 充分止血后将切口逐层缝合。
1.2.2 观察组 行前外侧单切口手术治疗。麻醉和对照组相同, 作小腿前外侧手术切口, 结合骨折位置, 涉及切口为“S”形, 以腓骨骨折为中心, 进行小腿前外侧肌间隙分离,拉钩将内侧皮肤和胫骨肌群牵拉至内侧, 外侧皮肤则向后外侧牵拉, 促使腓骨骨折暴露, 复位后合适钢板固定。将内侧切口皮肤牵开, 在胫前肌和胫骨间促使胫骨骨折端暴露, 骨折复位之后用锁定钢板进行胫骨固定。骨折端复位和固定良好之后进行充分止血, 将切口逐层缝合[2,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手术干预效果,手术前后生存质量评分,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产生骨痂时间, 骨钢板外露、切口感染、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症状消失, 病灶全部切除, 术后功能恢复正常, 无骨钢板外露、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有效:症状改善, 病灶基本切除, 术后功能改善>50%, 无骨钢板外露、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无效:未符合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干预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36例、有效8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89,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手术前生存质量评分中的生理、社会、情感评分分别为(61.05±5.21)、(61.21±5.68)、(61.13±1.42)分, 手术后生存质量评分中的生理、社会、情感评分分别为(83.13±1.21)、(83.39±1.40)、(83.78±1.51)分;观察组患者手术前生存质量评分中的生理、社会、情感评分分别为(61.98±5.11)、(61.00±5.61)、(61.65±1.44)分, 手术后生存质量评分中的生理、社会、情感评分分别为 (94.42±2.18)、(95.85±2.12)、(96.16±0.12)分。手术前,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中的生理、社会、情感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后,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中的生理、社会、情感评分均较本组手术前升高, 且观察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产生骨痂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产生骨痂时间分别为(121.02±10.12)ml、(61.02±0.12)min、(15.01±2.61)d、(3.21±1.21)个月,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产生骨痂时间分别为(156.02±13.11)ml、(76.44±10.55)min、(20.01±2.21)d、(5.21±1.25)个月。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产生骨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骨钢板外露5例,切口感染5例, 延迟愈合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1.11%;观察组骨钢板外露1例, 切口感染1例, 延迟愈合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8.775,P<0.05)。
3 讨论
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行前外侧单切口在手术和传统双切口手术比较, 创伤小, 皮肤坏死风险低, 切口逐渐不会形成皮瓣, 可在直视下进行良好复位, 并兼顾腓骨和胫骨的有效固定, 单一切口简化了操作过程, 减少了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可避免皮肤和皮下组织损伤破坏增大, 可减少对骨折端血液循环的破坏和前内侧皮肤损伤, 有利于促进切口愈合和骨折愈合[5,6]。
本研究中, 对照组开展小腿内外侧双切口手术治疗, 观察组行前外侧单切口在手术治疗。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的77.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89,P<0.05)。手术前,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中的生理、社会、情感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中的生理、社会、情感评分均较本组手术前升高, 且观察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产生骨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31.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75,P<0.05)。
综上所述, 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行前外侧单切口手术疗效非常理想, 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并减少手术创伤和术中出血, 有效缩短手术和愈合时间, 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