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塘健康养殖中 水体调控 技术要点

2018-01-17赵宪钧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16期
关键词:溶氧池水底泥

赵宪钧

要养鱼,先养水。现在池塘养殖生产过程中,由于大量投饵养鱼,水质容易老化和变质,要保持池水的“活、嫩、爽”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水源消毒

养殖用水要求水源充足、清新,没有受到病原生物、工业三废、生活污水污染。一般溪河、水库、地下水等水源都可以作为养殖用水水源。如水源存在有病原体或敌害生物,在蓄水池先用25~30mg/L生石灰进行消毒。

二、适时加注新水,防止水体过肥

水体的肥度要保持适中,水肥后浮游生物增多,有利于鲢鳙鱼的生长,但水质长期过肥,容易产生大量的有害微生物,产生大量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影响鱼类生长,严重时造成鱼类中毒死亡。因此要适时加注新水。一般情况下在鱼类生长旺季的5-9月份,每7~10天加水一次,早春和晚秋一般15天左右加水一次,每次加水30cm。同时根据池水的水质和水位情况也可以换水一次,换水量也掌握在30cm左右,换水有利于降低池水的肥度及有害生物、有毒物质的浓度,减少对鱼类的不良影响。

三、pH值的调节

pH值是反应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鱼类生长的pH值在6.5~8.5之间。pH值不稳定影响水体自净能力,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水质过肥往往pH值较低,在成鱼养殖中时间一长,池水的pH值就会较低,需要进行调节。方法是每亩·m池水用15~20kg生石灰兑成石灰水全池泼洒,调节pH值改良水质。

四、溶解氧的调控

一般鱼类、虾蟹类正常生长需求水中溶氧分别达到3mg/L、5mg/L,低于上述指标,对鱼、虾蟹生长不利。溶氧在一天的时间里也有变化,早上黎明前池水中溶氧最低,夏季晴天中午2点左右池水溶氧最高。养殖过程大量投饵也易造成水质老化溶氧降低。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适时加注富含氧气的新水,在黎明前缺氧时和夏季中午2点左右开启增氧机调节池水的溶解氧。

五、底泥调控

底泥中含有鱼类的排泄物、残饵、饲料、生物尸体和其他有机质,这些物质在腐烂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改良底质至关重要。改良办法:每年干池后,清除过厚的淤泥,保持底泥10~20cm。另外在放鱼前要用生石灰125~150kg/亩彻底清塘。生石灰能有效杀灭池底淤泥中的病原体、寄生虫、昆虫及其幼虫等,能增加碱度,使底泥成微碱性,有利于底泥中的营养盐释放,从而提高水体的肥度和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利用。

在养殖的过程中可以用粗麻绳每隔二个月在晴天上午10点搅动池底一次,使池水上下对流,营养盐类和溶氧在池水中分布均匀;经常开启增氧机尤其是夏秋季节晴天的中午,开动增氧机2个小时也能达到上述效果。

六、适当混养滤食性鱼类

养滤食性鱼类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降低水体的肥度,减少水体其他生物的耗氧量,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同时又增加了滤食鱼类的产量和收入。

七、投放有益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作为一种水中生物调节剂,具有改良水质的作用,既改变水色,抑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生长,迅速降解池水中的有机物,增加水体的溶氧量,降低氨氮含量,同时又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底栖动物、鱼类等水生生物呼吸及有机物分解提供氧气,从而使水体形成一个良性生态循环,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有利于疾病防治,促进水生养殖动物的迅速生长。目前水产上使用的微生物制剂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EM制剂等。

猜你喜欢

溶氧池水底泥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7月增氧有学问,如何在对虾养殖中后期做好溶氧管理?
物联网监控获得的溶解氧曲线与池塘水质指标的内在关系
增氧泵如何合理使用?
出走的池水
一种发电机定子冷却水低溶氧控制方法探讨
지수형:신뢰는 배달에 경쟁력을 실어준다池水炯:信誉,让外卖更具竞争力
底泥吸附水体中可转化态氮研究进展
幂律流底泥的质量输移和流场
德兴铜矿HDS底泥回用的试验研究